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主要能源之一,石油的价值非比寻常,像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仅靠石油资源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足以证明石油的重要性,而据传言,在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的新加坡,曾经有一个人,他不点头,你买不到原油,这个人就是有“石油教父”之称的林恩强。
在外界看来,紧密捆绑的福建油企,是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中的佼佼者有着同样的标识:拥有南洋背景、很少置身在聚光灯下、拥有几十亿身家。
这是一段颇为传奇的群体发家史:福建的民间石油贸易长期存在,上世纪70年代起,便有大量出生贫苦的人投身其中,但受困于资源和政策,生意一直做不大。直到上世纪90年代,涌现出一批亿万富豪。
今天,我们带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林恩强的传奇人生。
01
“OK林”的发家史
林恩强于1943年出生在中国福建莆田市埭头镇石城村,其父林和义早年在新加坡经商,12岁时林恩强随母亲迁居新加坡,在读完中二后就辍学随父亲跑船卖鱼了。
依托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彼时的新加坡已经是亚洲最大的石油贸易中心。在海上,林恩强每天都能看到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邮轮。
青年时期的林恩强
那是个混乱无序、草莽横行的年代,海上诞生了一批偷油谋生的“油耗子”。他们胆子大、和“船老大”关系好,邮轮停靠港口时,到了夜间,便有黑影带着油桶、顺着船舷爬上船,又在黎明之前神秘消失于港口。
18岁那年,林恩强也加入了这个团队。他开始昼伏夜出,带着简陋的煤油桶出行,在天亮前将装满原油的桶送到地下炼油厂。
他们的胆子大,林恩强的胆子更大。别人一夜“走”一趟,他敢跑两三趟,一年多的时间,他就成了当地石油走私圈里小有名气的人物。其他人还在盘算着怎么能多捞点油、带多大的桶合适,他却想着:这样的非法勾当该收手了。
20岁那年,林恩强改头换面,升级了“业务模式”。他改从油耗子手里收油,再拉着油跑业务。期间,他跑遍了新加坡的运输公司、郊区电厂、建筑工地等需要柴油的企业。
前几个月,他看尽了白眼。但林恩强的法则是:
被拒绝多了,生意自然快成了。
第1次,他不理我,
第2次,态度依旧冷淡,
第3次、第5次,他愿意和我交朋友。
再后来,他已经离不开我了。
依靠这份“磨”功,不知疲倦的林恩强不断扩充版图。1年多的时间内,他不仅“吃下了”新加坡郊区的一批企业,还将油卖到了马来西亚的伐木场、种植园、矿场和工厂。
林恩强随即创办了兴隆贸易有限公司,告别过去偷油的不堪经历,成为正经的生意人。
仗义、赏罚分明……他又树立了几个极为重要的个人标识。
从创办兴隆到企业逐渐集团化的过程中,林恩强树立了几个极为重要的个人标识。
其一是对朋友特别仗义。只要手里有周转的资金,他绝不开口提欠款。朋友找他借钱借车借船,林恩强很少拒绝。这帮他积攒了大量人脉,再有生意合作,别人第一时间想到他。
其二是对员工赏罚分明。林恩强曾经做过一件令人想不通的事情:一次,员工在记录数据时出现纰漏,按照错误的信息,兴隆会损失不少钱。岂料林恩强拿到数据,却没有改正,只是告诉助理记下此事。
按照错误信息结算后,林恩强将报表发放给该部门每一个员工,随即采取“连坐”的措施,整个部门一起挨罚。这件事过后,该部门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并因此得到了不少额外的奖金。
其三是看准了方向就不留后路。创办兴隆后,“卖油”已经有不菲的收入,但是林恩强的野心要大得多。他眼见巨型邮轮往来于新加坡,便想:别人能做,我为什么不能?于是,1968年,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他四处凑钱收购了一艘载重100吨的邮轮“海狮号”,开始涉足区域化的供油及航运业务。这成了兴隆业务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林恩强在新加坡最大独立油库——环宇仓储基地
其四,他的另一个特点是特别看重“祖籍关系”。这一点令林恩强毁誉参半。当时,新加坡航运企业的高级船员大部分是韩国人,兴隆也不例外。普通船员方面,兴隆的员工多来自林恩强的老家福建莆田。
除了自己的员工,林恩强对其他的同乡后辈也格外照顾,经常“传帮带”,在带大福建圈子的同时,他的行为也给圈子定下了性,外乡人很难进去。这一作风令其他地区的油商叫苦不迭:原油紧缺时,林恩强只给福建同乡人供货,其他省份的商人说破了嘴皮也未必能拿到货。
02
走出东南亚,挺进中国
随着企业的发展,林恩强又将目光锁定在中国市场,1994年,兴隆集团在福建成立了一家名为福兴润滑油的子公司。
进入90年代,林恩强又一次性收购5艘超级邮轮,并订制19艘特殊邮轮,打造了新加坡最大的私营船企——新加坡海洋油轮有限公司。1998年,他在一笔交易中一次性购入了46万吨柴油,震惊业界。
早在2010年左右,他就先人一步考察市场,做市场研究,而后频繁地往返于新加坡与福建之间,与他相对而坐的除了莆田市的政府要员外,还有来自福建省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最后,他先后在故土砸下上百亿人民币投资湄洲湾仓储项目,试图将其打造成亚洲最大规模的石油储备中心。
2011年3月,兴隆集团在湄洲湾先期砸下了50亿人民币,用于建设亚洲规模最大的石油仓储基地,以及福建子公司福兴润滑油公司的新址。
对于祖籍福建莆田的林恩强而言,在故土砸下巨额资产并非单纯源于桑梓之情。在林恩强看来,还有一个公司发展的长远谋划,那就是,福建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诸如港口规模等基础条件,更重要的是中国巨大的石油消费市场。”或许在林恩强的心里,一直都住着一个将领,永远深惟重虑,为扩张自己的石油贸易版图而不断远望着。
在过去的50余年中,兴隆集团已经从“一人一车”的油商发展模式成为新加坡最大的本土独立石油贸易公司之一。集团的海上供油“手臂”——海洋燃料供应有限公司,是公认的新加坡顶级船用燃料供应商之一,其拥有并运营从近海驳船到载重31.8万吨的大型油轮130多艘,在世界油轮运营商中排名第16。
简而言之,在波谲云诡、国际巨头厮杀的新加坡燃料油市场,OK林始终牢牢占据着半壁江山。
03
虽淡出江湖,传说犹在
相较东南亚其他知名华商,林恩强退休得比较早,2008年前后,他逐渐放权,将生意交由子女打理。但是在业内,尤其是中国民营石油界,“OK林”的名号却并没有随之褪色。从“一亩三分地”到“到广厦千万顷”,期间出现的所有风云人物,几乎都绕不开他的影子。
新加坡的另一石油大亨吴再进,便是OK林门徒名单中的一员。吴再进起初奔赴新加坡,用积攒多年的资金购置油车,从事运油业务,后结识OK林。林恩强对这个后生格外照顾,不仅帮助其将陆运生意做大,还指点吴再进扩充产业链,一步步助其创立新加坡美福石油集团,最终成为雄踞一方的业界巨头。
林恩强的另一个门徒是如今叱咤新加坡航运界的“老蔡”。老蔡全名蔡天真,早年便从事燃料油生意,但一直不见起色。1996年,他只身南下新加坡,遇到了“贵人”林恩强。老蔡称,林恩强始终对其鼎力相助,没钱的时候借钱,没船的时候借船,对方一次都没有拒绝。在林恩强的帮助下,蔡天真的生意越做越大。
蔡天真
2004年2月,他以近1亿美元购买了老牌航运巨头、新加坡海皇轮船旗下的油运公司联合船务,获得20艘油船,由此声名鹊起。1年后,他又以1.7亿美元收购三艘VLCC。和林恩强一样,老蔡也特别“吃得开”。
OK林之后,后来者前赴后继,虽仍未有青出于蓝之辈,但正有更多福建油商林恩强的衣钵。他们在严格的政策管控下,在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腾起的浪花间,强行开辟出了一条连接中新的航线,成长为令国有石油企业为之侧目的新生力量。
业内人士说,“他们的生命力本身就证明了市场经济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讲,福建商人的宗族同乡纽带与现代商业意识结合得最好”。多年来,林恩强一直有意提携福建籍后辈,带领大家拧成一股绳,形成了一个石油圈子,他经常在后辈们需要时强力出手,并总能成功,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叫他“OK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