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门当户对”,这两座金融城携手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新加坡和上海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在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互动频繁,新加坡也成为今年陆家嘴论坛的合作伙伴城市。6月18日的第二场全体大会上,来自沪新两地的金融界人士围绕加强沪新金融合作进行了探讨。

数据显示,上海2019年GDP为5532亿美元,金融957亿美元,占GDP比重17.3%;新加坡GDP为3721亿美元,金融489亿美元,占GDP比重13.1%。透过数据可以发现,上海和新加坡在金融领域可谓“门当户对”。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行长孟文能表示,新冠疫情不仅带来经济危机,也使全球经济日益分化,“但亚洲完全有能力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建立起新的合作和一体化渠道。金融可以在促进经济复苏以及一体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中国和新加坡可以携手开辟一条新道路。”

在中新金融合作大的框架范围内,上海和新加坡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强。比如,星展银行和浦发银行已经进行了贷款银团和联合债券承销方面的合作,华侨银行和上海银行也在数字银行和供应链融资上不断探索创新。

沪新两地的监管合作也在日益加强。自2017年以来,新加坡金融监管局和上海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组织两市金融机构培训和交流活动,新加坡金融监管局今年8月还将成立新的上海代表处。孟文能透露,今年还将启动新加坡、上海全面合作理事会金融工作小组,促进两市金融机构参与各自金融领域,比如跨境人民币业务和产品创新等。

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表示,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要素市场体系,市场规模体量与整体的实力和人民币的地位大体相称。但中国境外投资者占比和参与度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主要新兴经济体,提升空间很大。“这也是新起点上,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任德奇表示,沪新双方合作既能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会为双方共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能级提供新契机。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双方产业链融合也在进一步加快。据统计,2018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余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合作的不断深化,更为沪新金融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任德奇表示,作为长三角龙头,上海在国家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承担重要使命,但目前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上精准匹配度还不够。新加坡接轨国际、运营全球资金方面经验丰富,上海可以对标新加坡在这些方面补上短板。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也表示,新加坡自由开放的体制机制,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与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完备的法律体系、税收制度等都值得上海学习。

金融机构合作方面,目前上海的金融机构正加快海外布局,新加坡无疑是走出去的重要一站。以浦发银行为例,过去三年,浦发银行新加坡分行业务范围持续扩展,已经从内保外贷、跨境直投、银团贷款等传统业务逐步扩大到各类贸易融资、境外并购贷款、债券自营投资和承销、外汇和利率衍生品服务等结构性定制化金融服务。

新加坡交易所主席柯宗盛表示,新加坡和上海之间建立更强的联系,能够把上海更好的打造成国际金融资金的发源地。

新加坡星展集团首席执行官古普塔兴奋地表示,乘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东风,星展银行成为第一批进入上海自贸区的外资银行,也是第一家自贸区承销地方政府债的外资银行。“未来希望能够在房地产信托市场和数字货币领域得到突破。”

栏目主编:张杨 文字编辑: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