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香会”重启,亚太安全“钟摆”如何拨动?

当地时间2022年6月10日,新加坡,第十九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开幕前,安保人员在会场进行安全检查。 (IC photo/图)

时隔两年后,“香格里拉对话会”迎来线下重启。

2022年6月10日至12日,第19届“香会”在新加坡举行。这场以亚太安全为主题的高端峰会,汇聚了亚太多国防长及高级别官员、商业领袖、防务专家、媒体记者。

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率代表团参会。这是继2011、2019年之后,中国第三次派出防长级别的高规格代表团。

2022年5月初,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在联邦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上“隔洋喊话”称,期待能在新加坡与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见面。他说,两人的会面能够有助于区域和平稳定,“我们都了解对话和维持管道通畅的重要性”。

6月10日,中美防长举行会谈。据国防部发布消息,会谈中双方认为,两军应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保持高层战略沟通,增进双方战略互信,管控好矛盾分歧,不把矛盾分歧变成冲突对抗。

“在亚太地区,‘香会’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一个安全论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相比以前,此次会议在中美博弈、俄乌冲突等多重背景下展开,更显错综复杂。在诸多因素作用下,亚太安全“钟摆”将如何拨动?

“有话不如直接讲出来”

“香会”创立于2002年,由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和新加坡国防部联合举办,是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国防和安全会议。因为所有活动都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而得名“香格里拉对话会”。

据新加坡国防部事先披露,2022年的会议,总计将有42个国家的官员和学者等参加,其中包括37名部长级代表和30多名国防高级官员。

新加坡警方6月6日发布提醒称,驾乘人员应该尽量避开酒店周围的道路。前往酒店的游客应该“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此外,周边可疑的空中活动也被禁止,比如“无人机、风筝、气球”等。

南方周末记者从IISS官方公布的日程表获悉,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共包括七次全体大会,主要包括双边会谈、主题演讲、特别会议等形式。

6月11日举行的首场全体会议上,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将就《美国印太战略的下一步》作主题发言。12日举行的首场全体会议上,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上将将就《中国对地区秩序的愿景》作主题发言。

“中美交锋无疑是香会的最大看点。”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从大约十年前起出席香会,彼时中美之间的战略角力,已然成为香会的实质主题。在他的记忆中,南海议题几乎每次都会被提出,此外当年热议的地缘政治话题也会被讨论。

除了中美之外,日本也派出首相领衔的豪华参会阵容,显示出对香会的重视。

2022年6月10日晚举行的开幕晚宴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受邀发言。同时他也将成为自2014年以来首位出席香格里拉对话会的日本领导人。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也将在11日举行的大会上发言。另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日美韩三国防长计划在香格里拉对话会场边进行三边会谈,并且“深化合作”。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东亚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孙承撰文称,在此次发言中,“岸田内阁将进一步在外交和安全上加强日美同盟。”

除此之外,韩国新任防长李钟燮、印度尼西亚国防部长普拉博沃·苏比延托(Prabowo Subianto)等多国防长也将参会,就亚太局势和防务政策发表讲话。

主办方IISS称,随着亚太地缘政治和防务动向越来越引发关注,该地区主要参与者们进行面对面辩论空前重要。

博弈“扩音器”

近年来,不少国家利用这一场合阐述“安全观”。

“这里就像一个‘扩音器’,可以起到提高声量、放大声音的效果。”李明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高级别防务官员、各国精英学者,以及国际媒体的多方作用下,“香会”可以起到集聚效应,极大地放大了平台影响力。

随着香会扩音器功能凸显,从诸多细节上也可以窥见大国博弈的缩影。

2018年,就在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出席香会前,美军太平洋司令部(Pacific Command)正式更名为美军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Indo-Pacific Command),马蒂斯在夏威夷出席了更名仪式。在会议上,马蒂斯提出的一些主张,被认为是针对中国。

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胡波撰文称,从马蒂斯的讲话中也不难看出,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内涵即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其中,地缘政治的重点是维系海上主导地位,遏制中国海上崛起;地缘经济的重点是加强与地区内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对冲中国在该地区日益提升的经济影响力。

2019年5月31日“香会”,开幕前通往会场的通道上挂满了西方估算的中国国内兵力部署图。中国代表团注意到这一现象后迅速和“香会”主办方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交涉,随后该兵力部署图被撤除。中国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直言,这一细节体现出这里是“西方搭台的主场”、“西方唱戏的场合”。

和诸多国际会议一样,“香会”也受到了俄乌冲突的影响。2022年香会召开前,俄媒报道称遭会议主办方“除名”。

俄罗斯塔斯社6月8日报道称,此次会议将没有俄方代表参加。俄罗斯驻新加坡大使馆此前表示,“香会”的组织者撤回了俄罗斯代表团参加会议的邀请,也没有邀请俄外交使团的工作人员参加。报道称,一开始俄罗斯媒体也被禁止参会,随后主办方撤销了禁令,并表示了道歉。

乌克兰则获准参会。南方周末记者从IISS官方公布的日程表中看到,6月11日16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讲有时长约半个小时的线上演讲时间。

此前,泽连斯基已经通过视频方式在多个国际性会议,比如达沃斯经济论坛、戛纳电影节等平台发声。

“香会作为平台来说,至少在程序上、议题设置上对大国相对公平。但事实上,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确实更容易获取话语主导权。与之相对的一方容易处于被动状态。”李明江说。

中方连续“高规格参会”

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香格里拉对话逐渐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安全对话之一。毫无疑问,美国对这一平台寄予厚望。

第一届“香会”时,美国就派出了由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率领的美国代表团。此后每一年,美国代表团里,频频出现国防部长或是国防部副部长等高级别官员的身影。

“据我观察,美国每年都会派出‘三驾马车’——其中包括国防部长、参联会主席/海军作战部长、印太战区司令等。”军事科学院战争科研部研究员赵小卓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美国不仅派出高级别防务官员出席“香会”,而且整支代表团人员众多。这些人都跟亚洲安全高度相关,体现了美国对“香会”的重视。

“香会”举办前几年,中国都没有派出高级别官员率团出席“香会”。直到2011年。

恰逢第十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之际,主办方邀请了3位国家领导人以及二十余位国防部长参会。中国也首次派出了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参会。

2019年,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魏凤和出席香格里拉对话会,并于6月2日发表主题演讲。这是时隔八年后,中国再次派出防长级别的高规格代表团。

中方的高规模出席引发各方关注。这次对话会上,魏凤和就“中国与国际安全合作”议题作大会发言,公开回应了中美经贸摩擦、台湾问题、南海问题、朝核问题等多个热点敏感议题。

他在讲话中提出,“要谈,大门敞开;要打,奉陪到底”,展现出中国的强硬立场。针对中美关系,魏凤和也表示,历史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双方应“管控风险危机、防止冲突摩擦”,推动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赵小卓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香会”已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舆论传播舞台。中国连续派出高规格代表团出席正在表明,中国主动进入国际舆论场,用这一重要安全论坛积极发声。

“从2002年至今,亚太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亚太安全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中国也可以利用好‘香会’这一平台,借台唱戏,讲好中国故事。”赵小卓说。

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也称赞道,中国派出部长级代表团出席“香会”,“展示了有自信的中国、有自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显示中国愿意参与区域和国际事务”。

2022年“香会”开幕之际,中美防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魏凤和在会谈中表示,中国希望与美国建立健康稳定发展的大国关系,这也应该是中美共同努力的方向。

“对于中国防长带队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会,外界评价基本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李明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高规格参会传递了中国愿意跟地区国家在安全领域打交道的信号。而且,每次中国有这种高级别代表团参会,外界的关注度也更高。

亚太安全秩序走向何处?

在大国博弈背景下,东南亚、南亚诸国立场受到各方关注。

无论是“美日印澳”四国机制还是美国的亚太战略,印度都是关键一环。在2018年的开幕发言中,莫迪总理表示,“当国家不是支持某个大国或另一个大国时,它们就会赢得世界的尊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

“小国不希望被迫选边站队”。

2019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香会”上的发言代表了小国的态度。他说:“无论何种发展计划都应该加强而不是分裂东南亚地区,更不应该制造敌对,加深断层线或者迫使各国选边站。”

“努力保持中立,在大国之间劝和。”在新加坡生活多年的李明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无论是领导人会议发言,还是政府官方表态,都可以看到新加坡多年来表达的核心说法是基本一致的。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新加坡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不会刻意选边站,而是寻求一个和平的东南亚来进行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也有国家做出了一边倒的选择。

“亚太地区安全秩序正在发生很多变化,有各种各样的倡议都在推进。”李明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这次会议上,中国提出的“亚太安全秩序的愿景”主题,很有积极意义,“各方都很关注中国会就这一议题做出何种表述。”

南方周末记者 毛淑杰 南方周末实习生 黄凯诗 都又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