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2005年 VS 2015年来新加坡,差距不仅仅是“送绿卡”~

感觉2005年来新加坡

还有2015年来新加坡的小伙伴

存在着一种深深的“代沟”

OS:代沟辣么大~

申请绿卡难易程度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

新加坡大力吸引外国人前来定居

发放了大量PR

很多那个时候来的小伙伴

很容易就拿到了

比如说隔壁家厨子王大爷

还有中医按摩刘大叔

而且理工学院

公立大学的学生一毕业

就能够收到PR邀请函

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操作了

十年后来的IT精英和小白领

简直是羡慕到吐血

大爷大叔轻易拿到PR

这些人被拒被Pending也不知道

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拿到

不过之前好像过于宽松了

在renew的时候也进行了拣选

比如中医按摩刘大叔

就没有更新成功

已经回中国开餐馆了

物价


先不说工资涨没涨

(肯定比不上物价涨的快)

但是你可能无法想象

新加坡鸡饭1.5新币

HDB主人房500新币的年代

(看地区啊小伙伴~)

现在说起新加坡

全球生活成本第一的标签

也是贴的死死地~

车价,房价,水电费

那都是蹭蹭蹭的往上涨

还记得之前GST只有5%

现在大家已经习惯7%

以后还会继续涨到9%

再过十年回忆7%

你是否也会觉得陌生?

生活方式


如果你是2005年来新加坡

应该有一本厚厚的

新加坡地图吧

找到房子之后

会在地图上寻找地址

那时候找房子的方式

可能是通过地铁的

或者是同乡或中介的介绍

现在网上找房

谷歌地图定位看房

你可能想象不到

早年来的那些小伙伴

拿着当年的最新版地图

对照着街名找房子的场景吧~

工作类型


2005年出国打工的居多

来这边留学的人也很多

但是现在来打工的

并不是那么多了

客工的工资并不吸引人

中国的工资水平越来越高

愿意背井离乡来这里打工的人

真的是越来越少了呢~

近几年来新加坡的留学生

感觉也没有之前多了

工作人士也是

偏向于“技术工种”

都是被高薪吸引来的专业人才


联络家人

之前来新加坡的人

联络家里的方式电话为主

有时候也会qq视频

和家人约好时间

准时守候在电脑前

还记得当时摄像头坏了

就会和家里失联一阵子!

现在来的小伙伴

肯定对这个回拨卡很陌生

联系家人就用微信

想要视频分分钟就可以了

根本不需要约好

反正在外面也有流量~

发朋友圈



以前是不存在朋友圈的

2005年甚至还有小伙伴

大老远的往中国

邮寄在新加坡的照片

从拍照到冲洗到邮寄

全都是为了慰藉家人的思念

当时玩的是QQ空间

建议你回去翻翻

会有很多回忆……

现在家人肯定没那么思念了

在微信朋友圈就能知道

我们一天都干了什么

去哪里吃去哪里玩

都是实时报道的了~

最重要的是心态

真的不那么一样了

2005年来到新加坡

感觉一切都是那么不熟悉

在那个年代出国的人很少

“人在屋檐下”

大家都抱着这样的心态

VS

但是现在来新加坡的人

都不知道外派,旅行过几次了

并没有那么强烈的陌生感

身为中国人

也更加的有自信心了

十年之间从生活方式到心态

来新的中国人真的有太多变化

这座小岛也在默默的

改变着自己的模样……

那个时候还没有

滨海湾花园,环球影城

也没有摩天轮和金沙

那个时候各大活动中

还能看到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

那个时候的新加坡

甚至没有直飞中国北方的航线

在辗转反复中到达的家乡

却和今天一样

那么的熟悉,那么的甜

可能身在岛中

很多人都忘记了当初的感觉

也不再秉承着初心

2005年 VS 2015年


无论你是何年何月来到新加坡

椰子都祝福你幸福平安

唱一首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

大家还记得

刚来新加坡的那些事儿么?

你又是哪年来这里的呢?

记得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

贸易战美国突然怂了!?原来是美国给中国发了这条微信。。。

2018年新加坡各行业薪水是多少?

新加坡公民 VS 新加坡永久居民

吐血整理!新加坡全岛500家中国餐厅大盘点!你去过多少家呢?

新加坡绿卡,到底怎么申请才容易被批准?

“独生女命丧新加坡,我的世界整个崩塌了……”

李显龙总理突然访华,新加坡给中国发了条微信……

你留在新加坡,也是因为这50个理由吗?

在被问“Are you from China?”时,你还会迟疑一下吗?

拿到新加坡永久居民就是人生赢家?呵呵。。。

最新官方!PR和出国定居人员不会被注销户口了!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被送上了美媒头条,因为…亚洲蹲!一个碾压欧美人的动作~

她们4个从新加坡坐火车到了伦敦!用了17天。。。

“你在新加坡一定过得很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