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鬼知道我在新加坡读书这五年经历了什么

(点击关注“新加坡眼”,输入“雅思”“汇款”等关键词获得相关信息。)

2010年7月19日,星期一,南京-新加坡,东方航空公司,MU771,09:50-16:00. 这是自己第一次买到新加坡的机票,也是自己的第一次出国。当时选择从南京出发,是因为自己在南京已经呆了整整五年。2005年9月2日从贵阳飞南京,在南京大学数学系读了四年,加上一年的休整。在南京的几年,得到了很多老师,同学和亲戚朋友的帮助,在南京的这几年应该是自己比较快乐的时光。

在来新加坡之前,通过强大的南京大学数学系的校友群,得知2003级的学长姜开封在07年已经过来,于是请求他帮忙在NUS附近找房子。当时的NUS不像现在,PGP宿舍是只提供给本科生住,是不给研究生住的,UTown宿舍也没有修好,Kent Ridge地铁站也没有修好。于是研究生就只能够去外面租房子住或者去学校的Common Wealth附近的宿舍住。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为了能够离学校近一点,研究生就只能够在NUS外面租房子住。

当时多亏姜开封师兄的帮忙,在距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找了一个屋子,离West Coast Plaza很近,Block 602,#11-28。要是没有师兄的帮忙,估计当时真的只能够露宿街头了。说起来师兄也够给力,不仅帮我找到了住的地方,还专门跑到机场去接机,让人十分感动。这样也就罢了,连租房子交的押金都是师兄先垫着了,说以后发工资了再还给他,因为刚来的PHD一般资金都比较紧张。以至于后来只要有南大的来新加坡,我如果知道的话,一般也会去机场接机,买张公交卡和电话卡,然后带到宿舍,简单的介绍一下NUS的生活情况,算是给后来人一点点微小的帮助吧。

来了新加坡之后,当然一开始就要去办理银行账户。当时和同学去Clementi的POSB银行办理银行账户,由于刚来的时候是NUS开学季,排队的人格外多,人山人海,排了两个小时,终于搞定了一个账户,这个账户就伴随着自己在新加坡的这几年。奖学金的发放,学校住宿费的扣除,都要靠这个账户。搞定了银行之后,然后就去学校办理各种各样的手续,首先就去NUS的University Health Center体检,然后参加英语的等级考试。

说起这个英语考试(DET),自己也真的是好运,在花了两三天准备英语作文之后,居然拿到了Band 3,也就是不需要在NUS修任何的英语课程。然而在通常情况下,NUS都会要求中国来的研究生学习ES5001和ES5002。之后需要的就是去NUS的MPSH办理签证的各种事情,办理学校注册的手续。然而这一切都非常的顺利,以至于让人根本想不到后面在NUS读PHD这几年会那么的艰辛。

2010年8月的第一周,是NUS传统的Orientation Week,新生都要参加,由各个学院的领导来介绍NUS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一些基本要求之类的。当时自己的英语也不行,有的东西也听不懂,稀里糊涂的过了一周。

碰巧那一周赶上新加坡的45周年,2010年8月9日,于是和同学去City Hall附近转了一圈,人山人海,当时的手机还是Nokia,定位系统都没有。新加坡这边的公交又不报站,Kent Ridge地铁站还没有修好,只能到Buona Vista或者Clementi转公交,因此出门之后就必须要记住路。当时8月9日在外面瞎跑了一天,晚餐吃的也是快餐,总算体验了一下新加坡热闹的国庆。

Orientation Week过了之后,就开始了正式的PHD生涯。当然第一年主要是修课。NUS数学系的要求是在系里面修八门课,然后达到学校要求的英语就可以了。当时自己选择了四门课,Graduate Analysis,Graduate Algebra,Topology,PDE。分析课作业实在太多,每周要花一整天才能够写完作业。代数课的课程难度太大,讲到最后都是非常抽象的范畴论(Category Theory)。拓扑课也比较抽象,算了算去也就PDE比较容易混。这个学期还读了一些论文,总之课程的压力十分大。

当时NUS数学系由于刚从S14搬过来,座位十分的紧张,自己也算倒霉,抽签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抽不到座位。没办公室座位也要学习啊,这个时候就只能够去图书馆写作业看书,和那些本科生抢位置。这个时候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传说中的小组学习(Group Study),一帮人坐在图书馆的桌子上讨论问题。于是当时每天都去图书馆看书写作业,从8月份到10月份,几乎都是在图书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度过。

到了10月底的时候,突然惊奇的发现NUS一个学期非常的短,总共也就13周,很快就要面临期末考试了,于是就开始紧张的准备期末考。特别辛苦的准备了一个月,终于考完了四门课。

一开始拿到NUS的Offer的时候,就被告知要给本科生讲课改作业监考之类的。然后第一个学期就被指派了这些任务,其中有一个任务是给本科生改作业。改作业的时候如果遇到错误,不仅要指出来,还要指明为什么学生错了,还要把正确的答案写给学生,总共改五次作业,每次可能70份左右吧,具体的已经记不清了,每周还要花半天来处理作业。

除此之外,还被系里面要求给本科生讲Maple这个软件,一共五周,每周两节课,于是备课讲课也占用了不少的时间。于是第一个学期就被四门课和助教的任务占据了,科研的事情几乎没什么进展。

到了2010年12月份,假期开始了。对别人来说,假期开始就是娱乐的开始,但是对于自己来说恰恰相反。由于2011年1月份要参加数学系的博士资格考试,考分析和代数两门课,整个假期都要用来准备考试。在那个时候,在S17仍然没有自己的Office,但是必须要准备考试,只能够继续去图书馆干活。

假期的图书馆和平时不一样,平时是从8:00am -10:00pm,假期则是8:00am-7:00pm。到了傍晚,图书馆准时关门,自己又没办公室,只能够在图书馆门口的桌子上继续看书。12月份那个时候,公共假日又比较多,在公共假日,图书馆整天都不开门,食堂也不开门,那几天为了看书就只能够到处找桌子看书,当时住的地方离Central Library比较近,于是经常去那里的长凳桌子上面复习课程。

复习了一个月之后,在2011年1月份的资格考试中轻松通过两门。当然之后入学的研究生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然后仍然有人考QE死活不过,也许不是能力的问题,而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

过了QE之后,在2011年2月份顺利的分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一打听,原来是有一个PHD退学了,决定拿master走人,所以位置就空出来了。自己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这个学期就没有选择那么多的课程了,随便选了三门课,Manifold,Probability,Topics。由于少了一门课,于是自己终于有时间来处理自己的科研了。拿到论文之后一看,90页,感觉比多上一门课来说难度不降反增。不过也没办法,哪个让自己来读这个PHD呢,只能坚持一点一点的读。只不过这次的工作地点从图书馆换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助教的任务这个学期也不重,教课的任务仍然没有,就剩下改作业了,这个学期的作业非常简单,随便改改任务就算完成了。除了系里面的专业课,自己还修了一门CELC的英语口语课,总算修了一门英语课,虽然这门英语课不属于自己应该修的范畴内,但是总算体验了一次NUS的英语教学,也认识了几位至今还有联系的朋友。

2011年是自己第一次不在国内过年,不过这边也没啥过年的气氛,都是自己过自己的,无非就是PHD自己做点饭来吃吃。而且过年也只有两天的假期,何况系里面不让PHD在这段时间用自己的假日回家过年,理由是有助教的任务。于是没办法,只能够在新加坡过年。过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关门,超市也关门,只能够自己提前买好吃的,储备好自己的食物,免得没饭吃。

这个学期和上一个学期有很大不同,上个学期几乎不出门玩,几乎都在学校度过,但是这个学期在新加坡反而去了不少的地方。动物园,植物园,中华园,圣淘沙等,该吃的东西也吃了不少,回去之后总算可以给亲戚朋友说一下新加坡的一些基本情况。

说到2010-2011年这一学年的NUS,PGP宿舍不让研究生入住,Utown宿舍还没有修好,研究生住宿好像在Boonlay和Commonwealth那边,每天有校车来回Kent Ridge和宿舍区。Kent Ridge地铁站没有修好,黄线(Circle Line)也没有通车,每次出门都要坐95路到Buona Vista地铁站或者96路到Clementi地铁站。至于数学系则是从S14刚搬到S17,当年的General Office还在七楼,六楼还没有完全装修好,至于四五楼则是一点都没有装修,研究生的座位都十分紧张。数学系的课程当时安排在S16,一直到S17四楼装修好了之后才搬到这边来上课。理学院图书馆(Science Library)门口的山头正在一点一点的被移走,每天在图书馆都能够看到吊车拖车之类的从门口经过。当时据说是要修一栋楼,直到2015年,这栋楼才竣工。

由于当时住在西海岸,每天都要往返数学系,图书馆和宿舍,Clementi Woods便成了自己每天的必经之路,每天早上起来穿过Clementi Woods,到了C车的起点Kent Vale,就坐校车C从起点到终点理学院(Science)。回去则是全程走路返回宿舍,必定穿过Clementi Woods。有时间的话就去盛松超市买点零食,或者去West Coast Plaza里面购买寿司。

除了普通的学校生活,在新加坡吃吃喝喝就成为了第一年的主要任务。当年West Coast Plaza的川江号子和清香馆,盛松附近的添一点自助火锅,Clementi的福苑家传菜,Jumbo海鲜楼,Novena地铁站的维也纳海鲜。

到了2011年5月份,NUS的第二个学期结束,于是Block S17开始了巨大的装修工程。于是每天白天停止装修,晚上开始装修,搞得在S17都没有办法安心学习,于是就开始在youtube上面浏览各种视频,七七八八的也看了不少,于是在6月份回国,在新加坡读博士的第一年这个时候也结束了。

(张戎,微信号数学人生分享)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新加坡最大的自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