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跨专业申请新国立定量金融,如何靠课程/商赛/实习提升背景?

指南者学员投稿

Y同学

南京大学 财务管理专业

GPA88.2 雅思6.5 GRE319

新加坡国立大学定量金融硕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

提交申请的两周后收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经济学offer,面试的三天后收到同所学校定量金融的推研信,作为低语言成绩的申请者,我在指南者的帮助下,淡定地进行着自己的申请季。

 

一切的收获都是那么幸运,而又顺其自然,幸运的是招生老师看到了我的优点和潜力,而自然的是虽然英语稍逊,但高GPA,商赛,实习加上优质的文书,不会让我的光芒在众多的申请者中被掩盖。

 

GPA:4.41/5

像很多的大一新生一样,刚进入大学的我也迷茫,对自己的专业一无所知,忙于社团和交际, 也忙于思考人生。一位学长告诉我“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就先好好学习,学习永远不会是错的事情”,于是,我积极地争取课堂上作为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的机会,把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花在泡图书馆,温习专业知识,自学编程上。两年结束之后,我的GPA也比较好看,尤其在数学上是属于优秀水平。而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大学的数学成绩可以作为数理水平的证明,自学的编程也是我在商科申请者中的一处亮点。从财会到量化,其实也不难,因为通过修读相关的课程、取得优异的成绩,你在数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上受到的质疑是可以被打破的。对此,我根据自身的经验,面向转专业的商科同学,提供几点建议:

1)选择相关课程:选择老师好商量的、容易拿高分的课程大概是大部分学生遵从的选课法则,而我则是按照与未来转专业的相关度进行选择,因为相关课程的学习是转专业的隐性要求,也是面试官经常关注的问题。举个例子:在大二的时候,我选了一门叫《货币银行学》的课程,参与了一次股票模拟实验,而这次的实验恰好成为了我申请定量金融专业时自我陈述的一部分。所以如何选择相关度高的课程,大家在选课时,应当仔细阅读课程大纲和时间安排,注意是否有课堂实践,同时也可以询问学长学姐的课堂体验。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出国申请、递交成绩单时,虽然总体的GPA特别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课程的重要性是一样的,比如:专业课与思想品德类课程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国外并不怎么看国内的思修成绩。所以在时间安排上,应当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修炼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上,争取专业GPA也与总GPA一样出色。

3)注重数学课程:对于申请量化、统计方向的同学,需要特别注意大学期间的数学成绩,一般包括了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之外,刷习题,对我而言是很好的训练方式,与新题的切磋可以开阔人的思路,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4)积极参与课堂pre:在商科的课程中,积极参与pre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presentation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为了完成一个出色的presentation,演讲者必定会深入地研究相关课题,反复练习台上的措辞,恰好是一个不断充电的过程;另一方面, 任课老师很可能因为报告而对你印象深刻,这不仅可能反映在成绩上,也将为未来申请提供合适的推荐老师。在大三的课堂报告中,我负责对论文中采用的数学模型进行讲解。为了便于理解,我从简化的线性模型引入到更复杂、参数更多的风险模型。虽然在台上只呆了十分钟,但台下的我却花了不少时间在补充自己的数学知识和修改演讲稿子上。这次的经历也成为了推荐信里的重要内容。

5)高分小技能: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引起老师的好感而获得高分,对不同老师不一定适用。在商科的课程上,有不少课程是相对主观的,评分也可能受到老师个人看法的影响。在一百多人的课堂上脱颖而出是不容易的事情,然而机会也是自己创造的。比如,通过阅读专业书来发现无法理解的难点,借助邮件向老师求助(邮件里写明个人信息,别问我为什么),通过询问老师对某营销比赛的建议,让老师发现自己在营销方面的天赋和喜爱等。 

商赛:Bain & KPMG

在大二期间,我参与了两次商赛,分别是贝恩杯和毕马威的案例分析大赛,都是属于商科中非常有分量的商赛。虽然没有在全校的参赛队伍中获得复赛的名额,但这也丰富了我出国申请的简历。非常推荐大二、以及学有余力的大三同学参加一到两次的商赛,因为案例分析的比赛涉及了商科中的很多方面,无论你未来是选择在市场营销,财会,或是数据分析上读研,它都可以是你简历里的一段出色的经历。以下是我参赛之后的心得,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1)多元化选择成员:由于案例分析大赛涉及面广,出题方提供的材料非常有限,为了全面分析问题,参赛队伍需要具备多方面与企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了集合不同专业的商科同学之外,最好是配备一位懂技术的理工科同学,便于处理数据挖掘的难题。

2)注重框架与逻辑:案例分析中,特别看重分析框架和模型的选择,分析思路一般是按照background—analysis—issues—strategies。在不同阶段的分析都应该考虑如何融合专业知识,是否可以引入合适的模型。 比如在对background进行现状分析的时候,就有常见的4p,SWOT、五力模型等,应当根据材料中凸显的问题,选择最优模型。分析的逻辑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再进行分工合作。

3)利用参考资料:商赛往年的成功作品是很好的参考材料,仔细钻研和对比下来,不仅可以在分析框架和分析重点上给我们一些启示,也可以暗示主办方的一些隐性要求和偏好。 

4)协调队员时间:由于在比赛期间,队伍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小组讨论上,所以建议团队成员事先使用表格统计各自的空余时间,保证集体讨论的数量和质量,并且尽可能地一起完成作品。

5)美化图表和色调:虽然Excel和PowerPoint是最基础的工具,但能高效利用Excel,做出好看的PPT绝对会让你的作品看起来更高大上;Excel可以多练习图表的美化,批量处理的运用;PPT注意字数,能使用图表则用图表,色调搭配得当,可多参考商务风格的模板。 

实习:咨询公司

我在大学期间有三段实习,比较有份量的是咨询公司总监助理的实习。由于我在大三下出国交换,错过了暑假实习的招聘,所以咨询公司的实习是去年九月份才开始的,这也导致了我的申请提交得比较晚。借助我的案例,提醒大家最好是在大三期间留意各公司的招聘,投递实习简历,争取在大四开学前完成实习,尽快结束申请的硬件准备阶段。以下是我关于如何找实习、实习期间该关注什么的一点感悟。

1)利用学校资源:学校有协助学生求职的相关组织,比如职业发展协会、就业中心等,这些组织经常会有实习群,在群里发布相关的实习消息,这是我们获取实习消息、筛选实习公司的高效渠道,也可能会帮助我们通过校友拿到内推的名额。

2)结识优秀校友:大学里总分布着实习达人和面霸,这类同学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性格开朗,喜爱表达。时不时向他们取经是我非常喜欢做的事情,既能强化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面试的成功率,又能获得经验。咨询公司的实习便是我身边一位实习达人双向推荐的,同时也因为她的能干和总监对她的信任,我直接拿到了最后一轮的面试机会,并顺利通过了总监的面试。

3)引导面试方向:提前准备面试材料是面试前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对面试题目的一无所知并不意味着这个面试便无从准备。在准备材料时,我们可以根据实习岗位的特点,挖掘以前的经历,并以讲故事的形式将中途的难点,解决方法和结果串连起来。面试时,由于脑海里已经有自己想要分享的故事,只要面试的问题与材料的要点相关,便总能用自己的经历来回答问题,引导面试官将提问的重点放在挖掘某段经历的细节。

4)真正参与项目:实习不只是为了拿到实习证明,它很可能是文书的重点内容,是面试时考官经常会问到的问题,也是转专业很重要的经历。所以真正地用心参与实习项目,学习实践方法,积累经验才会让后期的文书陈述更为丰富和真实。与课程相同,实习项目与申请专业的相关度越高越好,建议大家在实习中与上司坦诚地沟通,在合适的情况下阐明自己留学转专业的意向,并向其证明自己的能力和表达自己想要参与某项目的期望。

5)开具实习证明:不管当前的实习质量如何,不管将来会不会写入申请的简历当中,离职前都要请上司开好中英版本的实习证明,以备不时之需。

申请:指南者

实习之后,我就在指南者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开始了一系列的工作:推荐信、简历、文书,提交申请。

1)前期的老师为我的择校和专业的申请难度上提供了充分的说明,使我很快锁定了香港和新加坡的高校,并且选择了自己很满意的项目。

2)中期老师一边不厌其烦地回复我关于语言是否合格的消息,使我在低语言成绩的情况下不丧失自信,一边也协助着我完成中文简历和文书的完善,跟进材料的更新。

3)在两位老师和背后文书老师的引导下,我在十二月中提交了大部分的申请,很快就收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经济学的offer。在我提出放弃该offer时,两位老师也支持我的意见,并且鼓励我“不用担心,积极往前看”,不久之后,也便迎来了定量金融的推研信。

回顾这段历程,从考试的失意、对未来的迷茫,再到申请季的从容,真的让人感慨:如果有专业的人陪伴,真的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在此非常感谢指南者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陪伴和指导,也感谢自己一直挣扎着,没有放弃过。祝福所有的小伙伴能够在期许的路上越走越远,offer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