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宗乡组织把文化活动搬上网络,这些线上文化讲座、导览、方言讲演会等,加强了公众对宗乡文化的认识,同时也搭建起跨地域性的人文纽带。
线上平台提供宗乡社团凝聚会员的新渠道,通过举办线上文化讲座、线上导览及方言讲演会,社团得以加强人们对宗乡文化的认识,也能搭建跨地域性的人文纽带。
不少宗乡组织正在把文化活动搬上网络,其中包括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在10月31日举办的“黄埔河畔的多元文化印记”线上文化之旅导览活动,通过Zoom视讯平台带领58名参与者一探黄埔河畔的文化色彩。
“文化之旅”是宗乡总会的常年活动之一,往年能吸引上百名人参加,跟随五名导览员分组走访新加坡的文化历史地标和街区。
今年“文化之旅”改为线上模式,宗乡总会首次运用360度全景照片,让参与者可以看到黄埔河畔一带的立体景观,包括南生花园、蒙哥马利桥、前新中国汽水厂、加冷河、宏文学校等,从中了解黄埔河畔的历史变迁。
线上导览穿插趣味问答有互动印象更深刻
宗乡总会执行总秘书马进强指出,举办“文化之旅”的初衷,是为了让会员和新移民进一步了解新加坡的文化历史,这也是国民融合的重要部分。他建议,虽然许多会馆活动仍受人数限制,但会馆若能考虑以创意方式把活动转到线上举办,将让更多会员获益。
导览活动由新加坡文史研究工作者李国梁策划,为了这场导览,他特意带着360度相机到黄埔河畔拍摄,并学习后期制作。
李国梁指出,与实地导览相比,人与人的互动是很难取代的,但线上导览可以为参与者呈现今昔街景的对比,提供更多背景资料,同时也能利用网络互动增加趣味性。李国梁在导览时就穿插了不少相关的趣味问答题,让参与者通过作答加深对导览的印象。
跨国文史讲座回顾新马社群互助往来
利用网络的便利,李国梁也在上个月受邀在“新山广肇文物馆文物典藏计划”线上工作坊担任主讲嘉宾,与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安焕然教授,为观众讲解新加坡和新山两地广肇族群的渊源,促进两地宗乡团体的交流。
新山广肇会馆成立于1878年,由开埠先贤黄亚福发起。多年来,该会馆与新加坡的宗乡团体保持着友好交流。李国梁透露,上世纪50年代,新山广肇会馆为了发展舞狮团曾经到新加坡鹤山会馆寻找舞狮教练,有趣的是,到了70年代,新加坡舞狮教练稀缺,鹤山会馆转而向新山广肇会馆找来舞狮教练,传承这门技艺。
李国梁说:“两地之间有很多这样的民间互动,是我们一般看不到的。”
2018年广惠肇碧山亭正在筹建文物馆时,新山广肇会馆成员也到此学习文物馆的设计概念,担任文物馆策展人的李国梁后来也受邀成为新山广肇文物馆的策展顾问。
讲演会传承乡情认识各地闽南文化异同
除了文化讲座和导览,学习方言也是传承宗乡文化的重要一环。
新加坡厦门公会今年7月在汪家裕会长的带领下创立厦门公会闽南语讲演会,第一场正式活动在10月19日展开,由于人数限制,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通过学习闽南语讲演、闽南歌曲和谚语等,提高用闽南语交流的能力,传承乡土文化。
为了帮助彼此学习,会员们也开设了聊天群组,随时可以在群内请教闽南语词汇,由其他会员帮忙解答,彼此学习、鼓励。
厦门公会闽南语讲演会目前有25名创会会员,由厦门公会理事、青年团副团长吴欣霞担任文教副会长。吴欣霞原籍厦门,来新已有20多年,她受访时说,乡音的传承带有浓厚的文化感情,不同地方的闽南语也带有不同口音,而厦门公会会员当中有的是新加坡厦门、福建人,有的则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通过学习不同地域的闽南语,会员们无形中丰富了对闽南文化的认识。
记者:卞和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