X

阻断措施宅在家,要吃个饭还得靠手机

吃饭前先拍照,“手机先吃”成了常见的用餐行为。最近因实施阻断措施,人们宅在家,要吃个饭,还真得靠一机在手。

无论买新鲜食材或外卖,可以用手机上网采购或订餐。有的餐馆还突发奇想,善用科技呈现如餐馆用餐的体验。三餐宅在家也不寂寞,可以用手机应用或约亲友上网视讯,线上一起吃饭。

有手机便能解决三餐,甚至和朋友“一起”吃饭。(iStock图片)

网购宅配送上门

过去几个星期,陈雪明(32岁)没上巴刹超市买菜,几乎足不出户,但依旧有食材新鲜送上门。她上网采购食材,直接向批发商订货,由卖方宅配送货。她说:“我用过职总平价超市的网店买米、厕纸等,但有时候安排不到送货时段。网上搜索后发现,有不少批发商推出宅配送货服务,便试着购买蔬菜水果还有肉类海鲜。我和先生目前在家办公,每天都下厨。前几天,我也为母亲订购食材,安排送到她家中,让她无需出门买菜。”

这类宅配送食材的服务,自病毒阻断措施实施以来,如雨后春笋般设立。当中不少是批发商,过去营运方式为企业对企业(B2B),现在非常时期,积极拓展消费者市场。

陈雪明上网购买各类食材亲自下厨。(受访者提供)

蔬菜水果批发商Fresh & Green Wholesaler,是迅速转变营运方针的例子之一。行销经理胡永志透露:“我们向来主要供应给本地餐馆、快餐店、分销商等等,4月初改以推出网络生意管道,面向一般消费者。”

Fresh & Green Wholesaler有送货服务。(受访者提供)

疫情影响日日变,网络营销策略边做边调整,跟着需求走。胡永志说,目前通过面簿宣传,用WhatsApp和顾客沟通,以PayNow电子付款方式交易。同时,已着手设置自家电商平台网站。他正面看待生意性质的转变,认为食材批发商也可以通过网络科技发挥潜能。“转战网购电商这一块是全新领域,我们也在摸索,但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大众,刺激生意。”

平时到巴刹可逛不同档口,到了网络菜市场,选择更百花齐放。从农场、精致超市到邻里杂货店,都纷纷开辟电商管道或上社交媒体,分一杯羹。

精致食品供应商Classic Fine Foods,近期开设网店Classic Deli(www.classicdeli.market/sg),人们直接网购,在家可享用和牛、鹅肝等平时上餐馆才可品尝的食材。

Classic Deli网店售卖各类精致食品。(受访者提供)

本地水产养殖业者“Aquaculture Centre of Excellence”(简称ACE),拥有面积约为三个篮球场般大的封闭式浮动水产养殖场“环保方舟”(Eco-Ark),并推出网站www.ace-fishmarket.com,人们可上网选购石斑鱼、鲈鱼等等。创办人廖万达说:“年轻一代比较少上湿巴刹,上网买鱼带来便利,可以随时查看货源。”

消费者能上网在ACE-Fish Market买鱼。(受访者提供)

网络直播卖食材

网络直播的流行,为买卖食材增添“看头”,食客点点手机屏幕就可以买肉买海鲜。这类网络直播卖食材的概念,在中国已流行一段时间,本地近来越来越多商家、鱼贩等加入直播行列。

看好食材线上网购市场,田铭唱(28岁)和何国强(24岁)大概三个星期前于面簿开设JK Seafood,开始直播卖海鲜。田铭唱说:“我们各自的工作因疫情而受到影响,于是决定做新尝试。虽然是新手,但熟悉网络运作,吃的用的都可以网购,尤其食材是消费者日常所需,最大众化了。”

田铭唱(右)和何国强开设JK Seafood,直播卖海鲜。(受访者提供)

发挥创意 距离不是问题

田铭唱和何国强的货源来自竹脚巴刹相熟的鱼贩,和一般直播销售方式不同,不设当日“海鲜清单”,而是根据食客网友所需来卖。田铭唱说:“直播时网友可以留言或私讯问有哪些海鲜,我们现场称重量,告诉你价钱。”

位于荷兰村的本地超市Taste Singapore,也看好直播潜能,近期和面簿群组Singapore Home Cooks合作推出网络直播,后者创办人徐美玲(44岁)说,七年前开设该群组是为让爱好烹饪者交流心得,分享食谱,目前会员近四万人。病毒阻断措施期间,几乎每天推出网络直播。

Taste超市是远洋海产公司旗下品牌之一,执行长郭炳福(60岁)受访时说,看好网购趋势,近日将推出手机应用。他看好发展前景:“为了保持竞争力,融入科技元素很重要。尤其经过这次疫情之后,人们更体会到网购的便利,各生意也得迅速搭上科技列车,现在只是个开始。” 然而,隔着手机或电脑屏幕,始终不如可以亲自挑选食材。因此,商家得提供多元实用服务,虏获消费者芳心。

田铭唱说:“直播卖鱼市场也有竞争,我们提供当日送货服务,也会根据顾客要求处理食材,如去骨去鱼鳞。做任何生意一样,建立口碑和信誉很重要。”胡永志说:“我们会多拍照片给消费者看,说明蔬菜水果的来源,也分享一些烹饪及蔬菜水果保鲜贴示。”

廖万达则认为,只要掌握消费者心理,便能以科技拉近距离。他说:“接下来将推出ACESmart鲈鱼贩卖机,未来三年内在全岛设置80台贩卖机。届时,人们可以通过玻璃门看鱼肉品质,电子付费。此外,也探讨推出已腌制好的鱼肉包装,方便人们快速烹煮。”

社媒群组分享小贩外卖

病毒阻断措施期间,想叫外卖,可用手机订餐。然而,小贩大多没有加入送餐平台,社交媒体上的不同面簿群组迅速成军,为小贩和餐饮零售业打开科技之门。

其中一个面簿群组Hawkers United 2020的发起人周志伟(42岁),是牛车水大厦熟食中心金记潮州卤鸭粿汁的摊主,属第二代小贩。他察觉许多小贩不谙网络科技,所以创立该群组,几个朋友也义务帮忙当“管理员”,为贴文分类,让人可根据食物类别搜索,仿佛成了一个小贩美食指南。该群组4月3日设立以来,已吸引25万会员加入。

他说:“以我开档的小贩中心为例子,这里超过200个档口,但只有十个使用送餐平台。一些近期开始使用,但担心抽佣压力。”据知,有的送餐平台抽佣高达三成。

国家环境局上个月19日宣布,使用送餐服务的小贩,将可申请500元一次过补贴,以协助他们承担有关费用。摊贩只要在4月7日至5月31日期间,通过送餐平台或第三方物流服务送外卖,就能够申请。

周志伟说:“一些小贩向我们反映,这个面簿群组有助吸引新食客来打包,希望他们以后会成为常客。

这个面簿群组只是个开端,加入的会员相信都是热爱美食,支持本地小贩。大家一起发挥团结精神,你不会上网,我帮你贴文宣传档口,未来这个平台相信会继续活跃。”

虽然不从事餐饮业,但同样秉著一颗积极推广本地美食之心,陈洁莹(33岁)上个月中开设面簿群组Save Our Stalls-Help the Senior Hawkers in Singapore,贴文都是介绍年长小贩们的档口,希望能为他们做网络推广。

从事航空业的她强调,这不是宣传,纯粹希望尽一分绵力。“新加坡小贩美食选择多,也许当中有你我未曾吃过的美味,所以这个平台可以为他们做口耳相传的介绍,希望他们都能继续经营下去。”用餐时间要打包的话,她会参考这些贴文后选择光顾邻近地点,尽量以行动支持小贩。

在家享用餐馆体验

餐馆方面,科技策略不一,不仅是网络订餐或开设送餐平台,有的还善用科技炮制如餐馆用餐体验。 精致餐馆Saint Pierre可谓“技高一筹”,食客选择外卖还可以通过视讯平台Zoom和厨师“见面”,听他看他介绍虚拟用餐体验(Virtual Saint Pierre)菜肴,宛如平日在餐馆般。精致美味、高雅的室内设计、优质服务等,都是精致餐馆的特色,厨师及食客隔着屏幕,如何复制,是最大挑战。

Saint Pierre的虚拟餐馆体验,食客可以通过视讯和厨师见面。(受访者提供)

创办人兼主厨苏鲁本(Emmanuel Stroobant,52岁)说餐馆尽量照顾各环节:“服务员穿着制服,亲自上门给食客递送餐盒。食客陆续登录Zoom后,我便会在视讯里介绍菜肴,和食客打招呼交谈。”餐馆虚拟用餐体验有两种菜单,售价每人$180++或$220++,至少15人,须五天前预订,有特色但价格偏高。他说,未来会依需求而定,看是否继续虚拟餐馆体验。

蓝莲花集团执行董事吴志雄也用手机和食客保持沟通。他说:“食客收到餐食,我会通过手机视频通话(video call)或传简讯,告诉他们享用食物的步骤、搭配等等。和熟客打个招呼,保持联系,分享餐馆最新促销。”

集团旗下的餐馆蓝莲花(Blue Lotus)和OPIO Kitchen & Bar,上个星期和面簿群组Makan Party SG合作直播“吃饭派对”。四名博主通过Zoom视讯一起吃着餐馆外卖做介绍。他说:“直播中,我在线上回答网友提问,这也仿佛是面对面招待客人一样。虽然属商业宣传,但一次直播可以接触不同受众,算是餐馆的新尝试。面对疫情带来的营运挑战,餐馆得不断想新策略。”

蓝莲花集团以手机视频通话或简讯向食客说明如何处理送餐食物。(受访者提供)

和亲友一起视讯聚餐

除了看直播里别人对镜头吃饭,人们也可以自己在家开“视讯吃饭大会”或通过各手机应用,和亲友网上聚餐。

过去两三个星期,廖文冰(46岁)便是通过这个方式继续和家人吃饭。她说:“我们三兄妹感情要好,原本每星期一起举家吃饭。这阵子,大家订购同样的外卖送餐,开启通讯应用FaceTime一起吃着同样的食物,聊天如常,仿佛面对面一样。我们也常以FaceTime与定居澳大利亚的父母联系。”

她也用Houseparty手机应用和朋友吃饭,先上网相互给对方订餐,然后同时间上线吃饭聊天。同事之间也有类似安排,她是公关公司Gastro-sense董事,和同事相互安排送餐“请客”,打破居家办公的距离。

她说:“科技的先进,带来多种可能,不妨发挥创意。我和亲友的线上吃饭活动,长达两个小时,虚拟世界里一起吃饭也挺好玩的。”

记者:黄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