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答记者问丨山东三个方面将“负面清单”落到实处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周年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这次向自贸试验区实行“负面清单制”放权,在全国影响很大。现在大家更关心“负面清单”如何落到实处,尽快发挥作用。请问邵主任,省政府办公厅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进展?

邵 靖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问到了点子上。为了使这一重大制度创新成果尽快落地见效,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紧推动首批承接事项落实到位。负面清单公布后,省政府办公厅、省商务厅按照“一次赋权、分批承接”的原则,会同济南、青岛、烟台3市政府,指导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根据工作需要、承接能力和实施条件抓紧梳理用权需求,7月份已经形成了首批承接的省级具体权力事项,共提报首批用权需求539项,其中济南片区258项、青岛片区123项、烟台片区158项。目前,正与省直有关部门对接,相关程序履行完毕后,即可正式办理。下一步,各片区可根据自身承担的改革和发展任务,陆续承接省级权力事项。

二是坚持规范放权,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通知,要求省直有关部门加强对下放权力事项的指导和监督,认真做好相关落实工作。对委托实施的省级权力事项,要与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分别签订委托协议书,将受委托实施行政权力的内容予以公告,给予“二号章”,监督“两区”实施行政权力行为,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对直接下放的省级行政权力事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三是积极帮助自贸试验区提高承接能力。省直有关部门将在人才、培训、技术、装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自贸试验区提高承接能力。指导自贸试验区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细则,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确保下放事项接得住、管得好、用得活。

希望新闻界的各位记者朋友,继续关心、支持我省“放管服”改革工作,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谢谢大家!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我们注意到,在疫情期间,济南市外贸进出口一直逆势增长。请问郑市长,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郑德雁

首先,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借此机会,代表济南市委、市政府,代表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对海关等中央驻鲁单位、省自贸办等省直相关部门、以及媒体和社会各界朋友一直以来对济南和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大家都在谈“初心”,对于自贸试验区来说,其建设对国家战略的根本意义在于探索构建新形势、新条件下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也就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的重心不是招商引资而是制度创新,手段不是税收洼地而是环境高地,特质不是无序竞争而是公平准入,我理解这就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初心”。

获批一年来,我们牢牢坚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初心”,牢牢树立“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勇气,通过首创性、系统性制度创新和自由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打造,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的“济南样本”。截至8月底,新注册企业超过1万家,累计达到5.2余万家;新设自贸支行分行15家,基金57家;新增华熙生物、山大地纬、恒誉环保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上市公司达38家。相继出台了“数字保险箱”智慧政务、优化特殊物品检疫查验流程、“一区一照一证”连锁经营等320项制度创新措施。其中,全国首创的《人力资本出资管理办法》已在片区内试行;平行进口医疗器械试点已制定省市体化推进方案,即将破题成为全国首创。

正如这位记者提到的,今年以来我市外贸进出口一直逆势增长。1-7月份,完成外贸进出口额808.8亿元,同比增长32.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0.7、33.7个百分点,连续保持全省第一,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其中,济南片区实现进出口额382.4亿元,占全市比重47.3%,有效拉动了全市外贸逆势增长。重点采取了“三个一批”的工作举措:

一是推出一批创新举措。全面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片区主要申报业务覆盖率达100%,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到35.7和2.3小时,压缩比全国第五。推行出口退税“当天办”改革,实现出口退税当天申报当天到账,最快4小时内办结。开展“企财保”试点,浪潮、重汽、晨鸣等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为首批税收担保试点,实现每年60亿元海关税款“零成本”担保。打造防疫物资出口共同体,86家防疫物资生产贸易企业抱团出海,仅半年时间,实现防疫物资出口32亿元,15家企业列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白名单。推动货物贸易与人员往来自由,济南海关大力推进通关和检验检疫创新,对肉类进口实行“随报随检随放”快速通关,促进维尔康等龙头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济南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台了外籍人士商务旅行、工作居留、出入境等专项措施,推进人员自由往来。创建“区港联动”整车出口新模式,整车多批次申报进入综保区集结,企业可先行办理退税,再根据订单需要分批或整批运输至港口出境,重汽集团已出口货值3亿元。

二是搭建一批贸易平台。章锦综保区封关验收,成为济南片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载体,济南进入“双综保区”时代。1-7月份完成一线进出口额76.5亿元,同比增长7.5倍,对全市外贸增量贡献度达34%,总额和增幅跃居全省综合保税区双第一。绿地(济南)全球商品贸易港启动,打造“买全球、卖全球”贸易大平台,与北方规模最大进博会—“东亚博览会”融合发展,将入驻120个国家2万余种商品,带动旅游及周边客群300万人次。开放通道加速扩容,欧亚班列开行线路达到7条,覆盖15个国家及地区。上半年开行279列,增长244%,货物总重量增长221%,占全省发运量的38%,居第一位。新开通7条国际客改货航线航班,国际(地区)航线数量达到35条,通往17个国家(地区)31个城市。中国北方生活资料(济南)分拨中心开建,山东港口物流集团总部落户片区,打造生活资料集聚分拨、海公铁综合枢纽、多式联运集聚中心,推进东西双向互济、陆海空邮联动,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大通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三是培育一批贸易新业态。大力构建跨境电商全产业链,搭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跨境电商直播基地,率先启动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培育9710、9810外贸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借力齐鲁软件园获批全国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和济南市入围全国第一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进一步拓展教育服务、影视动漫、文化出版、体育赛事、中医中药等领域新的增长点。1-7月份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15.5亿美元,其中数字服务出口重要指标–信息技术外包(ITO)实现离岸执行额5.1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大力发展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新业态,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综保区区外监管新模式,拓展山东太古飞机保税维修等功能业务,1-7月份山东太古实现进出口额17.6亿元,同比增长59%。大力培育外贸企业集群,建设济南国际贸易中心,为外贸企业发展提供全生态、一站式服务,构建跨国公司集聚发展国际化环境,已签约入驻意大利科孚、德国商业动力、南非CKK、TIKTOK电商出海平台等40多家公司,培育外贸发展新增量。

下步,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将用好改革先行先试权,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不断推出新的制度创新措施,把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种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高产田”,更好服务于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

谢谢!

中宏网记者:请问薛市长,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运行一年来,在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亮点?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会在哪些方向上发力?

薛庆国

谢谢这位新闻记者的提问。青岛片区挂牌运行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总体方案任务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以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扎实推进106项试点任务。聚焦贸易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等优势领域,大力开展首创性、差异性、集成性探索,制度创新取得积极成效,较好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一是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吸引外资主阵地。全面推进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比如,取消“石油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审批和食品经营许可(仅限预包装食品)由审批改为备案后,青岛片区新注册油品贸易企业152家、食品经营企业736户,市场主体活力突显。在全国首创“一证(照)通”改革,59类办理高频行业率先纳入改革范围,行业申办材料减少35%,审批环节减少56%,承诺时限缩减32%。在全国率先上线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企业设立实现全程零跑腿、零见面、零人工干预。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户山东自贸试验区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落户青岛市首家合作制公证机构。今年1-7月份,青岛片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73家,实际到账外资2.64亿美元,同比增长79.6%。

二是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外贸稳中提质。巩固提升青岛口岸棉花、原油、橡胶进口全国第一大口岸优势,不断创新监管模式,推动大宗资源性商品发展。比如,在服务油品进出口方面,青岛片区在全国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新模式,有效降低了国内炼化成本,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量已超过100万吨;实施成品油出口“边装边检”,单批缩短通关时长2个工作日;实行进境保税船用燃料油“仅备案,不施检”账册管理模式,单批压缩通关时长48小时;采用“云计重”快速鉴定新模式,实现计量“零待时、无接触”, 每年可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800万元。在服务棉花进出口方面,实施棉花“集成查检”,利用智能化手段将查检过程从2-3天缩减至2-3小时,每年为企业节省费用500万元。在服务铁矿石进口方面,建设集约式集装箱矿石查检场地,每个集装箱节约成本近300元;实施矿石“船船直转”不落地转运,每船直接减少港口搬倒费用10万元;实施保税铁矿混配业务“随卸随混”,混矿效率由3500吨/小时提高至4200吨/小时。大力培育外贸新模式,1-7月份青岛片区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15.8亿元,同比增长4倍;冷链进口11万标箱、同比增长52%。

三是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金融产业突破发展。开展全国首笔中国—新加坡货币互换项下新元融资业务;中欧国际交易所在中国设立的首个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中欧国际交易所中国(北方)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落户片区;完成全国首票20号胶期货保税交割;推出基于关税大数据的线上融资产品——关税e贷;首个财金平台经济项目投入运营;山东自贸试验区首家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落户;成立了青岛跨境基金中心,首支50亿规模基金顺利落户。截止7月底,青岛片区新引进金融项目共计134个。

四是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打造东北亚航运枢纽。聚焦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运用十大创新技术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码头,其中8项为全球首创,为全球港航业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模式”“青岛方案”;首创自动化码头无人卡口监管模式,闸口通行效率提高108%;首创生物样本进口“清单式”监管创新模式,实现“一次办理,全年许可”;首创货物储运状态分类监管新模式,库容率平均提升30%以上,物流成本平均节省15%;完成国内首票舱单状态下无需报关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通关时间比韩国釜山港节省约1.5天;首创海铁联运货物“全程联运提单”,依托海运提单的完备功能,形成“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的“一单制”模式,上半年实现全程联运提单出口4204标箱、进口3217标箱。

五是面向日韩,积极探索与日韩合作新模式新路径。青岛日本“国际客厅”投入启用,已与横滨、神奈川、新潟、岩手等4城达成合作意向,签约落户企业机构24家,挂牌入驻18家。加强与日韩海关间AEO互认,现有AEO认证企业31家。实现往来韩国定期班轮卫生检疫“电讯申报、无疫通行”,将通关时间由入境90分钟、出境60分钟,统一缩短至15分钟。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批复落地,以日韩跨境电商为切入点,借鉴日本“六本木新城”模式,围绕“一心一港一城”,积极打造“中日韩消费专区”,打造中日韩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合作新平台,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一步,青岛片区将继续围绕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聚焦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和探索中日韩三国地方经济合作等主攻方向,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快推动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为全省、全国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

大众日报记者:请问张市长,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一年来,烟台片区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简要介绍一下,谢谢!

张代令

首先,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们对烟台发展以及烟台片区建设的关心支持。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设立这一年,是我们工作的探索年,也是创新发展的起步年。一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发展导向促创新,立足烟台实际谋发展,着力放大片区区位、产业、创新等基础优势,加快推动体制改革、动力变革、流程再造和系统集成。截至目前,烟台片区承担的100项创新试点任务实施率超过80%,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市场主体入驻自贸片区。着重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制度创新,打造有高度、有质量的“烟台特色”。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围绕制度创新,我们聚焦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痛点堵点,采取“专业智库+”模式,依托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及万华、富士康、东岳汽车等骨干企业,先后调研市场主体约2万家,细化形成170项创新任务。

第二,突出示范效应,打造有融合、有创造的“烟台模式”。示范带动是自贸试验区责任所在、意义所在。围绕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我们注重融合全市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规划建设了海洋经济创新、国际贸易、国际商事服务、招商服务等八大中心。目前国际贸易中心已落户京东云计算等126家企业,海洋经济创新中心落地9大科创平台。我们探索成立国际人才集团,全面建立起与中科院兰化所、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等“中科系”,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高校系”,腾讯、华为等“企业系”,俄罗斯科学院等“国际系”的深度合作。新入驻金融机构20家,包括中行、中信、农行等自贸试验区专营机构10家;华润化学材料、韩国先安新能源汽车电子、烟台经海海洋等3个世界500强项目落户;首个俄罗斯外资医疗器械项目——艾佳莱医疗入驻;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0名。

第三,突出新兴业态,打造有战略、有活力的“烟台链条”。发展新业态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自贸试验区在发展新业态上的创新是一项十分现实的任务。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的发展。依托富士康等重点企业,加快全球保税维修中心建设,推动企业从“全球制造”向“全球服务”延伸。目前,富士康开展游戏机等电子产品“全球维修”业务试点,已开展2票掌上游戏机和控制器维修业务。抢抓烟台市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烟台保税港区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等机遇,全面落实零售进口试点政策,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积极研究推进综合保税区21条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我们还在烟台港西港区启动混兑调和业务、开出首张14.6万吨原油票单,带动西港区油品贸易、航运、金融等全链条发展。

第四,突出流程再造,打造有规则、有突破的“烟台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集全市合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加快流程再造。为片区下放了首批696项行政权力事项和64项公共服务事项,出台优化服务20条措施,设立自贸试验区企业服务专区,从注册登记到刻章、开户,全流程2小时办结;在全国首创“四书合一”(四书合一,即对自贸试验区范围内的非高耗能行业和非重大涉稳项目,将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节能报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进行整合,共同形成一个报告文本)、“全链条全周期供地管理”等新模式,从拿地到开工最快2个工作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大力推行“极简审批、极速办理、极优服务”。全力开展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支付6亿多元;对高层次人才出入境许可、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12项关键服务开通“直通车”。此外,我们还设立山东自贸试验区第一家互联网审判庭,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形成了相对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