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香港土豪老板:只要打新冠疫苗,就送千万豪宅,背后有何秘密?

疫情一直不太乐观的香港,最近因为打疫苗的事情更是闹上了新闻。

在内地各个省市疫苗接种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香港数量充足的疫苗却几乎“滞销”,200万疫苗接种数量还不够30万支。

然而就在政府为了民众打疫苗不积极而头疼的时候,一则新闻炸上了热搜——打疫苗送豪宅!

原来是香港当地有名的信和地产出资,表示只要在规定期限内接种完疫苗的人,都能参与抽取价值千万的一套住宅。

效果简直不要太好,香港当地当天打疫苗的人数就激增一万。

而壕气送楼的信和集团也同时被人注意到,负责人行事一直异常低调,远没有香港四大家族的富豪惹人注意。

但是在了解其中背景后,才发现大有来头。

香港信和集团已故创始人黄廷方,在香港创业多年,同时蝉联8年新加坡首富。

“在香港没有人不知道李嘉诚,在新加坡没有人不知道黄廷方。”

一句话就概括出黄廷方的财富和影响力。

而8岁离家、只有识字的文化水平、开杂货铺失败的黄廷方,是如何在异乡新加披白手起家,奋斗出巨额财富?

细细探究,发现别有洞天。

8岁新漂

20世纪初,民不聊生的穷苦渔村边,大批大批的人带着为数不多的行李挤上停泊在三江口的木帆船。

某个普通黄昏,在福建莆田江口,8岁的黄廷方也被亲戚牵着上了船。长辈说他们是下南洋去看爸爸,他一路沉浸在出游的快乐中,想着回家了一定要向小伙伴好好吹嘘一番。

只是没想到,这一走就是67年。

当费劲千辛万苦终于和爸爸团圆,短暂的喜悦马上被忙碌的现实冲散。在异乡谋生的父亲开了一家小小的酱油店,每日辛苦劳作,靠着维持温饱的收入养活全家十几口人。

作为长子的黄廷方,只被送去当地的华文学校学了几年基础的识字算数,便早早在家帮忙父亲干活。

每天耳濡目染地做生意,做事勤快又吃得苦的他很受街坊喜欢。眨眼到了20岁,他告诉父亲自己想开店当老板。

从最熟悉的杂货店开始做,不过因为没有经验,没找好位置,店铺生意冷清很快关张了。

迫不得已,他又回到父亲的酱油店打工。

不像之前总想着自己出去当老板,不满足手头的活儿。创业失败的黄廷方开始沉下心每天认认真真学做酱油,虽然工序复杂、繁重,但是从不偷工减料、敷衍了事。

没想到无心插柳,他用心做出来的酱油越来越多人买。

远近都知道他家卖的酱油质量好价格也实在,渐渐地黄廷方把父亲的酱油店开成了一家颇具规模的酱油厂,在南洋范围内都有了不小的名气。

只是别人眼中已经事业有成的他却并不满足,开个酱油厂虽然有钱赚,但是利润就那么高,再怎么卖也只能挣有限的钱。

一遇到黄豆涨价几乎赚不到太多钱,卖了十年酱油的黄廷方并不满足于这种小本买卖。

每当走进酱油厂,闻着浓郁的酱油味,他心里百感交集:难道自己要像父亲一样,卖一辈子酱油?

对赚钱有着强烈渴望的黄廷方,很快留意到了别的机会。

乌节地王

“有土斯有财”是华人根深蒂固的财富观,黄廷方也不例外。

50年代新加披的发展并不景气,经济一度低迷。只是在大部分人不看好未来趋势的时候,黄廷方却坚信“地图上查不到,但是人口众多的土地一定能赚大钱”。

相信自己判断的黄廷方,靠着做生意积累的本钱和人脉,四处筹钱去当时颇为荒凉的乌节路上买入大块土地。

据传,曾经开过的士的黄廷方,靠着口碑,找到了500个的哥筹钱。

而现实的反馈也印证了黄廷方的预期,随着60年代新加坡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发成商铺和住宅。

而原本冷落的乌节路,摇身变成香饽饽。在新加坡就相当于王府井对于北京,南京路对于上海。

黄廷方在早年买入的乌节路地皮上大肆修建豪华酒店和住宅,相继建起了新加坡地标——远东购物中心、远东商业中心、乌节商业中心等多幢商厦。

因为壕气的出手,他被称为“乌节地王”,短短称霸新加坡地产界,一举成为当地最大的私人房地产开发商。

正确的判断也让黄廷方实现了资本的飞跃。1960年,在地产业站稳脚跟的黄廷方成立了远东集团,开始了更加快速的发展。

曾有新加坡同业如此评价他的目光精准: “黄廷方是一个头脑异常精明,又决策果断的人。他根本不用计算机,因为所有的数字都在他的脑子里,他对房地产市场的眼光也非常准确。”

富可敌国形容黄廷方的财富都不足具体。

据统计,新加坡每6户私人住宅中就有一栋是由黄廷方创建的远东机构修建的,项目体量占了新加坡1/4的市场。

只是,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得益于环境也受制于环境。

70年代的新加坡就如同今天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举国上下对房地产的热情异常高涨,房价更是节节攀升。当地政府为了打压房产市场,使出了各种调控政策。

敏感的黄廷方在此之前已经感觉到了风向的变化,作为一个成功商人,顺势而为的道理再好懂不过。

“不要在房产市场蓬勃时才进场,市场疲弱时就退场。”

此时,他一面继续发展新加坡的地产,一面把目光投向了在当时不易在地图上注意到的香港。

超级大好友

靠着东南亚富豪圈的朋友引荐,初入香港的黄廷方很快安定下来。

从英国叫回大学刚毕业的儿子,1972年,黄廷方在香港尖沙咀成立了信和集团。同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运作神速。

整个东亚圈内同根同源的生长环境,让黄廷方对香港并没有太多陌生感。而多年在地产业浸润的他,对香港地少人多的环境表现得异常兴奋,在他看来香港简直遍地撒满金子!

自从踏足香港,黄廷方父子的足迹便遍布各大地产拍卖会。而且财大气粗的两人专捡贵的拍,只看价值不问价格。

在香港的第一次出手便震惊业内外,他联手自己多年好友——马来西亚糖王郭鹤年,以18亿港元的天价一起买入了尖沙咀一片地皮。

因为标价太高,很多人并不看好这项投资的收益。

只是黄廷方认为香港经济大有搞头,而且认准了有钱了的人肯定想住更好的房子。一鼓作气,花大价钱修了许多高质量的住宅。

果然再次被他押中,这批房子一经推出就火爆市场。黄廷方因此大赚一笔,信和公司的名号也自此在香港传开。

出手又快又猛的黄廷方被戏称为“超级大好友”,仿佛过江龙一般,所到之处无不侧目。每一次出手,都影响着香港楼市、股市的走向。

在70年代初期,眼看着人多地少不够用的香港政府,把眼光投向了当时还是一片海的尖东,打算在那一块地区填海造地。

得知这个消息的黄廷方激动得通宵未睡,凌晨3点打电话叫醒合作多年的老友陈有庆。说他发现一大块有潜力的土地,邀他第二天一早去实地看看。

“香港地少人多,地产一定有得做!”黄廷方信心满满。

斥巨资拿下当时还只是一片海的尖东地皮,黄廷方又投入几亿,在地皮上开发娱乐、休闲物业。不但将红磡和尖沙咀连成一片,还将尖东打造成香港新兴的购物中心。

与此同时,黄廷方“尖东地王”的名号不胫而走。

不同于在新加坡低价买入、高价开发的手法,黄廷方在市场较为成熟的香港,一直坚持高买高建。

屡屡获利颇丰,也让他越发坚信自己的判断。只是一次意外,差点让他的事业就此断送。

3年艰险

不同于新加坡稳定的社会形态,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香港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发展岔路口。

1982年起,中国和英国就香港的归属不断交涉、谈判。城中富豪大多也持观望态度,地产行情一度低迷。而黄廷方一直坚持看好,不断高价买入地皮。

只是这次一直无往不利的他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滑铁卢。

因为香港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他高价买入的地皮建好后一直卖不动。看不清风向的有产阶级甚至一度忙着抛售手中物业,新楼盘几乎无人问津。

从1982年后的3年时间里,黄廷方的公司前前后后亏损10多亿,一度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面对公司的亏损,他很是焦头烂额。一面是外界的唱衰,一面是手下躁动不安的情绪。

甚至不少人催他赶紧低价出让掉一些土地和住宅,以免一跌再跌。

站在尖沙咀的办公室里,望着窗外林立的高楼,黄廷方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一个人在坚定自己的信念,可是周围人都瞬间变了嘴脸,世态炎凉让年过50的他感觉疲惫不已。

只是面对如此庞大的家业,他不坚定态度稳定众心,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跌落谷底的滋味不好受,黄廷方一直咬牙硬撑。

1984年9月29日,《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靴子落地,香港的前途豁然开朗,随即恒生指数回升,地产界复现大升浪。

黄廷方再次赌赢了!

之前卖不动的房产呈几何暴涨,黄廷方的信和集团一夜之间赚得盆满钵满。

“早一辈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都有这种脚踏实地、一针见血的个性。他也是一个非常果断和专注的人,这么多年的坚持,让他在新加坡和香港两地方的房地产市场,成功地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加坡商会主席曾精准点评过黄廷方的个性。

对于一个没有文凭、卖酱油起家的漂二代,黄廷方在商界的打拼几乎全靠自己后天的努力。

对赚钱极大的兴趣,加上过人的勤奋以及敏锐的触觉,算得上黄廷方行走商界的制胜三宝。

曾有人总结过黄廷方屡屡得胜的商业策略,简而言之就是“快半拍”。而在风云多变的商场,想先人半步又何谈容易?

旧时好友回忆起两人当年坐飞机,当时已经年过60的黄廷方在十几个小时的飞行途中,拿着厚厚的资料看个不停,并且同步嘱咐秘书记录下他看到的要点。

90年代后期,黄廷方便将公司业务交给两个儿子负责,只是两人必须每天一早去到父亲办公室汇报,直到黄廷方因病去世,这个要求从未中断。

别样回乡

2004年9月,莆田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黄廷方阔别故乡60余载后,热泪盈眶地重新踏上了这片早已陌生的故土。

当年懵懵懂懂上船的幼童,如今归来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只是听到熟悉的乡音,闻到熟悉的菜肴味道,久别重逢好似从未离开。

只是在乡愁的背后,吸引黄廷方重新走回故土的还有他深耕多年的房地产。

1987年,和香港一水相隔的深圳开始尝试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消息灵通的黄廷方一听说,二话不说带着儿子赶紧往深圳跑。

不同于今天的超一线大都市,当年的深圳连像样的马路都没有几条。

善于抛开表面看本质的黄廷方,认准了这块紧邻香港的好地方,积极举牌竞标,终于以全场最高价和深圳政府签订了土地使用协议。

而这不过是黄廷方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试水,一探虚实后,黄廷方心里有了数。自此,他开始大张旗鼓地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

几年后,他以8888万的天价拍得福州一块大小仅8亩的地皮,看傻了同业。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太疯狂了!”无数人咂舌。

但是对于财大气粗的黄廷方而言,8000多万不过小数字,对于有价值的地皮贵也要买。外人怎么评价,根本影响不到他的决定。

买卖地皮几十年,黄廷方心里的算盘一直都在不停盘算。在别人还看不透的时候,他已经带着两个儿子早早在内地布局,到处买地。

当年为了谋生远走他乡,如今因为发展又荣归故里。

现在黄廷方家族产业早已遍布上海、深圳这些内地一线大城市。

精彩继续

曾有身边多年的下属评价过黄廷方:“他对金钱有着着迷的渴望,赚钱对他而言就是人生中最大的游戏。”

与此同时,他坚信“能者多劳”,每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全年无休。

“我就是个普通人。“黄廷方曾如此评价自己。

坐拥巨额财富的他对于香车豪宅兴趣缺缺,住了3、40年的老宅布置简单,几十年不变。

唯有对赚钱的渴望和兴趣,激发着他一生不断努力奋斗。

2010年1月23日,像往常一样起早的黄廷方还在跟家人说这话,突发脑溢血昏迷倒地。

被紧急送往医院后,经过几番抢救却最终无力回天。农历新年前夕,82岁高龄的黄廷方在家人的陪伴下离开人世,走完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

如今的黄氏家族仍在继续低调发展,而你是否羡慕首富如此过一生?

作者:沅宝味方枪枪

参考资料:

1、 一波说《一个下南洋卖酱油的莆田商人黄廷芳家族,八年蝉联新加坡首富》

2、 华商韬略《新加坡前首富:生前不喜露面怕被打劫,身后留下700多栋楼给子女 》

3、 莆田文化网《黄廷方,一个缔造国家首富的莆田人》

4、莆田侨乡时报《莆田侨杰:财富帝国缔造者黄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