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疫情期间在新加坡的你,是如何度过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是否平衡呢?

2020年,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带来了很多改变,与此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能真正自由支配的时间

各地学生纷纷开始上网课、工作人士也开始远程办公,线上进行视频会议与文件传输……这样居家生活的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是否能达到平衡呢

《华汇》
是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筹划,创办的中文杂志。本期的“你说我说”将聚焦“你是怎样度过疫情期间的“问题,看看他们的看法,然后来发表你的观点吧~

本期的“你说我说”话题

突入其来的疫情,

让大家措手不及,

这段期间生活怎么过,

工作怎么进行?

请大家尽情分享。

关于本期“你说我说”的话题,

他们是这样说的: 


-01-

林秀娟  财务客户顾问

上门的客户马上减了一半,那些原本预约的客户也纷纷将面谈时间挪后,原本当第一波疫情压制后,客户渐渐回流,可没多久疫情在世界各地失控,新加坡政府也加紧管控措施,大家又回到原来封闭的状态。明显地,这些时候医疗保单多了,特别是新移民都赶着买。

这段期间很多人失业,我能保有工作,还是觉得庆幸。生活的空间越来越窄,我原以为自己容易适应,但日子一久,还不是那么容易“迁就”的。因为原本一日三餐都在外解决,现在每天放工后,必须卖食材回家煮,唯一的好处是省下不少钱

原本生活简单的我,休息的时候总是和朋友定时聚餐,看电影什么的,可现在大家都只能乖乖呆在家里。没有社交生活还在其次,有时候也会安慰自己,原本生活就是家里、工作两个点而已,影响不算太大,但我觉得每天生活在一种很压抑的氛围中,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担心中招的隐忧才是教人窒息的

马来西亚封关对我来说原本影响不大,因为我是常住新加坡,不像一些马国人每日往返长堤。我一般上每月回家一次,可我们打的是长期战,我自春节之后,就再没回去了,所以特别想家。那里疫情的传播比这里还快,我很担心家人的健康。

疫情过后,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即刻回家看亲人

△ 示意图

-02-

杨舟  新媒体创业者

新冠疫情正在全世界蔓延,我也和大家一样,经历着整个过程,一边挂念着中国的亲人,一边关注着本地疫情的进展。特别是我在居家隔离期间,每天在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下,内心也难免有一些焦虑和急躁

我意识到这样的生活状态可能更加不利于整个身心。就在此刻,我想到一个可以分散自己的情绪好办法。我在网上邀约朋友,通过视频软件,和大家一起喝酒聊天。虽然,“云聚会”的气氛没有线下聚会来得热闹,倒是在视频的帮助下,我们还是可以互相举杯。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场“云聚会”让把我在隔离期间烦躁的情绪得以疏导,紧张的精神得到了放松。家人在我的影响下,也是不断地开启各种各样的“云聚会”活动,还一起分享美食制作的方法,尝试了各种网红菜式的做法。 
利用互联网开展云社交,不要让疫情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是一种娱乐精神的体现。疫情期间,久违的朋友们一起开设视频会议,互相见面问候的同时,也可以调解生活,释放压力。
居家的时候,父母们难得有机会可以陪陪孩子玩玩游戏,做做亲子运动,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让亲子感情不断加深。好心情怎么少得了好胃口,这个时候美食当然不能缺席,人人都秒变大厨,朋友圈成了全球美食集中营。
与其郁郁寡欢,忧心忡忡,让病毒有机可趁,不如积极利用疫情期间的“宅生活”,在家开创一片新天地,这是我在疫情期间的一种感悟和心态。在病毒袭击你的身体前,不要让它先侵入你的大脑

△ 图片来自:Aaron Yang

-03-

张锦华  退休华人

退休之后,我一直参与社区的太极班与会馆的合唱团,可在疫情期间,所有活动中断,只能乖乖呆在家里。即便出去买东西,也会戴上口罩,被罚300元可不是开玩笑的。不过我认为即便没有罚款,身为公民也应该配合政府,对自己,对大家都好。

从一些新闻报道,我知道有部分老人家,因为呆在家里闷得发慌,便跑到外面透气,甚至还坚持在外面用餐。人,有时候不能太固执,特别是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我们以群众的利益为主,照顾好自己,社会就少一份负担
在阻隔措施期间,我也不会太空闲。每日和那群平时一起唱歌的老友们whats app 不停,若说我终日手不离机,可一点也不夸张。现代人不习惯打电话,朋友家都没有座机,大家都喜欢whats app 来,whats app 去,这样就过了大半天了。

刚收到政府约千元的津贴,很开心,我会省着点用。有朋友对我说,这是一笔意外之财,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但我认为自己赚的钱可以乱花,但政府给的补贴要好好珍惜,否则就辜负政府帮补人民生活的意义了。这或许是我经常阅读佛书的关系,所以总有一种“惜福”的想法。

以前我的脾气暴躁刚烈,后来多读佛书后,脾气在经年累月中改了不少。最近,前同事送了我一套星云大师的书,现在终于有时间翻来看了

△ 示意图

-04-

顾克余  理工学院讲师

面对一场始料未及的风暴,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早作好心里准备,毕竟经历过2003年的沙斯。但是,这次的新冠病毒流行性之广,传染性之强,对社会民生影响之大仍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原本一切就绪的计划被迫取消,包括筹备许久带领学生到柬埔寨的学习之旅

平时有无数进出口的校园立刻封闭起来,所有师生只能从有限的少数几个进出口出入,而且随时需要接受体温检测,一旦发现有任何身体不适如发烧、干咳、喉咙疼痛等症状者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学生如果感到不适,必须请假在家,在线学习。随着新学期即将开学,在线学习成为校园常态,学生一律不允许进入校园

我所在的单位也被迫将员工分为两组,大家隔周轮流进入校园。若非必要,尽量减少交流和接触。一时间,平时人气很旺的员工办公室瞬时变得一片静悄悄,甚至看不到员工的身影

日常生活也受到影响,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购物中心限制人潮等,即便是多么不便也要即刻适应下来,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是等待。

希望一切早日恢复,可我更希望待一切进入常态后,我们要对疫情期间引发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如何保证我国在有重大疫情时有足够的粮食、蔬菜、鸡蛋和鱼肉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如何加强我国在医学科研,医疗用品的储备甚至加强我们在口罩和防护服的生产甚至疫苗的研发?如何加强公众的卫生意识和知识,在下次疫情到来之前防患于未然?

有鉴于此,政府提出的“到2030年蔬菜和鱼类等食品原料的自给率达到30%的目标”又何尝不是一个先见之明

-05-

张宇飞  中医师

记得春节过后,从国内返新,一家三口即刻被安排居家隔离,那时候是疫情暴发初期,还不算严重,人又没发烧,所以没有被强制隔离。整体上,不觉得有什么不便,情绪上也还好,因为这对自己,对大家都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我和妻子都是中医师,很多人问我站在前线工作是否感到压力?我觉得还好

一来,诊所有服务人员先行检测前来求诊的病人,他们已经为医师挡了第一关。再说,政府也颁布一些标准操作指导,如果遇见呼吸道感染的病患,可以指引他们到其他相关诊所作进一步的检测。况且,找我的大多是肩颈椎痛疼的病人,接触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其实不多

话虽如此,可我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冲凉。因为家里有三岁幼儿,所以我特别注意卫生,出外都戴口罩,在家经常洗手,时常警惕自己保持卫生

此外,我每天都喝茶包,那是公司集团借鉴不同的中药方研发出来的,有润肺作用。虽说网上流传着很多药方,但是中药因时因地而异,还要配合个人体质。

疫情发生后,影响最大的是每周一次的亲子游,这段期间我们都极少出门,所有亲子活动都被关在家中的四面墙内,幸亏孩子不会闹,不然我就头疼。

我酷爱大自然,所以特别怀念可以到海边散步的日子。虽说新加坡的市区绿化也做得不错,但这跟到植物园、滨海花园等作近距离的体验,感觉还是有点不一样。

最后想说的,这是百年一遇的人类灾害,每个人都在接受病毒的考验,在这个非常时期,人与人之间需要团结起来对抗疫情。病毒是可怕,但也不需要太害怕,日子总是要过,维持平常心,稳定情绪也是一种防护

快来留言吧~
对于“你是怎样度过疫情期间的”问题,你有什么独到的经验和见解?在留言区写下你的观点,《华汇》将选择其中代表性言论发表在杂志上。另外,您也会收到一本您的留言被发表的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红领巾小帅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