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重磅!香港人在内地9城购房放开:限购条件通通豁免!影响有多大?

香港的一个大政策刷屏了。

11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介绍了三类16项下一阶段将展开的普及惠民及便利香港专业界别到大湾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包含有关便利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买房屋、支持香港居民在内地便捷使用移动电子支付等内容。

据新华社消息,11月6日出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感谢中央出台一系列惠及香港社会不同阶层市民的政策措施。

16项惠民措施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1月6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以成员身分出席由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和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陈国基列席会议。

林郑月娥欢迎中央政府于领导小组会议后,公布16项普及惠民及便利香港专业界别到大湾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关措施将进一步便利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就业和居住,以及加强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便捷流通。

16项措施简述如下:

一、便利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买房屋

二、支持香港居民在内地便捷使用移动电子支付

三、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推出香港居民异地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四、保障在粤工作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子女同等享受教育

五、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

六、为非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往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提供便利

七、容许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常用的医疗仪器

八、香港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措施、法律顾问措施、特设考核措施

九、进一步扩大建筑业专业人士资格互认范围

十、扩大港澳建筑业专业人士在内地执业优惠政策实施范围

十一、给予保险监管优待政策

十二、取消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保险公估机构的年期限制

十三、支持港澳债券市场发展(巨灾债券)

十四、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十五、对进境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实行通关便利

十六、放宽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过境港澳的限制

林郑月娥感谢中央政府公布一系列惠及香港社会不同阶层市民的政策措施,认为是次推出的政策措施涵盖范围广泛,亦是特区政府一直努力争取的政策创新及突破,有助巩固和提升香港在金融、医疗和专业服务方面的传统优势,以及发展创新及科技等新经济增长点。特区政府会切实与相关中央部委和广东省政府跟进落实有关政策。

豁免大湾区买楼限制

近年以来,香港面对人口老化、土地短缺、经济增长乏力等各方面的瓶颈。林郑月娥指出,此次推出的政策措施涵盖范围广泛,有助巩固和提升香港在金融、医疗和专业服务方面的传统优势,以及发展创新及科技等新经济增长点。

在各项措施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放宽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买楼的限制。豁免大湾区9个城市此前对香港居民买楼时须符合的特定要求,即“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及社保”和“证明在本地居住、学习或工作的年限”,使港人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待遇。新措施可便利港人在内地学习、就业及退休后在当地生活。

据特区政府统计处估算,在2017年,共约有53万名香港永久性居民“通常”逗留于广东省。自去年九月推出《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已经有20万香港居民申请了居住证,可在内地的居住地享有多项权利,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

“这为港人在大湾区提供了一个安居乐业的选择。香港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大受影响,很多香港人打算移民海外,但各国的移民门槛越来越高,加上在文化与生活的适应也不是大家想象般容易,有港人甚至考虑马来西亚与泰国等地,但反观政治、经济、生活以及语言沟通各方面,都不会比大湾区来得稳定和便捷。”泓亮咨询及评估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翘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陆续开通,“一小时”优质生活圈进入加速实施阶段,从而吸引更多的港人“北上”置业。相比香港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港元的房价,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加。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此前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均有各种限购、贷款等方面的限制。以广州为例,需要提供学习、工作、居住及单位证明,在广州无住房,可买一套住宅,并必须承诺自住。在深圳,港人可买一套住宅,但写字楼、公寓、商业房产等,个人不能购买。

同时,在申请按揭贷款方面,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面对不同的“限贷”政策。比如,香港居民可在广州申请贷款,但需要提供1年的社保或个税证明。而在佛山,香港居民申请贷款的利率则为基准利率上浮15-20%。在惠州、肇庆等城市,港人申请按揭贷款的利率要上浮20-40%不等,而且不同项目及银行有不同的条件限制。

“此次的措施相当于取消了过去港人在大湾区置业的很多限制,但目前大湾区其他城市尚未出台具体的措施。深圳某房地产中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介绍,近年来,除了深圳以外,很多港人选择在东莞、惠州、中山、珠海等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置业,尤其是近几年来,东莞、惠州房价涨幅领先,吸引了不少港人北上置业。

“惠州2015年房价平均才每平米4000-5000元,但现在已经涨到了1万多甚至2万元,相比之下,珠海、中山的涨幅比较慢。”他坦言。

在莱坊执行董事及估价及咨询主管林浩文看来,新措施为香港退休人士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大湾区长远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热点。除深圳外,中长期投资可以考虑东莞、中山、顺德、佛山及珠海等城市。”

每年香港居民到访广东高达7000多万人次

同时,为了便利港人去内地生活、就业或者旅游,还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包括便捷移动电子支付、试点推出香港居民异地开设内地银行户口、在内地工作香港人的子女可与内地居民享有同等教育待遇、非中国籍港人在内地工作居住可取得2年及5年的居留许可,以及容许指定内地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常用医疗仪器等。

随着深港两地经济往来密切,每年香港居民到访广东高达7000多万人次,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对香港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业务有很大的实际需求。

为此,3月20日,中银(香港)宣布经内地监管机构批准试点,在香港推出代理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大湾区“开户易”服务。香港市民毋须亲身前往内地,即可于香港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账户可用于绑定内地主流手机电子钱包,方便日常消费。

一直以来,两地的药物以及医疗器械的认证问题,比如香港注册的药物不能在内地使用、医疗器械也需要重新认证而且审批的过程比较长,是阻碍香港医疗机构北上,以及香港老年人去广东养老的一大障碍。特区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7.7万名65岁或以上香港老人长居广东。

香港寸土寸金

四大家族捐款又捐地

一边是大量买不起房的年轻人,一边是楼价频破纪录创新高,香港住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特区政府的重中之重。

10月16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发表任期内第三份施政报告,她表示,房屋问题是目前香港社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民生问题,也是部分民怨的根源。在这份施政报告中,林郑月娥为港府设立一个清晰目标,即保证每一个香港人和他的家人有房住,让大家买得起供得起楼。

施政报告提出,港府将会陆续推出短、中期支援措施,包括大幅增加过渡性房屋项目,放宽首次置业人士按揭计划楼价上限——首次置业人士可申请最高九成按揭贷款的楼价上限由目前的400万港元提升至800万港元,即一套800万的房子,首付只需要付80万就能上车。

此外,特区政府还将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继续推进“明日大屿”填海计划。

9月25日的集团业绩发布会上,新世界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宣布,集团将捐出不同地点总共300万平方呎(合27万多平方米)的农地,捐赠对象包括香港特区政府、社会企业或慈善团体,用于兴建公共房屋及相关设施,以回馈社会。

长实集团日前回应香港媒体问询时表示,农地作房屋发展完成需要时间,可能较长时间才能让有需要人士受惠,但集团会就这方面做出研究。

恒基兆业地产则表示,过往曾捐地兴建安老院舍、青年宿舍及提供单位做过渡性房屋,恒基兆业地产可以与政府磋商,积极协助增加房屋供应,照顾不同阶层的需要。

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此前曾表示,明白香港房屋供应严重短缺,愿意积极配合特区政府增加房屋供应的措施,并会尽最大努力加快兴建住宅项目。

土地供应不足是香港楼价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香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公开的数据显示,香港土地面积1111平方公里,在已建设的24.3%的土地中房屋用地仅占6.9%。2005年后,香港土地开发进展缓慢,公营、私营房屋落成量大幅减少。根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及房屋署数据,2007—2016年,当地平均每年住宅落成量约25700个单位,较前10年下跌超过50%。

李嘉诚基金会10月4日宣布,为支持本地中小企业度过时艰,纾缓压力,李嘉诚基金会将捐资10亿港元,配合特区政府支持措施和发放机制,及时帮助有需要的本地中小企业。

“配合政府新宣布的20亿中小企备用资金,期望基金会这10亿能起带头作用,欢迎各界提供意见,合心合力,集思广益 ,一以贯之。” 基金会主席李嘉诚在新闻稿中说。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21财闻汇综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朱丽娜

中国基金报(Chinafundnews)作者:泰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