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东南亚各国中都有不少华人华侨,尤其是新加坡,华人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五。不得不说,老一辈的南洋华侨十分心念祖国,抗战期间,南洋华侨们积极为国内同胞募捐,捐款总额超过4亿元,食物和药品更是不计其数,这种爱国情怀令人动容。新加坡国父、前总理李光耀同样是华人后裔,但他对祖国的情感比起老一辈而言就要弱很多。
1965年,新加坡被迫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新的独立国家,此时有不少新加坡华人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将华语定为新加坡的国语,但都被李光耀严词拒绝。李光耀曾在其书籍《李光耀观天下》中有过记录:“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时,中华总商会的一组代表向我游说希望将华语选为国语。我对他们说:你得先把我打倒。”很多人想不通,李光耀是华人后裔,却为何坚决不同意把华语做为国语呢?对于此事,李光耀有过解释。
首先,李光耀认为这样做会导致新加坡走向分裂。当初马来西亚之所以把新加坡赶出去,就是因为担心以华族为主体的新加坡会对影响马来西亚的政局,进而损害马来人的利益。在李光耀眼里,新加坡不仅只有七成的华人,还有三成的马来人跟印度人,如果贸然将一个民族的语言定为国语,都势必会引起其他族群的不满,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新加坡分裂。为了维护新加坡这个新生国家的稳定和团结,这三个族群的语言都不能成为新加坡的国语。
除此之外,李光耀认为英语比华语具有优势,更方便于和世界交流。对于刚刚独立的新加坡而言,首要任务就是尽快的融入世界,而英语无疑会为此提供很大便利。李光耀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幸运过去统治新加坡的是英国,它留下的是英语。”在李光耀看来,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如果要想保证新加坡的安全和繁荣,那就必须把英语定为国语。
当年,李光耀基于新加坡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将英语定为了新加坡的国语,他认为当时如果将华语定为国语将会是一个错误,那样的话新加坡无法取得今日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