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科企凭自动驾驶搅动汽车业 新加坡这一领域表现如何?

作者: 周文龙

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成为一股趋势。汽车大厂都大力投资研发自动驾驶,新加坡和许多国家也把自动驾驶纳入智能交通系统的重点项目之一。然而,在这越来越白热化的竞争格局中,表现最亮眼的并非汽车制造商,而是科技公司。为什么科技公司纷纷踩油门,加入自动驾驶行业赛道?它们拥有哪些优势,将面对哪些挑战,未来是否可期呢?

商业圈经常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击败你的,往往不是你的同行对手,而是来自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人。”

谷歌、苹果、华为、百度、腾讯和小米等,这些都是广为人知的科技公司,它们除了拥有本身主打行业的领先科技产品和服务外,如今也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势力。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Waymo,今年6月刚获得了一笔25亿美元(34亿新元)的融资,最新估值超过了300亿美元,是自动驾驶的龙头老大。它去年10月份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无人驾德士服务Robotaxi,为行业首创。

多年来,苹果造车已是公开的秘密。早在2014年,苹果公司就展开泰坦计划(Project Titan),苹果总裁库克(Tim Cook)在一次采访中暗示,自动驾驶技术或将成为苹果的一个主要技术。有媒体报道,苹果计划在2024年前生产自动驾驶汽车,预料会跟特斯拉(Tesla)形成直接竞争。

在中国,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一早冲进汽车圈,在自动驾驶领域里布局。其中,百度Apollo项目启动近八年,累计投资数百亿人民币。几个月前,百度宣布将在2023年起用一支拥有3000辆机器人出租车的车队,为300万用户提供服务。

百度Apollo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启动近八年,累计投资数百亿人民币。(互联网)

近来,华为和小米等也加入这个越来越拥挤的赛道。今年4月,华为与北京汽车合作打造的北汽极狐阿尔法S推出,给车企带来许多惊喜。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宣称,华为现在能做到市区1000公里无干预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力比特斯拉好很多。

小米今年3月宣布进军自动驾驶行业,10年投资100亿美元,由小米董事长雷军亲自领军。

为什么中西科技公司纷纷抢滩自动驾驶市场,让自动驾驶成为它们的重点业务之一呢?

自动驾驶汽车可提高使用量

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助理教授袁锦辉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自动驾驶无疑是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公司投资于这一领域,就是要在市场争取先发优势。

他说:“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研究和开发的快速进展,以及5G网络技术等基础设施支持,预计到2040年,自动驾驶汽车将占据全球交通市场的66%。考虑到这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哪家公司能成为首个推出可靠自驾汽车技术者,就能设定行业标准,并取得巨大销售额。”

汽车业著名咨询机构IHS预测,全球的自动驾驶汽车销量将从目前每年约5万1000辆,飙升到2040年的3300万辆,占全球新汽车销量的26%。

本地自动驾驶科技公司Ai Robotics Technology总裁达斯(Debajit Das)进一步指出,汽车是一般人生活第二大开支,仅排在住房之后,估计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可达2万亿美元。更重要的是,自动驾驶汽车可能颠覆当前的汽车交通系统概念,对交通规则、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带来巨大变革。

Ai Robotics创立于2016年,侧重于L4超高度自动驾驶技术(见图表),曾在圣淘沙高尔夫球场试行自动高尔夫球车,目前正探索中国自动驾驶市场机遇。

达斯表示,传统汽车在大部分时间内(96%)处于空闲状态,利用率较低。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供需要的人使用,因此可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减少车辆消费总量,有效减少碳排放。

他说:“未来的出行,可能只须在手机上进行预约,无人车辆就会出现在你面前,并自动规划最优路线,将你送到目的地。你不必浪费时间堵在拥挤交通里,停车需求随之下降,甚至不需要有车,无形中省下宝贵时间、金钱和土地资源。它还能产生网络效应,载你到有关联的零售、餐饮和娱乐地点消费,所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庞大。”

科技公司掌握自动驾驶优势

在过去,汽车制造属于高端复杂行业,所有车子的产品质量和安全设备要求非常严格,须有相应领先技术。所以经常被视为制造业的标杆。

现在,汽车业“变天”,自动驾驶渐渐成了科技公司的标配,造车商似乎不再占有造车优势。

对此,国大商学院商业分析与运营管理系助理教授陈挚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汽车制造核心技术已从引擎和变速箱等硬件为主,转向以感应器和人工智能软件为主。

他说:“一辆汽车大致有3万个零件,内部结构复杂;自动驾驶汽车以电动车为主,只有约1000个零件,生产过程简化很多,造车不再显得高端复杂。加上自动驾驶汽车所需的智能软件技术,都是科技公司最擅长的部分,它们在与传统汽车公司的竞争中,自然占了上风。”

事实上,在汽车智能化的时代,科技公司话语权越来越大,传统车商开始感受到威胁。

汽车公司抱团竞争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今年6月股东大会上谈到与华为的合作时坦言,上汽不会采取由对方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模式,最多是双方合作的方式。他说:“这时候就成了(华为)是灵魂,我是躯体。这个我们是不能接受的,我们这个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少传统汽车公司也展开回击。例如大众汽车(Volkswagen)与竞争对手“抱团”,在去年6月与福特宣布双方将在电动化、商用车和自动驾驶领域合作,包括26亿美元开发Argo AI自动驾驶汽车。本田汽车(Honda)在2018年和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合作开发的Cruise,总投资额约27亿5000万美元。

现代汽车(Hyundai)则选择跟科技公司安波福(Aptiv)合作,在2019年共同出资40亿美元组建合资企业,开发自动驾驶汽车Motional。

显然的,科技公司和汽车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结果谁会胜出?

KPMG公共交通联合主管拉马穆尔蒂(Satya Ramamurthy)看好科技公司,认为它们在应用物联网(IoT)、大型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力,与自动驾驶汽车业务互相匹配。

陈挚从技术路线的角度,稍微看好汽车公司或将脱颖而出。

他说:“科技公司是直接从L4和L5开发自动驾驶汽车,这些车子须依靠激光测距仪、视频摄像头、环境感知器等昂贵装置,至今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汽车公司选择更具实用性的智能车技术路线,从L1至L3入手,逐步升级到更自动化功能,反而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但无论是科技公司或汽车公司获胜,陈挚认为,自动驾驶大势不会改变,这个领域投资将继续火热。

新加坡很早起跑 “成熟度”领先全球

新加坡虽没有蓬勃的传统汽车制造行业,在自动驾驶发展路上却起步很早。2013年,政府已率先提出“新加坡自动车计划”,围绕自动驾驶汽车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区域内运输系统,以及可能涉及的技术及法律政策展开探讨。

2016年,新加坡开启首个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德士Nutonomy试运营,是全球最早推出Robotaxi服务的国家之一。同年,位于南洋理工大学的无人驾驶车测试与研究卓越中心(简称CETRAN)成立,供测试无人驾驶车辆遇上不同交通和天气情况的运作。

位于南洋理工大学的无人驾驶车测试与研究卓越中心2016年成立,提供无人驾驶车辆测试。(档案照片)

隔年,政府修订《道路交通法》,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进行测试。此后,新加坡自动驾驶区域不断扩大,至2019年,西部超过1000公里的公路可供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MooVita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在新加坡滨海湾浮动舞台让智能交通系统世界大会的访客试乘。(叶振忠摄)

KPMG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加坡在世界自动驾驶汽车成熟度中排名世界第一。

KPMG报告显示,新加坡在世界自动驾驶汽车成熟度中排名第一。图为自动驾驶构想图。(新加坡政府科技局提供)

拉马穆尔蒂指出,新加坡之所以排名第一,是因为它在“政策和立法”以及“消费者接受度”这两方面的表现最好。

他说:“自动驾驶汽车会对新加坡产生积极影响,创造更高价值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软件开发、数据工程/分析和通信等新兴科技领域……它也能减少公共和货物运输行业对外国人力的依赖。”

他也预计,新加坡政策环境将引来更多自动驾驶和科技业者在此布局,进一步扩大来自外国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