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确诊8014宗!“防疫模范生”新加坡为何遭遇滑铁卢?

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自3月下旬以来,新加坡的新冠疫情大规模爆发,根据新加坡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4月20日中午12时,该国共有8014宗确诊病例,超越印尼成为东南亚确诊个案最多的国家。

然而,3月17日新加坡仅有266例确诊病例,并曾在2月13日和3月10日被世卫组织(WHO)表扬为“防疫典范”。这意味着,短短约一个多月内,曾经被誉为“防疫模范生”的新加坡确诊个案数暴增逾29倍。

作为一个总人口不到600万的弹丸之地,“狮城”新加坡的疫情爆发之快不禁让人担忧。从增长趋势上,新加坡疫情扩散近期明显加速,从800到1600用了11天,从1600到3200用了6天,从3200到5992,仅用了4天。

4月18日下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社交网站表示:“未来数日将是抗疫关键,全体国人必须尽一己之力,共同打败新冠病毒。”当日,新加坡新增确诊病例942宗,创下单日新高。然而,4月20日,新加坡的确诊个案却再创新高,达到1426宗。

防疫政策急转弯

事实上,在疫情爆发后不久,新加坡政府就果断实施了追踪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病毒测试和旅游限制等一系列措施,在短期内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同时,新加坡卫生部门按照防疫需求,迅速实施了对不同人群的休假令(Leave of Absense)和居家隔离令(Stay-Home Notice)。

在疫情初期,依靠高效精良的公共卫生体系以及果断切断输入传播链,新加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抗疫成绩单。2月下旬,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布研究报告指出,1月23日新加坡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之后短短10天之内,就能检验出18例病例,具备了“接近完美的黄金标准”的监测能力。

新加坡官方宣传健康的人不需要戴口罩,直至4月初,新加坡所有公司、学校、商业场所一直都保持正常运作,因此该国的抗疫模式亦被外界评价为“佛系抗疫”。

然而,随着抗疫形势急转直下,新加坡的防疫政策也出现了逆转。最明显的是,新加坡政府也一改此前不建议民众佩戴口罩的立场。

李显龙于4月5日宣布政府为所有家庭配发可重复使用的口罩,并在三天后首次在社交网站上传了他本人戴口罩的照片。同时,自4月7日起,新加坡将采取为期一个月的“阻断防疫(circuit breaker)”,意在快速切断感染链。具体阻断措施包括:关闭提供非必要服务的商店、关闭学校和学前教育中心、落实居家办公以及加强安全距离措施,禁止私人与公共场所聚会。

4月14日,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宣布,除两岁以下幼童与户外激烈运动者外,即日起外出一律戴口罩。同时,新加坡出台了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初犯会罚款300新加坡元(下称“新元”),累犯罚款1000新元或由法院审理,外籍人士工作证或永久居民身份甚至会被吊销。

同时,新加坡政府鼓励民众对社交聚会和不戴口罩的行为进行举报。政府每天直接发到国民手机上的疫情消息中就有这样一条:“您可以通过‘一联通’应用程序(OneService)举报安全距离措施违例情况。”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新加坡政府甚至出台了十分繁琐细致的指引,包括市民不可再将孩子送到祖父母家,但离婚的家庭孩子仍可会见分居的父亲或母亲,以及快步行走算是剧烈运动因此可豁免不戴口罩等。

对于新加坡本地传播是否已经受控,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毅颖表示:“根据我们的数学模型,目前新加坡新冠社区传染数估计为1或小于1,因此现在采取的各种保持安全距离、居家办公这些措施其实是有效的,传染数确实是下降了。”

外来劳工成防疫薄弱环节

为何新加坡的疫情会发生惊天逆转?新加坡总理夫人何晶4月16日在社交媒体发文,坦率地指出:“我们现在正在为此付出代价,套用了抗击非典的经验,但低估了新冠病毒的影响。”

由于本国人口数量有限,出生率低,自197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开始实施输入外劳计划,在1971年前后,该国每年由马来西亚输入超过四万名劳工,当时政府大力发展工业,引入多家大型工厂,后来劳工短缺愈趋严重,所以放宽输入国至斯里兰卡、孟加拉、菲律宾和泰国等国。1970-2010这四十年间,新加坡总人口增加了1.45 倍,包括外劳在内的非居民人口却飙升超过二十倍。

根据新加坡在去年发布的《2019年人口简报》,新加坡的570万总人口中,本国公民只占350万人,另外有53万外籍永居居民,而持各种工作和学生签证的非居民人口高达168万,其中主要是持工作许可(Work Permit)以及S Pass这两类从事体力劳动的客工。

近一两周,新加坡确诊病例急剧飙升。其中,来自客工宿舍的病例每日几乎都是三位数增长。4月19日的596宗新增病例中,有544起是住在客工宿舍的工作准证持有者、22起是住在宿舍外的工作准证持有者,其余30起属于社区病例。4月20日的新增确诊个案中,仅有16例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目前,新加坡有30多万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从事建筑业、清洁等体力劳动。这些在新加坡被称为“客工”的外来劳工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缅甸等国,其中有20多万人蜗居在十分拥挤的43个集体宿舍中,一间房通常有12人或更多,卫生情况堪忧,而且大部分客工共用厨房、厕所、洗衣间等公共设施。一直以来,外劳被认为是新加坡公共卫生方面的一颗定时炸弹,也是防疫最薄弱的一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新加坡政府之前推出的一些抗疫惠民政策并不涵盖外籍劳工。为了鼓励民众出现呼吸道症状积极就医,政府推出补贴,公民和永久居民因感冒症状就诊、拿药只需支付10新元。然而,一些收入微薄的客工出现症状时不愿意积极就医,甚至带病坚持工作,导致疫情在早期爆发前未能有效控制。

中金报告显示,住在集体宿舍里的客工累计确诊病例达4160例,占新加坡全部确诊病例的69.4%。基于客工宿舍群总人数计算的感染率已经达到1.29%,且仍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Gan Kim Yong)承认,外籍工人宿舍已成为该国抗击新冠肺炎的“重要前线”。截至4月14日,政府已经将近7000名健康且仍需在“必要领域”工作的外籍劳工迁出宿舍至18个安置点居住。

正如总理李显龙所说,所幸的是,客工基本都是20到40岁的年轻群体,虽然感染数字很高,但重症比例较低。截至4月19日,新加坡共有2563宗确诊个案仍在住院治疗,绝大多数情况稳定或改善中,其中23人病情危殆,仍在重症病房进行医治。

20年来首次经济衰退

作为小型高度开放经济体,新冠疫情对新加坡经济的冲击不言而喻。新加坡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GDP同比下跌2.2%,这是自2009年金融海啸以来的最大降幅。该国经济预计将出现近20年来首次的经济衰退。

因此,新加坡贸工部将全年度经济增长率由2月份预测的-0.5%至1.5%,再次下调为-1%至-4%。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冲击,新加坡政府于3月26日推出了第二轮刺激经济政策,规模达480亿新元。这是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首次动用国家储备。

新加坡财政部长王瑞杰坦言:“新加坡正面临一场前所未见、高度复杂的危机,或导致该国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萎缩。”这笔额外支出将把政府应对疫情的纾困资金提高到近550亿新元,相当于GDP的11%。该国今年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提高到7.9%。

在2月中公布2020年《财政预算案》中,新加坡政府推出了64亿新元的首轮经济刺激,其中包括40亿新元用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16亿新元用于减轻国民生活负担,及额外的8亿新元拨给卫生部用于对抗疾病和控制疫情等。

新加坡政府至今共拨出近550亿新元帮助国人应对新冠疫情,约等于新加坡2019年GDP的11%。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