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热搜引起了
各地家长的注意
#香港幼升小有多拼
这是TVB的一个纪录片
叫做《没有起跑线》
图源:微博
从子宫里开始准备?!
这不算什么,甚至……
你无法想象香港小孩
他们的起跑线在哪里?
更无法想象孩子有多累
家长?感觉心更累
视频来源:见水印
香港幼升小有多拼?
我们常说要孩子
赢在起跑线
你认为孩子的起跑线是哪里呢?
6个月?3岁?还是6岁?
我能想到最夸张的
就是在上幼儿园时
而香港的一位孕妈却说
要让孩子赢在子宫里
肚子里的这个宝宝是二胎
她已经有个可爱的儿子了
曾经她也是个佛系的妈妈
对孩子实行了
放养
不过她后悔了
因为孩子去报读幼儿园时
她才发现别的孩子
早已赢在了起跑线
人家都上了兴趣班早教班
自己家孩子却只会玩耍
和别人差距有点大
她还说自己孩子 像个“番薯”
这位妈妈痛定思痛
二胎一定赢在起跑线
从娘胎就开始准备!
“我要让妹妹赢在子宫里”
然后爸爸和妈妈
开始了一个
非常普遍的“争论”
爸爸觉得:
孩子这么小就开始拼
简直有点可怜
妈妈却说:
现在不努力
长大发现别人都比你优秀
那就更可怜
一位教育工作者表示
现在香港教育制度就是如此
竞争非常严重
但是,你并无法改变什么
为什么?教育资源紧张
说白了都想进 “名校”
但是,名额就只有那么几个
为了进名校,家长有多拼?
但是,身为家长
就是想要给孩子最好的
为了进名校
香港家长
从子宫开始一直拼!
— — 有些爸爸为了孩子升学
面试做校工拿优先权!
很多知名幼儿园
只收1月出生的孩子?
那就计划生产日期
这个就是屯门的妈妈之间
流传的金句
大家感受一下吧:
想要跑赢别人
这是香港精英教育下
拼搏家长的准备时间表:
1出生前:算好精子出发时间,让孩子在一月出生;26个月:进入婴儿早教班学习;32岁:在学前班冲刺准备进入名校幼儿园;43岁:各种面试知名幼儿园,为进入小学名校做准备。
想进好大学?
那就要上好的中学
想进好中学?
就要上好的小学
……
看看这个5岁的娃
他就是“赢在起跑线上”的
读的就是名校幼儿园
各种奖状和证书拿到手软
已经拿到北大普通话证书了
这些孩子将来面临多大的压力?
而培养一个小孩
家长又得花多少精力?
我们可想而知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更是没有终点的比拼
新加坡是双语
香港是两文三语!
这位培养出5岁优秀娃的妈妈
却说了一句话
简直让我们虎躯一震
“在香港你如果不做两件事
你可以活得很潇洒
一,不要买房子
二,不要生孩子!”
这位妈妈说了
买房就被银行绑住
生孩子就被社会绑住
而你,必须跟着社会行迹走
这就是人生啊
不同看法:这样是“病态的”
但是,也有人持有不同看法
表示家长不过是
掉进了商家的陷阱
或者被身边人感染同化
一张香港补习班的
多么的戳痛点!
大家感受一下
爸爸们的讨论佛系多了
有个爸爸表示
以前班里有个学霸,次次拿A
现在的人生也不过如此
但是,还有一个同学
中三差点被退学
现在却成了经济学教授
成绩,其实没那么重要!
而且,有的家长也觉得
本来就是大人开启的战场
把孩子拖进来
真的是太残酷了
孩子们身心疲惫
甚至有极端的想法
毕竟,连兴趣班都有鄙视链
什么补习心算已经out了
现在都是马术,高尔夫神马的
别人家孩子都在
酒店办生日会
然而,视频最后是
一位妈妈的结语
她觉得一切不过
都是 为了“妈妈的面子”
为了这份面子
付出的是孩子的快乐
家长的金钱和精力
有位妈妈说在香港
孩子念完大学前她要准备
700万港币
也就是100万新币
*以上视频以及截图来源:TVB节目《没有起跑线》
网友评论 炸锅了
基本上也是两极分化的态度
有些网友觉得
没有办法社会就是这样
不这样做就不是
“称职的父母”
也有网友觉得
这样是 “病态”的
还有网友表示
“别买房别生娃”
“不敢生了”
截图来源:微博
新加坡精英教育,又如何呢?
其实,这个视频
让很多新加坡家长也
感到强烈的共鸣
港岛坡岛一向很有相似之处
尤其,两地都是承袭了
英国的体制
新加坡也奉行 “精英教育”
新加坡幼升小,也很激烈!
新加坡政府官方
是不会给小学排名的
但是在家长的心目中
有着一份“排行榜”
名校,也是存在的!
看看去年新加坡小学入学情况
全国184所小学战况激烈
去年年末的申请
2C阶段有
72所小学人数超额
新移民家长感到了压力
永久居民家长更是焦虑重重:
“新加坡式拼爹拼妈
拼身份的时刻到了,一年一度!”
拿工作准证的
外籍家长更是哭诉:
“我孩子能有学上吗?”
为何会如此焦虑
一起看看入学流程你就明白
新加坡小学入学流程
我们以2018年最新
新加坡小学入学来举例子
看看公民/PR/外国人到底怎么报名?
❶
入学优先权
新加坡入学是分阶段录取
其中有各种层面的优先级
总结起来优势就是
■ 身份(公民/PR/外国人)
■ 住家和学校距离(学区房)
■ 校友(义工,基层领导,会馆成员等)
这些都是并行的
各阶段并没有谁在谁之上
但是公民身份永远是【尚方宝剑】
❷
新加坡小学入学流程
(公民/PR)
看看你在第几个阶段?
〔阶段1〕
有直属兄弟姐妹正在
所申请的学校就读的孩子
〔阶段2A 1〕
a) 父母曾经是该校的学生
或在指定日期前成为会员
b) 父母是校董会或管理委员会的成员
〔阶段2A 2〕
a) 父母或者哥哥姐姐曾经在该校就读
b) 父母是学校的教职人员
这个阶段新移民
还有永久居民完全没优势
“土生公民”还能拼一拼
〔阶段2B〕
a) 家长在2017年7月1日或之前
曾参与该校的志愿工作
并在2018年6月30日以前
志愿工作时间
达40小时或以上
b) 家长是该校所属教会或会馆的成员
c) 家长获确认为活跃的社区领袖
*教育部将在每一所小学,为2B和2C阶段保留40个学额,以确保每个阶段皆有学额可供申请。2B和2C阶段将各有 20个保留学额,并在小一报名开始前给予保留
拼义工,你们懂得!
但是,社区义工需要时长
学校义工难申请
何止是拼义工
从申请义工开始就要拼
〔2C 阶段〕
可在来年就读小一
但仍未报读小学的孩子
也就是大部分适龄儿童开始申请~
*任何阶段如果进行抽签,新加坡公民将比永久居民拥有绝对优先权。如果申请没有超额,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孩子 都能获得学额。如果申请超额,新加坡公民将比永久居民优先录取,其次才是考虑住家至学校的距离
〔2C 增设〕
这就是传说中的
Last Call
*如果在任何阶段,新加坡公民出现超额申请,将根据孩子住家至学校距离,按以下优先次序抽签: (a) 住家距离学校1公里以内 (b) 住家距离学校1到2公里 (c) 住家距离学校超过2公里
那外国人呢?
各位吃瓜外国人
终于到了你们的这个阶段了
*以上图表来源:新加坡教育部
提交表格等通知
其实,别说名校了
能申请到邻里小学
都很幸运了!
为了孩子能进“名校”
新加坡家长也很拼
“名校入学”竞争多激烈?
去年末,义顺的新华小学
超额6倍!
盛港战场4所小学激烈
裕廊西有一半小学超额
各种所谓“名校”
也是纷纷申请人数超额
图源:新加坡教育部
新加坡精英教育,分流制度
新加坡奉行精英教育
采取一次次分流
当然了,每个家长都希望
自己的孩子是
每个阶段的“顶流”
这些圈都是
新加坡教育系统的
一次次 ”分流“
这第一个圈,就是号称
全国最“神秘”的考试
全岛9岁小学生都会收到邀请
成功率只有1%
据说考上的都是天才
GEP
“天才班”考试
这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参加的是GEP考试
也被叫做“天才班考试”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家长会收到MOE的一封信,询问是否参加高才班选拔(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简称GEP),也就是天才班。被选上的学生,就读于指定的9所小学的特别班,接受“精英教育”。
PSLE
小六离校考试
考试科目:华文,英文,科学,数学
PSLE的成绩
对于申请中学很重要
考试分数直接对标
各大中学的cut-off分数线
去年,PSLE的通过率
高达98.4%
不过,不及格就会被分配到
特别学校留级
IP
直通车课程
(图源:联合早报)
直通车课程(IP)
是六年制特别课程
读IP的不需要考试O水准
直接读初级学院
然后在高二时
直接报考A水准或者IB
感觉有点像中学版的
“本硕连读”
GCE N/O/A Level
剑桥N/O/A水准
非要对标中国的话
N水准就好像会考
O水准就好像中考
A水准就好像高考
N水准
政府中学分快班
(中一到中四)
普通班(中一到中五)
普通班学生中四要考N水准
过了才能上中五
O水准
成绩:可以申请初级学院
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
也可以申请英联邦国家
初级学院或是大学预备班
A水准
成绩:可以申请新加坡公立大学
也可以申请海外大学
精英教育是好是坏?
经过了教育的分流
一半的 中等水平的学生
可以进入一般大学
将来从事一些管理工作
剩下的 40% 被分流到ITE
也就是职业技术学院
确保有生存技能
那,还有10%呢?
拿到政府奖学金
读名牌大学的过硬专业
学成后,进了医院、法律事务所
成为了医生,律师,金融专才等等
也会是机构重点培养的对象
很多人被培养成了
部长或者议员
分流分出的精英
最终多数用以治国
图源:联合早报
这就是新加坡的精英教育你觉得压力大吗?
其实,在看似残酷的分流中也带有实用主义的科学之处而且,一视同仁非常公平
❶
“没有大学文凭也可以当总理”
9岁就考天才班
是不是有点太残酷了?
其实有句老话说的好
叫三岁看老
MOE对天才班这么说
家长不必特意准备天才班考试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
找出“真正的天才”
而且新加坡的教育环境
最终目标是打造
“间间是名校”
说到底,分流目的是因材施教
还有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而且,我们来看看分流的标准
不难看出全靠资质和努力
而不是出身和家庭等
再看看这个教育旅程的最终目的地
其实也不难看出有分流
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终点是就业与终身学习
就算在底流的ITE也可以去大学
当然,去公立大学难度很大
但是可以就读私立大学
不过,教育口的事儿
还得教育部长王乙康来说
“没有大学文凭也可以当总理”
在爆出这个金句后
王部长还说不建议ITE学生
去继续就读私立大学
原因很简单
新加坡也需要底流技术人员
王部长是这么算账的,ITE毕业生起薪1900元,去读4年私立,少赚了9万2000元薪金,还有7万元学费,加起来是16万新币。ITE毕业生想读私立,要慎重考虑~
那底流技术工种有保障吗?
首先,新加坡有最低薪水保证
本地全职员工薪水最低限1200新币
而且,在各个领域
政府都提供了在职深造的渠道
想要职业转型和再培训
还有一些补助和补贴
图源:联合早报
其实,这样的分流
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是机遇
对于没那么有天资
缺少些学习能力的人
也算不上是噩梦(吧)
❷
任人唯贤,社会公平
精英制度如何避免
精英主义(Elitist)呢?
那就要和任人唯贤搭配使用了
任人唯贤,一直是新加坡
最引以为傲的
如果没有这个润滑剂
现有制度就会造成阶级固化
说白了就是
拼搏 VS 拼爹,新加坡pick拼搏
精英地位不是靠关系获得
而是靠真本事
非要总结任人唯贤的核心的话
那就是具有相同智商水平
付出相同努力的人
取得成功的机会应该相等
人才选拔不受种族、性别、年龄
以及家庭背景影响
而“贤”才是唯一的标准
(好吧,贤还是主要看成绩)
具体体现有什么?
新加坡现任总统哈莉玛女士
就是史上第一位穆斯林女性总统
而且家庭出身很贫寒
可能成为新加坡下届
总理的王瑞杰
就是“平民出身”
之前,也很夯的两位候选人
陈振声部长是单亲家庭
王乙康部长出身就有背景了
他爸爸曾是政客
然而,却是地界上有名的
反!对!党!领袖
王部长身为二代
路由自己选
出身并没有阻止他成为
执政党的的领袖
so足以看出新加坡
是一个比起出身和成绩
也看重能力的社会
❸
新加坡教育制度改革
而且,新加坡一直就
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目的就是为了让它更公平
合理,并且更有效
比如,最近教育部长就重磅宣布
从2027年起中学会考
不分N水准和O水准
改以全国统一考试框架
中小学生全面“减负”
取消
考试!
敲黑板!新加坡中小学生减负~
时间
明年起——2021年逐步实行
地点
新加坡中小学
减负内容
【小学】
► 小一小二学生:明年起将无需参加考试,或任何计分测验。
学校将从作业,活动和小测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 小三,小五学生:在2020年至2021年,分阶段取消年中考试。
【中学】
► 中一学生:明年起也取消年中考试,年底大考还保留(???)
► 中三学生:在2020年至2021年,分阶段取消年中考试。
*小三,小五,中三学生都处于学习过渡阶段
【改革成绩册】
► 取消班级和年级名次
► 取消年级最高分等,成绩只有整数;
► 取消标注不及格科目;
► 取消总分和平均分;
► 增加品行、级任教师评语、体能记录、参与的社区和课外活动的内容。
这么看,这新加坡的精英制度
还算是公平合理啊!
不过,新加坡家长
出了名的“怕输”
统计显示新加坡家庭
在课外补习上的
花费为 11亿新币
新加坡有120万家庭
会送孩子去课外补习
差不多是90%以上的新加坡家庭了
其实,新加坡教育制度也好
香港教育制度也好
与其说是教育制度的问题
“减负”不买账
“攀比”更盛行
不如说家长也有问题
孩子,是有生命的
不是家长在名校生产线上的
一件名为成绩的商品
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然而,家长总是说
无法改变这个社会
优胜劣汰的现实
难道,就只能把生存的压力
加诸于在孩子身上吗?
这真是个无解的问题
▼
精英制度的问题
还是家长的问题?
生活在制度中的各位椰友们
你们最有发言权
快去留言区发表高见吧
把椰子设为星标哦!
移民
留学
吃喝
新加坡
旅游
教育
鞭刑
工作
省钱
历史
特产
遛娃
▼
看够了吗?点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