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精致的“花园城市”,才不是只有滨海湾@新加坡

牛车水-唐人街里的年味

今年第一次在国外的china town过新年 。南洋风格的小巷子里随处可见卖福字、灯笼等年货的小店,到处张灯结彩、红红火火,新年氛围很浓厚。

在牛车水美食街上小摊食档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聚集了川菜、湘菜、潮汕菜等国内各地的美食,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混合的香味。

这里还有一家全球最便宜的米其林一星-了凡香港油鸡饭。国内外慕名而来的食客在店里排起了长长的队。

店里的食材很简单,以油鸡为特色,做成油鸡饭、油鸡面,看起来普普通通,与一般的快餐并无区别。

不过吃第一口就调动起来了番薯的全部味蕾,鸡皮香而不腻、鸡肉嫩而不肥,旁桌的外国小哥哥吃的很欢乐。

在餐厅里看到记录了凡发展的视频,老板没有过多的语言,注意力全部在手中的食材上。他专注的样子让我想到了工匠精神。多年来这家店没有因名气大涨而提价。推荐。

牛车水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最早的一批华人在此居住。

番薯在新加国家坡博物馆看到一个故事,当时在新加坡的部分华人女佣沿袭广东、顺德等一代的风俗,在观音面前举行“梳起”仪式,立誓终生不嫁。

这些独身的女佣结为金兰姐妹,成为传统婚姻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她们一起租住在牛车水,相互照应,直到去世。

在那新旧交替的时代,拥有独立意识的她们,敢于表达自自我,书写自己的命运。

走在牛车水的街头巷尾,我不禁会想着当年的她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小印度-调色盘里的咖喱

小印度是印度人在新加坡的聚集地。走进小印度,一阵阵沉郁的香料味充满着整个空间。街道两边是具有印度风情的彩色建筑,土黄色、靛蓝色、棕红色,混合的涂抹在一幢幢小楼上。

随处可见卖花环的小店,玫瑰、茉莉等鲜花被编织起来,用来祭祀和送给客人。想是鲜花太过香甜,几只蜜蜂不时在花环上飞舞著。

在小印度还可以体验一下印度纹身,印度小姐姐拿着特制颜料为游客画上具有民族色彩的图案。(假装去了趟印度~~)

新加坡为什么会有印度人聚集地呢?这还得从莱佛士爵士说起。为了寻找新的自由贸易港,1819年莱佛士航行到了新加坡,在随行的队伍中有很多印度士兵。

随行的印度士兵成了新加坡土地上的第一批印度移民。莱佛士爵士在新加坡为市区建设规划蓝图,形成了华人区、马来人区、阿拉伯人区、印度人聚居区。

维拉马卡里拉曼庙

维拉马卡里拉曼庙是小印度中心的一间印度教庙,主要拜祭湿婆妻子卡里女神。始建于1881年,百年来条葺不断。

门楼上有大量琳琅满目的彩塑,很是壮观。就算不懂具体内涵,也足以震撼人心。

进庙和出庙都要扣一下门铃,向神明表示你来了和走了。庙内神职人员均为男性,称“巴霸”,以袍裹身。信徒们虔诚的祷告著,不想打扰他们,因而只拍了几张外部的照片。

甘榜格南-穆斯林的世界

走在甘榜格南的街头巷陌,充满中东特色的小店、穿着阿拉伯传统服装的行人,这眼前的异域风情误以为自己来到了阿拉伯。

很佩服新加坡的一点便是它的包容,不同种族和睦相处,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刚刚还在芬芳馥郁的小印度流连,现在便来到了绚丽多彩的阿拉伯区。

远远望见苏丹回教堂华丽的金黄色大圆顶,再往前走,便看到对称的宣礼塔,教堂以白色为主调,这里也是新加坡回教信徒们的集中点。

进入教堂需要脱鞋,沿着楼梯往上走,便来到祈祷堂。在宽敞绚丽的祈祷堂里,信徒们正虔诚的祈祷。

走廊上一个头戴黑纱,拿着相机的穆斯林女孩正在拍摄照片,记录下她异国的故乡。

在回教堂正对面的是一条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街,一边是红色,一边是绿色。

街道两边的店铺,售卖各种传统物品,花纹繁复地毯、精致的藤制品、中东特色的饰品等。

哈芝巷-文艺打卡地

著名的哈芝巷也在甘榜格南,墙面被绘成了五颜六色的涂鸦,街道两边聚积了很多艺术创意店铺,是新加坡的网红打卡地。

但番薯觉得这个点比较鸡肋,特色不太明显,街道比较狭窄。如果专门去费时费力,顺路的话可以考虑。

芽笼-合法的红灯区

到了新加坡的第二天,我们去芽笼探访传说中的红灯区。下了车,踏上芽笼的那一刻,内心非常复杂,掺杂着紧张、好奇和害怕,手心里直冒冷汗。

街道两边有着很多小巷,都是以自然数来命名的。来之间看了资料,这些小巷的双数号都是合法的场所。

芽笼聚集著众多的美食小吃,虽然这些店看起来没那么豪华精致,但店里人声鼎沸,网红店田鸡粥(牛蛙)前排了长长的队伍,白天的芽笼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普通的民居无异。

夜幕开始降临。街边的霓虹招牌一个一个亮了起来,与昏黄的路灯交相辉映。街角边的南洋老咖啡店人头攒动,唠嗑的、打牌的,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

走进小巷会发现这里分布著很多宗教场所,伊斯兰教、天主教、印度教,更多的是佛教,很难想像红灯区就在这周围,有一种虔诚的信仰洗涤世俗心灵之感。

往里走看到一栋栋蓝色、黄色、粉色的小楼,楼前挂着红色的灯笼,屋里透出朦胧的灯光,这些楼便是合法的风月场所。

每栋楼前都有一两个中年男性,像保镖一样站在门外。偶尔也会遇到一两个站街女,低头吸著烟。这些人被称为流莺,她们是没有取得合法资格的。

走出小巷我突然失去了再去探访的动力。记起念书时看过学者们关于社会学的田野调查,学者们与“小姐”同吃、同住,进入她们的圈子,书写边缘群体的生存现状。

一种愧疚之感油然而生。虽然她们生活在不同于主流社会的世界里,但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逻辑和生存策略,这生活的复杂性又怎是一两个小时就能看得清楚,又岂是一两句话说得明白。

Tips:

1、新加坡是双语国家,大部分人都能说汉语,不用担心自己的英语不好。

2、去小印度、甘榜格南等种族聚居区,要遵从当地人的风俗。

3、visa、master、银联信用卡大部分地方都可以用,不用带很多现金。(很多地方也可以用支付宝)

4、下载一个Google地图很有必要,因为他们的公交车不报站,需要在地图上查看适否到站。

5、新家坡遵循的是英国的交通,行人靠左走、车辆靠左行驶。

社会学硕士,喜欢阅读、安静码字的南国姑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