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还以为富豪藏钱在瑞士?新加坡马上要取而代之?

前段时间从华尔街传出这样一则消息:

随着全球富人财富规模的急剧攀升,当中国内地等新兴市场开始普及“大资管时代”的概念时,新加坡已提前于这一趋势下成功卡位,从亚洲美元中心发展为离岸财富管理中心。

这个消息的背后,就是瑞士和新加坡金融市场的博弈!

几个世纪以来,瑞士一直以永恒的安宁和繁华示人,成为全球顶级富豪居住首选地。

被称为——全球最令人信赖的瑞士银行!这里存放着全球25%的个人财富。对于身价不菲的富豪来说,瑞士银行为他们提供一流的安全和隐私。

瑞士,这个永远中立的国家,保证财富不会被战争毁掉,也不会受国家关系影响被冻结。

不过,全球金融也是风云突变!

近年来,各国在国际打击海外逃税中力度不断加大,瑞士银行越来越顶不住这番压力,不得不对客户的存款来源进行一些调查,为的是确保存款的来源“合法”。

这是一个信号,触动了那些富豪敏感的神经。一份去年公布的权威调查书显示,新加坡以微弱优势超越香港,成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东京排名第五,苏黎世第六。

早在2013年,新加坡金融机构的在管资产规模就已高达1.82万亿新元,仅居瑞士之后,被称为“东方瑞士”。

表面上看到的是亚洲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加坡大有赶超瑞士上位成最具竞争力经济体的趋势。然而,在此表象背后,可能更多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金融治理模式的竞争。

据世界经济论坛排名,瑞士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而新加坡紧随其后,位居第二,这与德勤财富管理中心给出的排名不谋而合。

随着亚洲金融中心,如新加坡和香港等,对如瑞士、伦敦等发达财富管理中心的快速赶超,这反映了全球经济力量的平衡正在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然而,这种过于简单的观点,混淆了亚洲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中心背后的真实故事。

所以!很多消息直指——

新加坡可能取代瑞士成为世界顶级财富管理中心。

这反应出的不仅仅是亚洲财富的崛起与西方经济的衰落。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金融行业治理模型之间的竞争,以新加坡和瑞士为典型代表。

相对于瑞士,新加坡财富管理行业是一个近期现象。

在新加坡,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更多为政府主导。

 

在1980年末,财富管理首次在新加坡政府的国家发展计划中被定为潜在增长行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资助、让步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好的基金经理来到新加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也允许其一部分基金由私人基金经理管理,财富管理被新加坡政府的经济审查委员会列为帮助新加坡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四大“战略手臂”之一。

相比之下,瑞士作为一个财富管理中心的发展而言,其国家干预的成分要少的多。瑞士银行业可以追溯到达尔文和新教改革时期。在16世纪,吉恩·达尔文通过高利贷自由化规则,创建了一个对新教难民有利的环境,从而巩固了日内瓦银行中心的角色。

瑞士的地理位置在欧洲相当于贸易中心,这意味着瑞士的贸易公司不得不发展属于它们自己的,在金融领域的专长。圣加仑、巴塞尔、苏黎世和日内瓦等地的许多私人银行均起源于大型贸易公司或者由一个特定行业建立,例如圣加仑的纺织行业。大量邻国难民移民到瑞士,而他们中许多都是金融专家,这给瑞士的银行业带来了进一步的发展。

1713年,日内瓦大会宣布禁止各银行泄露客户信息,奠定了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的基石。1815年,维也纳会议期间,瑞士被选定为永久中立国,这使其得以在随后充满动荡的一个世纪里,生存、甚至持续繁荣。

 

接下来,是 1934年瑞士银行业法律的修订案,银行保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编纂入法律。随后,卢森堡和奥地利等几十个其他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银行保密法律。这个趋势,让美国无力抗拒。最终,美国也紧跟潮流,创造自己的国际银行设施。

瑞士银行业的“反周期”性质: 猖獗的通货膨胀和违约时期,资金寻求避险的港湾,使得瑞士银行业得以显著增长。瑞士作为拥有强势货币且安全稳定的财富管理中心,在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布雷顿森林体制终结等时期,都不仅是存活了下来,事实上,而是得到了蓬勃发展。

像其他的金融中心一样,瑞士私人银行也经历过丑闻:瑞士私人银行为二战使其的纳粹黄金提供了一个安全避难所,并试图掩盖大屠杀受害者死亡后的资产。独裁者在瑞士开设秘密账户隐藏掠夺资产,瑞士银行被指控协助洗钱,以及帮助富有的渴望向本国政府隐瞒资产的外国人逃税。

而美国和欧洲政府对逃税的打击,意味着那些商业模式与此类活动有关联的瑞士银行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鉴于美国和欧盟的举动代表了自动交换信息的规范,与瑞士银行的保密规范有冲突,这可能严重影响其他小的离岸金融中心。

同样,新加坡也面临着逃税和银行保密制度的压力。其在2009年,曾被列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避税天堂”的“灰名单”中。然而,新加坡迅速地处理好了这些压力,通过签署与各国的信息交换协议,实施一系列促进信息交流、规定洗钱为犯罪的措施,将自己从“灰名单”中清除。
相比之下,瑞士的回应则不足以令人信服。瑞士在双边税收条约中对“匿名扣缴”的偏爱一直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自动交换信息”需求的挑战。

不过,瑞士优良的基础设施、高竞争力以及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将继续使其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稳定的角色。
新加坡想取而代之还需要再加一把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