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这些中国名人名流,竟然都在新加坡居住过!

大家知道明星名人都爱

来新加坡小住或者度假

比如“国民老公“王思聪

小学在新加坡留过学

之后也回来打卡了

还有我们周董周杰伦

一年大概能来度假好几次

最喜欢去圣淘沙玩

章子怡和汪峰

一家也经常来新加坡度假

2017年醒醒过生日

派对就是在新加坡举办的

大家熟知的巨星李连杰,巩俐

更是移民到新加坡

还有成龙,赵薇和张柏芝

都选择在新加坡置业

经常过来长住

吴镇宇,徐若瑄和周润发

都与新加坡人喜结良缘

你知道吗?不仅仅是现在

从很早很早以前

中国这些家喻户晓的名人

就爱往新加坡跑

政治家,音乐家,画家,作家

……

对这些文人雅士来说

“混南洋”在当时可是

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孙中山 

新加坡有个著名的景点叫晚晴园

是孙中山在新加坡的故居

既然有故居

说明孙中山和新加坡的交情匪浅

谈起辛亥革命的大业

星马华侨贡献极大

当时全世界华侨

南洋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作为反清革命运动的总领袖

孙中山是期望海外华人在经济上

支援中国的军事起义

新加坡在地理位置上

既是东南亚地区的中心

也是华人人数最多

财力最富的

▲张永福(左)、孙中山、陈楚楠

于二十世纪初摄于晚晴园

孙中山于1906年来到新加坡

以晚晴园为革命活动领导中心之后

从南洋华侨那里得到强大的

革命支援力量

才助成他推翻数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

孙中山前往新加坡的次数

普遍认为有八次

1906年他第三次来新加坡

住在晚晴园并成立了同盟会新加坡分会

是东南亚华人社会革命党的正式组织

▲孙中山接见陈嘉庚

新加坡晚晴园收藏

此后三年晚晴园不仅

成了新加坡革命志士聚会的场所

也是整个东南亚华人革命党的总机关

中国近代史上几次著名的战役

黄冈起义(1907年5月)

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

河口起义(1908年4月)等

事前都是在晚晴园策划的

 冼星海 

很多人不知道

抗日英雄,著名作曲家冼星海

童年就是在东南亚度过的

他1905年5月出生于澳门

自幼就丧父与母相依为命

靠外祖父生活

直到六岁时,其外祖父逝世

母子两人生活无靠流落到新加坡

母亲靠当上了佣人的薪水

供他读过一年圣安得烈英校

14岁那年,他申请入读养正学校

寄宿在校,半工半读

▲历史达百年的养正学校

原址位于安祥山

冼星海课余帮助区健夫整理乐器

随班学习铜乐

可以说音乐上的启蒙从这里开始

区健夫原籍中国广东顺德

曾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黄埔军校前身)

后在部队担任过教练官

 1917年来新加坡

担任养正学校的唱歌和体操教师

区健夫“性好音乐、嗜之如命。”

来学校不久,就在学校创立学生军乐队

选拔了20多位爱好音乐的学生

冼星海是其中之一

当时冼星海为区健夫所赏识

选他加入铜乐鼓喇叭队

不久升任乐队队长及指挥

这段时期,乐队所吹奏的曲谱

全是雄浑壮烈的军歌和进行曲

对冼氏往后之音乐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后来16岁时冼星海先后去了广州

和法国继续研修音乐

▲1935年冼星海和友人在卢森堡

1935年后他学成回到中国

为多部影视作品和话剧配乐

包括影片《夜半歌声》,《壮志凌云》

话剧《日出》,《雷雨》,《太平天国》等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日爆发

他投入到抗日战争

并在1939年创作了著名的

《黄河大合唱》激励了一代人

 徐悲鸿 


大家熟知徐悲鸿

很多是因为他的旷世名作

《奔马图》

作为中国杰出的绘画艺术大师

徐悲鸿和新加坡

竟然也有着不解之缘

坐落在芽笼35巷16号的江夏堂

也就是今天的新加坡黄氏总会

早年是富商黄曼士的住宅

▲现南洋黄氏总会

黄曼士酷爱艺术,疏财好客

并爱收藏字画古董

与中国当代美术大师徐悲鸿有厚交

自古画家在成名前都是清苦的

1925 年徐悲鸿在法国读书时境遇窘迫

好友福建教育厅厅长黄孟圭

把徐悲鸿托付给自己

在新加坡的二弟黄曼士

徐悲鸿得以在最困难的时候摆脱困境

并与黄曼士结下深厚情谊

视为 “平生第一知己”尊称黄氏为二哥

▲徐悲鸿、黄孟圭、黄曼士合影

上世纪20年代初

徐悲鸿从巴黎来到新加坡

住在黄曼士所建的“江夏堂”

两层英式住屋“江夏堂”

上世纪50年代归南洋黄氏总会所有

住宅按英国人设计习惯

设在园地中央,花草树木环绕

清幽、花香缭绕

现在的江夏堂整座建筑

保存得还是相当完整

可以零距离观看徐悲鸿当年的起居处

黄曼士还将二楼前端客厅辟为悲鸿画室

名画《放下你的鞭子》就在这里诞生

▲《放下你的鞭子》

▲《珍妮小姐画像》

从 1925 年到 1942 年期间

徐悲鸿曾多次到新加坡

都是住在芽笼 35 巷的江夏堂

他为黄曼士画了百余幅画作

其中以马居多

也让他的这个住处被戏称为

“万马奔腾江夏堂”

▲新加坡《南洋商报》1939年3月16日报道

徐氏艺术最辉煌的时候

黄曼士先后介绍徐悲鸿

为南洋侨领陈嘉庚、南洋富商黄天恩等画像

并得到了丰厚的画酬

黄孟圭和黄曼士兄弟

慷慨的帮助徐悲鸿

让他安然的度过许多难关

对中国近代美术史产生了极大影响

新加坡可以说是徐悲鸿的

第二故乡也不为过

 老舍(舒庆春)

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新加坡任教

许多人听说过

老舍曾经居住在新加坡

老舍是中国白话文学重要作家

他深受五四运动启蒙

一生创作多部小说、剧作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等作品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924年老舍远赴英国

成为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系讲师

1929年他离开伦敦,来到了新加坡

老舍曾在新加坡居住近半年

任教于华侨中学

并创作了以新加坡为背景的小说

《小坡的生日》

以孩子“小坡”为主角

从小坡的眼睛看新加坡

书写了1929年左右新加坡的风土人情

浅谈种族、广东人福建人

等籍贯人士间的隔膜

前半段为小坡的生活写实

后半部从主角过生日

开始进入虚幻梦境

内容更接近童话故事

这是一本相当既写实

又有想象力的小说

他还喜欢写华人在南洋辛劳的故事

在一些文章中能感觉到

老舍对华人在南洋耕耘的事迹

有相当浪漫的民族自豪感

 郁达夫 

郁达夫跟新加坡的渊源就更深了

在1938年底至1942年之间

他曾在新加坡担任

《星洲日报》副刊编辑

后半生可以说都是在南洋度过

1938年12月28日

郁达夫携妻儿到达新加坡

下榻牛车水的南天旅店

现在的裕华国货大厦

一个星期后搬进中峇鲁24号住下

战前,南天酒楼是新加坡

最高档的两家华人旅店之一

(另一家是小坡密驼路的皇后酒楼)

也是战前文人雅集的首选场所

郁达夫当年来到新加坡

在《晨星》、《文艺周刊》、

等多家报刊担任编辑

因为郁达夫与中国文坛的密切关系

林语堂、许广平等名家的来信和作品

才会在新加坡见报

郁达夫在新加坡期间,交友广阔

他的书法在文人中相当有名

求字之人多不胜数

大坡桥南路与海山街交界处

曾有一家星洲书店

匾额上即是郁达夫的字迹

可惜书店现已不在

郁达夫当年受胡文虎邀请

到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的

文艺副刊《晨星》

《文艺周刊》

星洲晚报的文艺版《繁星》

《星光画报》文艺版

同时兼编《星槟日报》文艺半月刊

《星洲日报》是由著名的新加坡

永安堂虎标万金油老板

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

于1929年1月15日在新加坡创刊

郁达夫是当年的大作家

他的南来,带动了当时

新马华文化事业的发展

他在星洲日报前后三年

总共发表了400多篇抗日政论

郁达夫当时是《星洲日报》

众编辑记者中第二高薪者

月薪为坡币200元 

郁达夫刚上任不久

便与新马文坛展开一场南洋文艺论战

他提出知名的“几个问题”

包括“南洋文艺,应该是南洋文艺

不应该是上海或香港文艺”

主张文学作品发扬地方性的观点

至今仍常为人引用

郁达夫在新加坡这几年

个人生活上也有了许多变化

他在中峇鲁安顿下来之后

经常有文艺青年到他的家拜访、聚会

有时还迟迟不肯散去

▲中峇鲁故居

▲郁达夫和太太王映霞

有报道说由于夫妻之间感情不和

家庭纠纷闹僵

郁达夫感到非常苦恼

    

1940年5月下旬郁达夫

和妻子王映霞离婚

王映霞离开新加坡回国

临走时郁达夫在南天酒楼

设宴为她饯别,还留下两首饯别诗

▲离婚后新红颜知己李筱瑛

不久郁达夫就有女友李筱英

儿子郁飞印象中的李筱英

是位才貌双全的女子

她是福州人,在上海长大

与郁达夫年纪相差近20岁

在新加坡担任英国新闻部女记者

两人同居一段时日之后分手

1942年年初日军侵略新加坡

郁达夫流亡到印尼苏门答腊化名赵廉

    但在1945年八月日军投降之前

郁达夫在苏门答腊不幸遇害身亡

历史的浪潮,时光的洪流

把这些文人雅士都聚在了新加坡

我们也不妨去欣赏下他们的作品

或者游览下故居

寻找新加坡旧时光的痕迹

把椰子设为星标哦!

移民

留学

吃喝

新加坡

旅游

教育

鞭刑

工作

省钱

历史

特产

遛娃

看够了吗?点击更多精彩内容~

爱椰子请给我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