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期:新加坡中学帮助学生提高审辩式思维水平一例
雾满拦江
本公众号隔天一期,现利用空当时间,重贴此文。
2016年12月6日,经合组织公布了2015年PISA测试的结果,新加坡的成绩靓丽,不仅在语文、数学、科学三个科目都获得第一,而且在科学、语文两项上进步明显,与上次2012年测试相比,成绩有明显提高(见下图)。
PISA测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对学生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测试。新加坡发展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关于这点,可以参看第5期《如何培养青少年解决问题的能力》、第37期《新加坡中学借助网络发展中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和第144期《从国际比较测试PISA的结果看中国教育的“短板”》。
谢小庆按: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主持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今天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权威的国际教育发展评估项目。PISA测试2000年开考。2009年、2012年上海参加了PISA考试,在语言、数学和科学三项上都获得第一名。在2012年的考试中,在原有3个科目之外增加了“问题解决”考试。2014年4月OECD公布了2012年“问题解决”测试的结果,在参加测试的44个国家和地区中,新加坡排名第1,上海排名第6。
新加坡能够取得“问题解决”测试第一,与新加坡中学注重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水平分不开。从2009年起,新加坡教育部、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和微软公司联合开发了“审辩式思维评价再设计(Redesign for Assessing Critical Thinking,简称ReACT)”网络学习系统,帮助中学生提高审辩式思维水平。(可以参看本公众号第37期《新加坡中学借助网络发展中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这里是新加坡中学帮助学生提高审辩式思维水平的一例,摘编自“雾满拦江”微信公众号。
一位大学女教师曾带着几名学生去校外参加社会活动,途中迷路。没有想到,这些快20岁的男人,一个个满脸惊恐,小绵羊一样的跟在她身后,与她曾带过海外生形成强烈对照。那些海外生完全不一样,跟他们在一起,做为女性,自己始终是被照顾的对象。
学人范录薇,曾执教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有次上口语课,一名日本学生做演讲,他的题目是《钓鱼岛问题》,只见那小东西振振有词,搞了堆图表数字,手舞足蹈援引日本媒体报道,来证明钓鱼岛是日本领土。
当时范老师就怒了,脱口冲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滴……幸好他及时收声。
这个问题,在国内应该算是政治问题,立场问题,举凡这类问题,都是只有结论,不需要质辨的。中国学生绝无可能拿这类话题来讨论的,最多扔过去一句: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态度坚决,立场鲜明。
徜被日本学生质问一句:自古以来?古到多久?是恐龙时期还是三叶虫时期?拿史料来!多半孩子都会傻眼。
立场多,表态多,禁区多,结论多,甚至还有不能触碰的论断。导致了我们的课堂教育,几无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
孩子们接受固化的结论多了,自然而然也就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
《南华早报》的总编辑郑维先生,曾讲过新加坡中学的一次课后作业。
作业以小组课题的方式进行,不是我们这边闷头把书本上的结论抄多少遍。一个小组五个人,一个组织者,五人共同讨论如何完成课题。
第一阶段,老师扔过来一个课题给大家: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是否曾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好处?随着课题扔给孩子们的,是长长的书单。
第二阶段是查资料。老师给的书单超长,即使是不看内容只翻书页,那也来不及。所以小组的组织者就要分配任务,每人各查几本书,限定时间内读完相关章节,划出相关部分,摘录出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组织者汇报。
老师说:资料内容不限于他所指定的这些书,如果你想要个好成绩,最好拿出几本老师都没读过的书。
于是孩子们人手几本大厚书,什么《第三帝国的兴亡》、《希特勒暗堡》之类的,开始疯狂阅读。
书读了一大堆,资料也搜集了无数。
第三个阶段:定义,就是确定概念的具体含义。这个定义不可以随心所欲胡来,必须要公正客观,拿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说得过去。
首先需要定义“德国人民”。谁算是“德国人民”?谁又不算呢?是拥有德国国籍的人,才算德国人民?还是只要居住在德国,就算是德国人民?
孩子们定义不了,就去找老师。老师笑咪咪的回答:随便,这事你说了算——哪个定义最能体现出希特勒的影响,就用哪一个。
经过讨论和思考,最后孩子们用了后一个:只要居住在德国,就属于“德国人民”。为什么呢?如果不这样定义,一些被希特勒屠杀的人就可能被排除在外。一个人有良知的人,不该把这些被屠杀的犹太人排除在外。
第四阶段,绘制图表,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政策等各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讨论才发现,这个希特勒也不赖嘛。他上台后大力发展军工,解决了500万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战争之时,希特勒组织500万工人,修铁路修公路,发工资有饭吃,这难道不是好处吗?
希特勒不光是组织工人劳动吃饭,连娱乐都没耽误,经常性的群众集会高歌。而且成年人可以买轿车,年轻人可以飙摩托。
进一步分析工人们的具体情况,发现当时所有的工人全被裹胁进德国工人阵线里头。他们没有罢工的权利,不允许加薪,不允许改善劳工环境,只有高强度的劳作,有时候甚至每周要工作72个小时。除此之外,工人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还被希特勒控制的工会拿走支配。这些工人无异于奴工,怎么可能有快乐可言?
此外,年轻人没有工作的权利,他们必须要上战场。而老年人要延迟退休,无休无止的工作;工作岗位奇缺,女性被欺骗早早辞工,让位给上了年纪的老爷爷……两方面的资料比对,孩子们就对希特勒时代的德国有了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第五阶段,完成论文。有了前面全面的分析,最不擅长于写的孩子,此时也是把键盘敲得噼哩啪啦响。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希特勒时代,表面上好像给德国人解决了失业人口问题,但实际上,高密度化的组织,剥夺了工人的正常选择。他们被迫从事无休止的繁重劳作,个人权利却无丝毫保障,工人的生活并没有丝毫改善,反而是每况愈下。任何一个奴隶主都可以宣称,他手下的奴隶没一个失业的。但那绝对不是奴工们想要的。诸如此类。
第六阶段,各小组向老师报告,现场质辩。小组的课题报告,倘有资料不全、结论片面的缺陷,就立即会遭到其它小组的炮轰,一旦被轰到丢盔卸甲溃不成军,你这成绩可就惨了。
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出现。当你沉下心,花很大精力钻研某个课题时,就很难会有思虑不周的把柄留给别人了。
谢小庆跋:对于一个需要论证的课题,怎样有效地展开审辩式论证?美国科学哲学家和逻辑学斯特芬·图尔敏(Stephen Toulmin)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论证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包含资料(datum,D)、支撑(backing,B)、理据(warrant,W)、限定(qualifier,Q)、反驳(Rabuttal,R)和结论(claim,C)等6个基本要素。论证的基本过程是:资料(D)和必要条件的支撑(B)共同构成了理据(W),在接受了反驳(R)之后,经过限定(Q),使结论得以成立。在本公众号的第69、70、71、72、172、177期中曾给出了6个运用图尔敏论证模型进行论证的案例。
**************************
扫描或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可以开始测试《初中生思维品质测试》
也可以通过下面的网址开始测试:
http://www.ct-thinking.com/home/ct/14527.html
还可以通过下面的网址试做《小学生思维品质测试》:
http://www.ct-thinking.com/home/ct/8341.html
或通过下面的网址试做《成人思维品质测试》:
http://www.ct-thinking.cn/home/ct/13551.html
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建议、感想,您可以通过公众号首页下面的对话栏告诉我们。
这里可以找到本号以往推出的文章:
http://blog.163.com/xiexq_1951@126/blog/#m=0&t=1&c=fks_084075083087083066085081086095085080080069081094083071087
如果哪位网友对某个题目感兴趣,可以在公众号首页下面的对话栏中以“001”、“011”或“123”的格式回复相应的期号,我将向您发送您需要的一期。例如,如果您对第1期感兴趣,您可以回复“001”;如果您对第11期感兴趣,您可以回复“011”;如果您对第113期感兴趣,您可以回复“113”。
怎样为孩子的审辩式思维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请长按或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
还可以读一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