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跨境理财研究|20年增长超9倍,香港资管业对前海的启示

国务院近期相继发布的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与措施掀起了新一轮金融改革大潮。9月10日,粤港澳三地同时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标志着跨境理财通业务已进入实操环节。9月24日,债券南向通也将正式上线。

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业深度融合过程中,香港凭借其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国际地位必将进一步发挥作为外资进入中国内地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平台(跳板)作用,以及中国内地资金进入海外市场的窗口作用。

香港一直是国际著名的资产管理中心,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发展迅猛,国际化程度高,比较优势突出。1999年末,香港资产管理规模为3.5万亿港元,而2020年末,规模已经达到34.39万亿港元(约4.5万亿美元),20年增长了超9倍。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发展受惠于国际金融中心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包括金融服务业生态(如国际著名银行、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高端金融人才库、与国际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一流资讯和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内地的紧密经贸关系和良好的监管体制。基于这些条件优势,香港能够为国际投资者提供种类齐全且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本文在此重点讨论与理财业务相关的优势条件,不涉及交通基础设施。

香港资管的企业生态优势

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公司高度聚集,构成了良好的生态,所产生的集群效应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交易,帮助企业适应新的环境,在高科技助力下提升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能力与上线速度。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公司可分为持牌公司、注册机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房地产投资信托。按业务性质,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务可细分为资产管理与基金咨询、私人银行和私人财富管理、房地产投资信托和信托业务,2020年各大类业务规模(含非持牌公司和未注册机构)分别为24.04万亿、11.32万亿、0.24万亿和4.5万亿港元。最近几年,房地产投资信托业务发展几乎停滞不前,资产规模很难突破3000亿港元。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公司数量逐年增长。2008年,持牌公司只有680家,2020年则达到了1878家(见表1)。其中,许多基金管理公司是银行和保险企业设立的专业公司。注册机构指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其数量相对稳定。

表1 2008-2020香港资产管理公司、注册机构和管理资产规模一览表

(资料来源:(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 说明:管理资产单位为10亿港元;数据为年末值。)

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机构的密度大于银行机构(2021年8月底,香港共有174家银行,含12家虚拟银行),行业内部竞争相当激烈。在资产与基金咨询业务方面,基金管理公司具有较大的优势,资产管理规模由2008年的4.5万亿港元增长到2020年的21.08万亿港元,而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的市场份额较小。2012年以来,银行机构开始重视理财业务,但目前市场份额只有专业理财公司所管理资产规模的7%左右;保险公司同样努力提高理财能力,目前也只有专业理财公司的管理资产规模的6%左右。然而,在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方面银行占据客户资源优势,业务规模由2008年的1.28万亿港元飙升至2020年的11.32万亿港元。香港金融机构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但2008-2020年间所管理的资产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06%。

香港面积仅有1106平方公里,但却有如此多的资产与财富管理机构,企业密度可想而知。相关产业的企业高度集中犹如磁铁一样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企业和各类投资者,香港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极强的辐射功能。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调查结果,2009年香港资产管理业务(单列是银行与财富管理)在全球仅次于伦敦和纽约居世界第三位,在之后每年发布的排行榜上香港基本上稳居第三位,偶尔会被新加坡超越而居第四位。

香港资管业的人才资源优势

经过数十年的积累,香港拥有大量的金融高端人才,为资产与财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以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行业标配)为例,2011至2021年香港持证人数分别达到4694、5135、5376、5583、5911、6142、6425、6575、6625、6727和6584人,占全球总数的4.9%、5.1%、4.9%、4.8%、4.7%、4.6%、4.4%、4.3%、4%、 3.8%和3.7%。香港人口为757万多人,占世界总人口的0.097%,但香港CFA持证人数占比如此之高,高端金融人才密度由此可见一斑。尽管本地资管业的就业人数受美国金融危机的一定影响,但最近五年的增长势头较迅猛,且行业数字化能力强,疫情期间继续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

最近十多年里,全球资产与财富管理业面临新挑战,对高端人才的需求甚殷。首先,客户群体多元化,金融需求多样化(特别是退休后财务保障问题),金融产品与服务投放渠道数字化,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必须为客户打造个性化理财服务。其次,债券市场最佳的投资时机已经过去,资产管理业所沿用的60-40规则也被逐渐打破,在低利率时代提高投资收益则颇具难度,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上升。第三,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相关性提高,寻找相关性较低的金融资产并非易事,各种交易策略(阿尔法、贝塔、投资主线等策略)实施向行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第四,客户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意识增强,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必须适应新的社会理念和思潮。第五,监管环境趋严,了解客户、反洗钱、反恐融资等监管成本上升,吞噬了行业部分利润。最后,金融科技应用虽提升了行业的资产管理能力,但同时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和其它非金融类企业可能会伺机进入资管市场,从而加剧行业竞争。所有这一切表明,资管业必须录用和留住包括科技人才在内的高端人才。

表2 2008-2020年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就业与人员分配

资料来源:(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

如表2,最近十多年,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业的人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直接从事与资管业务相关的专业人才占比大幅度提高。2008年,业内基金销售人员占比高达80%,随后逐年下降,以2013年和2018年的下降幅度最大,2020年该占比仅为60%。相比之下,资产管理、业务支持、风险与合规管理、研究与分析、企业发展规划等部门的就业人员数量明显上升,行业已经适应数字时代下新的业务环境。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优势

香港一流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提升了当地金融体系整体的互联互通,提高了交易效率,助力本地资产与财富管理业的高速发展。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实时大额支付体系(美元、港元、欧元和人民币),对接与中国内地、澳门、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支付体系,并通过持续联结银行(CLS,外汇交易清算)对接国际外汇市场结算体系;香港证券市场结算体系包括债券中央结算体系(CMU)和港交所结算体系(股票、期货、期权和柜台市场),分别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德意志交易所集团旗下的明讯(Clearstream)、欧元清算(Euroclear)、澳大利亚清算、韩国证券结算和台湾地区证券结算体系联网,与香港实时大额支付体系联通。香港的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提升了资产与财富管理业的资产配置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表3 2008-2020年香港本地管理的资产配置区域分布趋势

(资料来源:(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说明;管理资金指在香港管理的部分,单位为10亿美元)

如表3,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业本地管理的资金规模增长较快,足以表明行业所展示的自信水平和管理能力。2008年,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在本地管理的资金为2.26万亿港元(剩余部分外包或委托给境外第三方机构),而2020年,本地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12.42万亿港元,为2008年的5倍多。

此外,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业的资产配置更加趋于合理化、国际化。就亚洲占比而言,亚洲(主要指亚洲其他地区)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76.5%降至2020年的64%。(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没有将2017年之前的数据细分,但从这几年的趋势可推断,内地获得的资产配置份额逐年增多,香港本地的额度在下降。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业的亚洲资产配置策略反映了中国内地经济的国际地位变化,以及香港作为外资进入中国内地的平台作用。2008年,中国内地的经济总量为4.6万亿美元(按名义价格计算并转换成美元),名列世界第三,而2020年中国内地经济总量达到14.34万亿美元,香港资管业显然把握住了机会。

同时,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业亦将更多的资产配置到欧洲和北美金融市场,以实现资产配置更加国际化。东亚正成为世界未来的经济重心,但全球金融重心依然是西欧和美国。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而伦敦拥有全球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欧洲大陆拥有多家的重要离岸金融中心城市。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业的资产配置最终体现了这一现实,西欧和北美的资产配置占比分别由2008年的7%和11%上升至2020年的13%和17%。

香港资管业的中国内地优势

中国内地与香港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为香港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我国重大经济开放政策持续出台,包括:2004年香港推出的人民币个人银行业务服务,2007年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2007年发行的第一只离岸人民币债券(点心债券),2009年人民币离岸跨境贸易结算,2011年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2011年香港推出人民币房地产投资信托,2012年香港推出人民币黄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上线,2015年7月实施的基金互认机制,2016年12月6日深港通开通,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包括最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等重大措施,有力地拓宽了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业的增长空间。

如表4,中资管理的基金数量由2009年的65家上升至2020年的354家,所管理的资产由458亿增加到4290亿港元。

表4 2008-2020年中国流入香港的资金及资产配置

(资料来源:(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说明:管理资产指中资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而资金流入指在香港管理的来自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互认基金的资金流入,单位为10亿港元。)

香港充分发挥了中国内地资金的窗口作用,展示了其超强的资产配置能力。2009年,内地进入香港的资金主要购买香港资产,其占比高达约80%;较少涉及北美、欧洲和其它地区以及亚太其它地区,资产占比不超过20%。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内地资金开始“借船”出海,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资于北美、欧洲以及亚太其它地区的金融市场,欧美等地的资产配置占比由2010年的25%上升至2020年的45%,亚洲其它地区的占比由15%提高至27%,而香港本地的市场份额由2010年62%下降至2020年的29%。内地资产管理公司较多关注欧美和亚太其它地区的金融市场态势,通过购买与国内金融资产相关性较低的金融资产来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

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行业背靠强大的内地消费市场,在与亚太地区其它资产管理中心(主要是新加坡和东京)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产阶级人数增加,人口逐渐老龄化,我国资管行业具体面临三大问题:居民财富管理、权益资产的全球配置和养老基金管理。2020年末,中国内地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22万亿元人民币,资产配置合理配置及风险管理已成为焦点问题。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业的国际化运作和管理能力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必将释放出无限商机,并为我国资管业国际化管理探索新的经营思路。

香港资管业的监管环境

香港优良的监管环境助推了香港资产管理的迅猛发展。

监管环境已是决定资管业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是一家在行业内亲和力很强的监管机构,愿意与银行和金融部门合作、指导行业工作、推进金融科技进步,也愿意倾听行业意见、共同探讨行业所关心的问题并随时给予帮助。过度监管与适度监管的界限难以把握,但监管和法律应有力度、有温度、可预测,同时与时俱进,对行业创新和金融科技持开放和包容态度。对全球资产与财富管理而言,行业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过度监管和合规成本;监管机构过多会导致政出多门,令业界难以适应。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是行业唯一的政府监管机构,在重大监管规则出台前都会与业界保持长期沟通与协商。

最近几年,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工作重心始终保持不变。首先,促进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发展。为支持ETF市场持续发展(香港是最大的ETF市场之一),香港监管机构先后与中国内地、瑞士、法国、英国、荷兰、卢森堡和泰国签订了基金互认协议,并以资金补助形式鼓励本地开放基金业务;向合格私募股权基金提供税收优惠。其次,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涉及房地产投资信托、集合退休基金、与投资挂钩的保险计划和投资产品电子文档传送。再次,促进绿色金融发展,主要议题包括绿色和ESG基金和气候变化风险。最后,应对市场风险以保护投资者利益。香港监管机构要求基金管理人检测、监视和管理基金风险,要求基金管理人定期上报主要数据,如认购与赎回现金流动、流动性资金管理、资产配置和融资融券业务。

香港监管机构的努力得到全球相关机构的高度认可。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商业环境排名中稳居世界第三名。

表5 2010-2021年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城市商业环境排名

(资料来源:Long Finance,全球金融中心城市指数)

投资者保护和金融科技创新现已成为香港监管机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投资保护在全球名列第3,2007-2017年在世界排行榜上保持不变,在亚洲仅次于排名第二的新加坡。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东移,东亚地区的中产阶级迅速崛起,资产与财富管理需求激增,香港一直努力提高投资者保护力度,提升境内外投资者对这个金融中心城市的信心,以求在东亚理财市场获得更大的份额。资产与财富管理具有很强的普惠金融性质,即把更多的社会群体纳入资管专业服务中。科技金融就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利器,监管机构对金融科技(重要应用领域:大数据分析、支付业务、网络安全、信用与风险建模、交易平台等)的沙盒管理认同则体现他们创新对所持的态度。香港在金融科技排名中仅次于纽约、上海、北京、深圳和伦敦而居第六名,监管机构对金融科技的支持不言而喻。

香港经验对前海的四点启示

在发展过程中,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行业经历了一些挫折,但由于相关企业与人才密度、国际互联互通、专业管理能力、友好的监管环境和成功运作经验,香港资管业未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美好。

新世纪初,受美国高科技股泡沫破灭后世界经济衰退的负面影响, 香港资产管理业经历萎缩阶段,至2004年末才超过了1999年的规模。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业也受到短暂影响。最近几年,香港先后经历社会动荡、中美贸易纠纷和新冠疫情重大影响,但是与曾经的普遍预测相反,国际资本并没有离开香港。香港的税制改革、资管业的众多优势和粤港澳跨境理财通必将进一步巩固其资产与财富管理行业的国际竞争地位,在我国内地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中必将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同时,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对前海的金融业发展,对大湾区乃至全国的资管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首先,利用香港管理经验逐步拓宽我国家庭财富的资产结构,降低总体风险水平。据有关统计,我国家庭财富中房地产占77%,金融资产只占23%,资产结构极其不合理,风险系数较高。我国现在还不是金融强国,通过跨境理财通可以香港或其它国际市场合理配置居民资产,以适度国际化分布降低资产风险水平、提高投资组合稳健性与收益性。

其次,按照香港或国际资管业标准进一步扩大资管业对外开发。作为创新实验平台和对外开发门户枢纽,前海合作区应学习和借鉴香港或国际最好实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营商环境,以吸引世界顶级的资产与财富管理基金、知名的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和律师事务所和高精尖人才长期入住合作区,以高端要素集聚确保合作区资管业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并真正发挥合作区的示范作用。

再次,合作区应该利用最新金融科技(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增强现实等技术)构建数字化现代金融基础设施,以保持与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东京、苏黎世、卢森堡等国际金融中心互联互通,提升金融资产与交换的速度和效率。合作区亦应与亚洲主要经济国家的金融市场建立业务联系,以确保理财业务的亚洲特色。

最后,重视合作区的监管与法律制度建设。香港监管环境友好,投资者保护在全球名列前茅。香港资管业的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经过了长时间的持续努力,而非一蹴而就。同样,合作区的建章立制也许要一个长期不断探索过程,参考香港的现成经验以及其它一流金融中心城市的成功实践是完全必要的。当然,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也是不可或缺,接轨国际资管业处理商事纠纷与争执的仲裁和法律制度肯定会获得投资者和资管企业的信任、提高合作区的声誉。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