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身为华人的李光耀 为何选择英语作为新加坡的第一语言?

小曼最近在读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写的《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这本书详细讲述了他建设新加坡的过程。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与其说李光耀是个政治家,倒不如说他是个社会心理学家,他了解人的心理,尤其是集体心理,并能将其利用到建设以及管理一个国家中。

小曼今天只讲李光耀的一个举措——他把英语设定为新加坡的第一语言。新加坡主要有四个种族,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人。四个种族的人说着完全不同的语言。

李光耀让全民说英语,学校也以英语为教学语言。这一举措受到了占新加坡总人口近80%的华人的反对。

他在书中写道,他设置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让新加坡人能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当时使用汉语的中国远远落后于使用英语的英美国家。

除此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不希望新加坡的任何一个种族存在优越感。

优越感是种族冲突的根,比如卢旺达大屠杀的根源就是殖民政府把卢旺达人分成了优等人和劣等人,当优等人一旦失去优势,劣等人掌权后,一场毁灭性的种族大屠杀便发生了。(可以点击看小曼的另一篇文章——《好人如何变成恶魔?》)

不同种语言之间本没有优劣之分,但是一旦某种语言被设定为官方语言,说这一类语言的人便产生了优越感。普通话于方言,英语于汉语,都是如此。

而英语对于新加坡所有种族的人来说,都是新的语言,也便不存在说哪种语言的人会有优越感。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不同群体之间的共同点越多,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小。一旦四个种族的人开始说同一种语言,产生了共同点,而且能顺畅地沟通交流,互相了解,便能大大地降低冲突发生的可能。

到了1979年,李光耀又开展了一场“推广汉语”的运动。在李光耀的书中,他解释的原因是他不希望新加坡的华人丢掉了文化上的“根”。李光耀和他的妻子曾在剑桥大学留学,只在新加坡受过英式教育的两人感到了强烈的失落感,尤其是在遇到说汉语的中国人时。

他说作为华人,他们不会说汉语也不了解中国文化,但殖民新加坡的英国也不能给他们归属感,他们迷失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所以,他不希望新加坡的华人和他当年一样,成为没有文化根源的人。

可是,小曼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了,学习汉语对于新加坡人来说,无疑能为他们打开另一个人口大国的市场。这也是小曼佩服李光耀的一点——他是一个极其务实的人。

李光耀的这一政治举措,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确实能大大降低种族冲突的可能性;从务实的角度来看,让新加坡人拥有了快速融入中西方市场的双重优势

这一举措对于儿童教育的启示:

当下以及未来,英语仍会是国际社会的通用语言,对于想要走入国际社会的孩子,精通英语仍很重要,而且不仅是学习一门语言,更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而中文以及中国文化作为我们的根,不能舍弃,没有文化认同感是孤独且可悲的。另一方面,中国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更看重国内的市场,从务实的角度,中文和中国文化也不可丢。

结合自身特点,学习世界先进文化,为我所用,开放自我,迎接世界,但要保留自己文化上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