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碾压芬兰美国,新加坡教育好在哪里?

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曾经说过:“民众要的是一个女性和儿童,在夜间放心走在街上的自由!”2017年3月,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公布的全球城市安全指数报告中,新加坡以97.05的高分位列全球60个城市的首位,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

对于把子女送去海外留学的家长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考虑因素。在美国频发枪击案、欧洲恐怖袭击此起彼伏的情况下,安全的新加坡可以说是海外留学的避风港。而且,新加坡教育的好处,还远不止安全这一条。

新加坡教育远超欧美

谈到好的基础教育,中国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英美、日本、芬兰这些地方,其实,新加坡的基础教育与他们相比毫不逊色,近年来更有超越碾压的趋势。

经合组织(OECD)自2000年起,每3年组织一次对各个国家15岁学生的能力测试,也就是PISA(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被称为“教育界的世界杯”。自2009年起,新加坡受邀参加测试。这几年的成绩如下:

另外,新加坡自1983年开始参加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Achievement,简称IEA)主持的学生数学科学能力测评,过去多年的成绩如下:

以上可以看出,新加坡基础教育在国际上是一流的,而且在持续进步中。

公平为先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选择英文作为工作语言,其中的一个重要考量是,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国家,如果选择人口占多数的华人的语言作为工作语言,对其他族群来说很不公平,而英文不是任何一个种族的母语,大家都从头学起,非常公平,对什么人都没有优势。于是,新加坡的学校都以英文为教学语言,也因此,学好英文在新加坡是廉价的,不像亚洲在很多国家那样,取决于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和财力。

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加上新加坡属于英联邦国家,使得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是相通的,新加坡学生可以在各个阶段转入上述国家读书,完全是无缝对接。由于新加坡教育的良好表现,新加坡的课本已被翻译成7 国文字,新加坡的数学课程,也有39个国家采用。

而在教学、行政领域通用英文之外,由于新加坡的华人占了总人口的75%左右,日常交流使用普通话完全没有问题,饮食上也以中餐为主,公共设施的各种标识也基本都有中文,这使得中国学生初来乍到,不会有明显的文化冲突,日常生活也完全能适应得来。很多中国学生到了欧美国家,在强烈的文化冲突之下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种情况在新加坡就好很多。

在语言的公平之外,新加坡在教育理念上,特别强调通过提供公平、公正的受教育机会,选拨人才,实现社会公平。李光耀虽相信优生学,但面对“祖先都目不识丁,没有土地”的新加坡国民,却执意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制度来扭转乾坤。他一视同仁,致力为三轮车夫的儿子和百万富翁的儿子,提供同窗读书的机会。谁的成绩好,谁的表现好,谁就有升学的机会,谁的前途就光明。

为此,新加坡政府在教育上投入巨大,多年来一直占GDP的4%、财政收入的23%左右。2018年新加坡教育总开支为128亿4000万元(¥642亿)。用在60万名小学至大学学生身上,每名学生的拨款是:

巨大的投入使得新加坡的公立教育水平整体上远远高于私立学校,同时,政府对每间学校的硬件设施有统一的要求,这使得即便是普通的邻里学校,校舍环境也不见得比名校差。在师资方面,新加坡基础教育阶段的所有老师均要求有本科学历,由教育部统一招聘,学校校长定期轮换,名校校长会经常派到水准一般的邻里中学。这些都是为了尽可能保证每个学生获得同等教育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有出路

为了保证社会稳定,新加坡在至关重要的住房、教育领域,确保每个人都不会掉队。在住房问题上,新加坡政府推行的组屋制度保证了每个人都有房子住,谁都不会露宿街头;同理,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想方设法为每一个学生寻找出路,确保天资、智商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同时在每个阶段设立了进阶和退出机制,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

新加坡小孩7岁入小学一年级,六年级的10月份要参加小六会考,这是新加坡学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试,考试结果直接决定了日后的走向:学生按照成绩被分成快捷和普通两个源流,两者各占50%,其中普通源流又分为学术(40%)和工艺(10%)两种。

快捷源流的学生,中学念4年后,参加O水准考试(The Singapore-Cambridg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Ordinary Level examination),成绩优异者读初级学院,两年后通过A水准考试(The Singapore-Cambridg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考试升读新加坡本地的6所大学或国外大学;O水准成绩一般的读新加坡本地的大专,则进新加坡本地的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建设学院等大专院校。毕业时,仍可以通过在大专的优秀成绩,申请进入大学深造。

普通源流的学生,都要在中四时参加N水准考试。不同之处在于:学术方向的,通过后再读中五,之后参加O水准考试,升读大专,3年后也可以申请大学;工艺方向的,通过N水准考试后,再读两年的中专就直接就业。迟开窍者,可以再接再厉,参加O水准考试后读理工学院,再以优秀的理工学院毕业成绩申请进入大学。

这一系列的安排,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个学生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未来的职业和人生方向;在选拔精英的同时,也让普通人能在社会上找到一席之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对新加坡的教育体系赞赏有加。他认为,新加坡深明孩子无法选择父母,在无法改变家庭教育的情况下,为了要让孩子拥有发展内在潜力的权力,在学校教育上下功夫,建立了一个社会流动力强、有活力的动态社会。

而新加坡政府在教育上投下巨资,最终希望培养出这样的人:

  • 充满自信,能分清是非黑白,有应变能力,适应力强,了解自己,有洞察力,能独力思考,有批判思维而沟通能力强的公民。
  • 自律自发,勇于发问、自省、自我检讨,有毅力恒心学习的公民。
  • 积极主动,能与团队合作,能估计风险,创新又精益求精的公民。
  • 关心国家,有公民意识,能接收各方讯息,乐于改善周遭人的生活,根植祖国的公民。

赵灵敏老师最新推出的视频课程《被误读的新加坡》已经在今日头条上线,共20节,涵盖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对外战略与内部治理、李光耀与李显龙等新加坡的方方面面,欢迎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