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因为疫情,这时候的我一定忙得不可开交。我在当地一家旅行社工作,每年的暑假都是新加坡旅游的高峰期,从早到晚在电脑面前操作,络绎不绝的旅行团,我常常是忙到晚上12点才能到家,丈夫和儿子早已进入了梦乡。
然而一切都因为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发生了改变:2020年这上半年,新加坡的旅行社被迫集体“放假”,我所在的公司也是如此。邻居的小妹说我比起从前气色红润了很多,门口种的盆栽因着我最近精心的护理也茁壮了不少……但直到七月,旅游业还看不到一丝丝复苏的迹象。现在的我,不知道该喜还是该忧。
也是托疫情的“福气”,我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梳理一下我过去四十多年匆匆忙忙的人生轨迹。记忆中,从远嫁给新加坡的老公,2005年初定居这里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这样安静过,不是在操心儿子的成长,就是在忙碌一大家子人的一日三餐,赶上寒暑假,又忙大批从国内来的旅游团……这其中有很多的心酸,无奈,也夹杂着喜悦和新奇。
生活本就酸甜苦辣,对于远嫁异国的我更是多了几重滋味……
01深圳的相遇
那一年我20多岁,他30多岁;我来自重庆,他来自新加坡。我们相遇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1992年,我从深圳司法中专(此学校现已更名)最后一届毕业,很幸运分配到政府部门工作。事情不多,钱也不多。做了不到半年我就觉得很闷,二十不到的我受不了一成不变的环境,毅然决定进军出境旅游业这一行。那时候旅游业是个方兴未艾的产业,尤其是在深圳这样的城市,刚富起来国人对出游,特别是海外游抱有浓厚的兴趣。深圳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也如雨后春笋,一下子满地都是。
我生性好动好交朋友,做旅游是一个不断和新的人群接触的工作,十分合我的胃口。我凭着热情、执着、认真,很快的在旅游行业站稳脚跟;从前台、后台、领队、导游到市场,各个环节我很快熟悉,还在一家旅行公司做到了境外部的经理。我的工资也从在政府工作时的几百元每个月涨到了上千元,业绩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够有上万元的收入,在当时也算的上是中高收入群体。
选择旅游业让我有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感觉,也这是这样一个选择让我遇到了我未来的老公,一个地地道道的新加坡人。
2000年初,因看准了国内餐饮市场的蓬勃发展,我老公所在的公司派一批人(包括他)到深圳去投资西餐厅,选址在国贸一带。在我看来,他们当时选的地址非常不好。对深圳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国贸在80年代初是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方,但随着中心从罗湖转移到福田,国贸就不太旺了。我觉得深圳人是这样,哪个地方过气儿了,就很少驾车过去。他们西餐厅面向中高档消费群体,生意就更加萧条了。公司就想着通过找旅行团来拉动生意,就这样联系到了我所在的旅行社。
我当时因为工作原因认识很多媒体的朋友,《深圳商报》,《特区报》等,到现在我的那位媒体女友还总说我应该感谢她,没有她就没有我今天的老公!西餐厅管理层通过媒体把我们旅行社的人请到那个餐厅,感受一下装修环境和食品质量。老实说,他们的西餐做的还是非常地道的。他们希望和我们的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我们有团儿就带去那里。
就这样,我们俩认识了,我觉得他人很不错,话不多,很沉稳的样子。不过当时我纳闷的是他的语言, 一下子英语,一下子广东话,一下子又是闽南语,甚至一下子讲一种我们听不懂的话(后来知道是新加坡版的马来话)……来了新加坡,我才知道新加坡人讲话是喜欢混杂的,这样的语言习惯(能力)让他们做跨国生意十分自如,也是他们作为新加坡人身份的表征。
当时,我们也只是工作上的普通往来,也许因为我是一个天生爱帮忙的人吧,天生热心肠,就这样, 一来二去,他遇到什么问题都喜欢来找我,我们俩也就熟络了。很多次他都说要请客酬谢我。我当时白天上班,晚上读大专,还要给公司出境设计线路广告,非常忙碌。因此,每次他喊我吃饭,我都带着办公室的几个女孩一起。后来又一次,他打电话说,“这次能不能单独请你吃个饭?”我们俩彼此都有一点会意。渐渐地我觉得他给人一种很靠谱的感觉,人很瘦,很斯文的,不乱说话,有点腼腆的样子。
他们的西餐厅虽然极力想办法拉顾客,但没有想到的是,最终还是亏损不少。公司总部开始策划退出深圳市场。慢慢的,大部分外派的新加坡人都回去了,他是单身,就还在深圳驻扎着。那刚好是2003年3月,非典疫情肆虐,我们旅行社出了最后一个团后,像现在一样被迫暂停营业。我们俩工作的脚步都放慢了下来,交流也多了起来,正式开启了一段“非典时期的爱情”。
02 再见新加坡
有一天他忽然问我,要不要去新加坡他家看看?我想非典期间,也没有什么事情,就过去看看吧。虽然我的家人当时很反对这段关系,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原来每次来新加坡我都是带着旅行团,短暂游走在这个城市光鲜亮丽的街区;但这一次,我却看到了不同的新加坡。他家所在的小区很旧,他家里经济也不算富裕,上了年纪的父母,还有年纪尚轻的弟弟,都住在一间老式组屋里,住久了墙壁都有点发黑。家人关系也不算很和谐,一家人闹哄哄的。我虽然听不懂他们讲话,但知道他们就是每天都会为一些小事争吵一番。当时我就觉得新加坡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带旅行团在外面走,你不会了解这里面的天地。这里也有贫穷、落后还有无序。
在这趟新加坡行之后,我开始重新评估我们前面的道路。家里经济不说,慢慢我发现他身上的缺点 。外加上我的原生家庭是单亲的,所以我对婚姻是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之后,儿子的意外来临,让我下定决心嫁给了他。但我的条件是,我们生活在深圳,不去新加坡了。这个所谓的发达国家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倒是深圳的蓬勃发展让我不舍。
之后,老公的公司彻底撤出了深圳。由于他中文不太好,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没有工作,我怀孕也没有办法出去赚钱 。我们俩都没有经济来源,又面临着一个新生命的来临,就决定回新加坡,好歹有个住处,可以省下一笔房租。就这样,不久之后,我放下了深圳的一切,带着刚出生的儿子,随老公一起回到了新加坡。
03 远嫁狮城
2005年,非典刚刚过去,一切似乎都回到疫情之前的样子;我的生活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初到新加坡的一年是我人生中的至暗时光,之前的幸福戛然而止。
我首先面对的是公婆对媳妇的期待。他们(福建)的传统就是媳妇来了,要做全部的家务。那时候我儿子只有8个月,我一边要带孩子,一边还要做全家的饭、洗衣服,打扫房间。那时候我很瘦,每天抱着孩子下楼,隔壁的人看到就说这个人怎么这么可怜,一开始都以为我是个女佣,因为这边的年轻人不怎么带孩子出去玩。一年里,我就感觉自己衰老了很多。虽然身在异乡,没什么朋友, 但我也不感到寂寞,因为忙碌已经吞噬了我的生活。
和国内不同,这边的父母通常不会给儿女带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我的家婆就明确说不帮我带孩子,而且我老公的弟弟有十个孩子,他们也没有帮过忙,我就更不用期待了。不过自己的孩子我还是喜欢自己带,老人家的观念很不相同,尤其是他们这样男尊女卑的家庭。还记得有一次,我的孩子在帮忙扫地,奶奶就说:“你不可以扫地的,以后长大要和叔叔们一样穿西装,打领带去上班。”他们对于性别的分工有着固执的认识,认为女人就必须在家里,男人在外面。
那时候因为要带孩子,所以我拿到PR之后,就随便找了一个工作。在牛车水的一家旅行社,专门做新加坡到中国的旅游路线。三个月试用期之后,老板食言没有给我加薪水,我就离开了。我对中国游非常熟悉,离开之后还有很多想去中国的老auntie来找我。后来机缘巧合的,我找到了离家只有一路之隔的另一家旅行社。
虽然薪水不高,我也接受了offer,遇到了这辈子对我最好的上司黄姐,这样一做就是十多年。由于离家很近,家里老人小孩有什么事情我就可以赶回家处理,中午还能回去吃个饭,这样的工作在新加坡是难寻的。回想在深圳做旅游的日子,无限风光,回报也是高昂的;但如今肩负着照顾家人孩子的担子,只得放下曾经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
04 生活中的文化碰撞
像我这样从中国远嫁来的女性并不在少数,但我听说其实很多人和当地人的结合都以分离收场。因为你需要放弃很多东西,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文化,甚至是面对一些不舒服的眼光。同时,你还要去面对和土生土长在新加坡的丈夫、孩子之间的“文化隔膜”。
我刚来的时候,觉得这边还是有点“排华”的,现在好很多 。记得我那时候抱孩子下楼,邻居的老人家们就会凑过来问我,“中国有洗衣机吗,有电视机吗?”我暗想:他们不知道中国有多好。他们大多是父辈从福建潮州一带来新加坡,对中国了解甚少,记忆中只是小的时候看父母寄衣服回去,就认为中国生活很艰难。我就和他们说,“现在中国很好了,我在中国的家比在新加坡的家好很多,你们有机会走走,就知道了。”
还有一件让我受不了的事情,是这周围的阿姨都觉得中国女人很坏。不过实话说,早期来的是有的很坏,有来做小姐的,勾引当地人的老公。所以阿姨看你是中国过来的,就很排斥。当时,我去理发,旁边的阿姨就说:“没有看到一个中国女的像你这样好的。”我就给她们解释,在夜总会遇到的女性和在生活中遇到的肯定是不一样的。她们就问我:“你家还有小妹什么的吗?介绍给我们儿子 。”
比起适应外部的环境,适应家里的新加坡环境就更加难了。我老公虽然会讲华语,但骨子里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和我非常的不同。初期我们常常因为不理解对方的意思而生出无畏的争执。我这人又很爱开玩笑,有时候我一句说笑的话,他却认为我是在骂他,便很生气。
另外,中国的人情世故他也很难适应。比如我们一起回国,我同学开车,不管多远,都来机场接我,带我们出去吃饭。他却觉得,很累了,很吵,很烦,不想应付。后来我回去都不敢通知人了,免得老公嫌吵。后来他慢慢适应了,反而问我,怎么没有人来接我们了!我说,“我哪里敢通知,你把我朋友都得罪完了。”他不知道,我们吃饭说话很吵并不是故意的,只是喜欢热闹。
我的儿子虽然出生在深圳,但8个月大就来了新加坡,也是个地地道道的新加坡人了。所以我和儿子沟通起来也是很难。他喜欢说英语,不喜欢讲华语,每次华文考试我都为他捏把汗。他常常鼓动我也换新加坡国籍。我心里知道我是不会换的,以后孩子成年了我还打算回去养老。我就和他讲:“你在这边可以好好生活,你一上大学,我就不用再管你,你自己的路自己走。妈咪要回去,享受属于我的生活。”另外,为了让他认识中国,我也会带他回国旅游,看看他的妈妈成长的地方、他出生的地方是这样的富庶而繁荣。
新加坡,如果只是来匆匆一游,你看到的多是美好的一面;而在这里生活的我,感受到的却是很多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到如今,我们已将房子重新装修了,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儿子也已经十六岁,马上要考O-level(类似于我们的中考),我肩上担子轻很多,也有时间开始梳理一下自己过去四十多年的生活。当然,在艰难之外,还是有很多感恩之处:沉稳的丈夫,帅气的儿子,公司的好姐妹,熟悉的邻里和还有楼下郁郁葱葱的椰林……总觉得明天是美好的!
每次我说到回国养老,我老公就说,“我也要回中国!”我就说,“回去我还要给你做鱼蛋面,鸡饭这些东西,我去哪儿给你弄!”后来一想,不如回去深圳摆个地摊,卖新加坡美食:虾面,Laksa,肉骨茶,薏米水啥的。把南洋味道再带回祖国吧。
作者简介
真哪哒
人文地理博士
现居新加坡
城市观察者,记录者
(本图文由南洋茶话提供)
相关阅读
-
特殊时期,一场独特的上海“隔离”行 | 南洋茶话
-
新加坡人万里赴北京寻医记:四十年前,北京神中医给了我三哥重生
-
从马国“小福州”到新加坡,却意外发现了中国的远亲!
长按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下载新加坡眼App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二手|闲置|租房|客工宿舍|申请公民|航班信息|留学生|销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