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花了200万,到底值不值?

“四年,我回来了”,地点显示北京,Anna在朋友圈发的这条状态顿时在当年高中的同学圈里炸了锅。

 

即便在这个留学越来越流行的年代,Anna在2011年时凭着不错的成绩高中毕业申请去美国TOP30的学校读商科,依然能吸引众多艳羡的目光,毕竟那个高中可是来自十八线小城。

艳羡归艳羡,顺手点赞无非还是好奇心作祟,曾经膜拜过的学霸,班里为数不多高中毕业出国的Anna是否留美归来工作薪水分分钟秒杀别人?这个大学四年朋友圈充斥着光鲜留学生活、自己说不出的名牌以及世界各地旅游风景的人回国后是否风采依旧?

 

发完朋友圈的Anna看着底下热闹的评论,时不时地勉强回复两句,可脸上并没有焕发的容光,也没有回国的兴奋,更多还是充满无力感的疲惫与失败。看到的都是光鲜,看不到的都是苟且,只有她自己知道大学四年所面对的压力与无奈。

初到美国,不熟悉的语言文化、主动发问的课堂环境、压得喘不过气的作业,身边的同学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A,而自己熬夜看书却差强人意,内心愤懑“为什么?凭什么?”的心态一直挥之不去,看着别人闪瞎人眼的成绩单陷入深深自卑。

明明很想努力融进那个社交圈子,也试过和同学去参加party,可总有种隔离感,常常鼓起勇气说了两句话就遭遇冷场,敏感的她总觉得同学都在背后议论嘲笑、孤立她……那种窒息的恐惧和空虚,一度以为自己患上心理抑郁,看到那些亚裔学生自杀的新闻时再也不会惊疑。

一连串的打击让Anna心情非常低落,刚去半年就想逃回国,一想到父母的殷切期待、没完成学业回国被同学笑话,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读下去,最后大部分时间和中国学生相处。原本计划要跟外国人做朋友什么的,都成了泡影。然而身边的中国朋友,绝大部分都是珠光宝气,举头手足都贴着名牌的标签。

如影随形的压力无处发泄,物质的诱惑太大,身在红尘中的Anna又怎能幸免,出国一年半就跟风买了人生的第一个LV包包,毕竟之前Anna家教还是很严的,还是有些愧对父母,但良心不安也很快就过去了,后来眼眨都不眨了。

随后也就有了泛滥朋友圈的一类牌子的衣服、全副武装的iPhone、iPad、Mac、假期世界各地跑的美照,所有人都以为她是一个白富美,也喜欢和Anna做朋友,只有她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而已。

2015年的50多万留学生里又有多少人会成为下一个Anna?顶着家里的期待、“别人家孩子”的光环出去,最后要么被埋没在相对知名的学校里泯然众人矣,要么在不知名的城市或学校里沉沦。可一旦毕业找工作,迎来的就是是激烈的竞争与铺天盖地的压力。

留在美国工作是每个留学生的向往,Anna也不例外,但这条路从来都不容易。还没毕业前Anna就向美国的企业投递了超过500份简历却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因为成绩平平好不容易偶尔有感兴趣的公司HR打电话来,一听说Anna没有绿卡、需要赞助工作签证等事项就没了下文,有两次格外幸运得到面试机会Anna却因成绩、学校、实习经历在Wharton、哥伦比亚等中国毕业生面前彻底沦为炮灰。

毕业临近走在校园里,看着形形色色的人群,还有班上工作定了的同学洋溢着幸福的笑脸,Anna的焦虑涌上心头,回想这四年来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结局,晚上卸下伪装,在宿舍盖着被子哭着难以入眠。

584472377a758d48cb61234a63d8dada.jpeg

隔天望着视频里父母那殷切期盼的眼光诉说自己在美国找工作的奔波与无奈,父母心疼地说“还是回来找工作吧”,瞬时戳中了自己的泪点,毕竟是镀了层金的海归,回国说不定是另一番景象。隔天,办完一切手续,Anna带着比去时多了几倍的行李与最后一份骄傲踏上回国的飞机。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求职屡屡受挫碰钉子,一个月下来一无所获,名企校园招聘早已结束,春招也所剩无几,国内的最佳找工作时期早已错过。有几次面试时HR甚至没有听过自己的学校,脸上流露出的“你的学校是不是国外的野鸡大学?是不是学习不好才跑出去镀金了”的鄙夷一览无遗,他们只知道那些常年榜上有名的常青藤。

几经辛苦得到两个Offer,Anna要么挑剔薪水要么嫌弃工作内容单一,各种不尽如人意,骨子里的那股自尊心又不愿意将就,安慰自己“慢慢来吧”,不断地刷新邮箱,生怕错过每一个陌生来电。

曾经留学生都是各家争抢的香饽饽,可随着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龟”已经变成了“海带”。很多公司觉得庙小容不下大佛,已经不盲目迷信海归,甚至于会觉得海归没什么了不起。留学生是高情商、高学历、高薪资代名词的幻想正在一步步破灭,正被现实一天天剥去光环。

终于有一份Anna比较认可的公司复试通过,90%的可能性会发Offer,而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Offer还没等到,等来的却是父亲病重的噩耗。

急匆匆奔回老家,见到苍老的父母竟有种陌生感,满心愧疚,之前隔着时差视频时她从来没有发现过。其实Anna的父亲2年前就被诊断为胃癌早期,鉴于Anna每年不菲的学费和生活费而选择了慢性治疗,毕竟当年供Anna出国时卖掉了在市里新买的那套房子。

Anna在美国买的每一件衣服,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五十岁的父亲像二十多岁出头的小伙子一样打拼,为多争取项目频繁在酒局间应酬被客户呼来喝去赚到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看惯了开跑车买别墅的留学生,但也大批的存在着Anna这种父母仅仅是普通职工的学生。

c138c2f3ee7ace77ceb2a27d504b1486.jpeg

有人说美国大学一年的学费大概可以顶得上一个小城市普通三口之家一年的开支。如果在不能拿到奖学金的情况下,整个本科近200万的支出全部都要家庭承担,何况能拿到奖学金的概率极其低。近200万学费换来的海归学历到底值不值?

Anna当年出国读大学是父母一致做出的决定,他们认为这些投资成本都是必须的,即便有些亲戚不支持但他们依然固执认为不能太片面和短视。钱是死的逐年贬值,人是活的,视野和知识却是保值的,未来还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但在这个人人都讲究投资与回报率的时代,Anna连毕业十年内收回本钱的信心都没有。

想起自己在美国的大手大脚,买了一双鞋子几千块的,而今母亲身上穿的衣服还是4年前的那件;在朋友圈分组可见地晒着和同学在美自驾游的美照,却和父母推脱在赶论文……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如今想起来却悔恨交加。

看着病床上脆弱衰老的父亲,以及满眼泛泪的母亲,一想到他们为自己留学付出了一切,自己却一无所成,Anna不止一次躲在医院墙角抹泪问自己:如果当时没有留学在国内读大学又会是怎样的境遇?可是世上从来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与后果。

6c5443bce8968ffe5f338e9bd4a9eb10.gif

本以为能得到那家公司的Offer,最后却接到公司回绝的电话,因为他们录用了那个国内的985本科毕业生。面对父亲期待的眼神,Anna不得不编造了已经拿到北京那家公司Offer的谎言以让父亲走得安心。

留学就像一座围城,城外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Anna也只是这数以万计留学生的缩影,刨除掉那些不费吹灰之力的富二代,有多少人留学之后是失望落空独自舔伤。

《去英国留学,我后悔了》的帖子引起了诸多共鸣,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普通中产家庭为了送子女出国所牺牲的代价,以及渴望留英工作却被现实逼迫不得不回国的无奈心路历程。“每当想起父母为我留学所付出的一切,我都感到万分惭愧。我后悔了,我辜负了他们的期许,也没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不过文末一条“你没在英国读研真的很可惜,深造一下更好”的留言令我意外,短平快的一年英国硕士又真的能彻底解决问题吗?大学本科毕业后花一年或两年时间出国读个硕士文凭的大有人在,不一样面临工作不遂的窘境和回国后希望的落空?

689a7ad7db4af2f0ba95f4e8016ef82b.gif

回顾一下当时留学的初衷到底是什么?真的是这所学校能带来比国内更好的教育环境,还是仅仅是被家庭和其他人做的盲目攀比结果?是不是真的留学至上走出国门才会更优秀?是不是去了国外就意味着你能获得身份、财富和成功?

社会普遍世俗认为有意义的人生就是富裕、证书和名声,至于你得到的教育对你而言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你想要这样的教育,根本不在讨论之列。这些无形的压力和框架,也许是推动留学梦走向破灭的真正原因。 

16d3f49b2b9bbff65b3182fe11b401ef.jpeg

电视剧《小别离》

随着留学浪潮的高涨,留学早已逐渐被功利化,成为眼下诸多普通工薪阶层希望通过子女教育改变阶级和全家人命运的捷径,尽管这条路也正变得越来越严峻,人满为患。从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小别离》就可见一斑,一个家庭不惜牺牲一切倾其所有把子女送出国,希冀改变家庭的阶级层次,一朝变凤凰。

残酷的现实是工薪阶层往往在多年咬紧牙关、倾尽全力的投入之后,极有可能是赔了孩子折了财。留学什么也改变不了,社会依然是折叠的。何况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刚刚一出生,就已经输了。

Anna处理完后事安顿好母亲后的她,不得不回到北京,圆在父亲去世前撒下的谎言。蜗居在拥挤的出租房,再次踏上迷茫未知的找工作之路,完成她身上背负的厚望与期许,或许她会先屈就选择一份平庸的工作又或许继续维持那点可怜的骄傲。

 

最可悲的问题是如果问Anna将来是否会送孩子出去留学,Anna的答案却是会,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即便自己曾承受压力无奈心酸,还是会愿意让孩子多出去见见世面。毕竟古往今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依然是中国父母根深蒂固的观念,并不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有所改变。

何况随着留学越来越趋于低龄化,除了留学,直接选择带孩子移民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选择,势必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像那位《永别了,上海》的Loser妈妈,与其让孩子重蹈自己当年的覆辙,不如移民永解后患。

逃离北上广虽然经常被提起,可并没有后续的故事了,因为满眼的都是尴尬;留学性价比虽然经常被人否定,可热度依然并没有递减,因为满眼的都是盲目追逐与攀比。可出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希望你不是那个挥霍了自己四年青春和父母四年血汗的孩子,更不要在留学这条路上将父母当成予取予求的ATM机。

普林斯顿大学近日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海归”回国求职时收到回复的几率,甚至还不如国内普通大学的毕业生。

 

“海归”不再吃香?

据外媒4月11日报道,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Mingyu  Chen博士的调查研究显示,在中国,本土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得到回复的几率比毕业自美国大学的“海归”要高,甚至从美国名校毕业的的求职者得到的回复还没有中国一般大学求职者得到的多。

 

Chen博士向一些中国公司投出了超过27000份填有美国大学学历背景的“虚构”简历,他发现,这些“求职者”得到回复的几率平均比中国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低18%,即便是美国名校,回复率还是要低7%,但在一些外企中,“海归”和“本土学生”的差距要小一些。

 

研究显示,“海归”在中国职场“遇冷”并不是因为招聘者怀疑美国大学毕业生的质量。“海归”应聘者是否在美国有工作经验,或他的高考成绩对应聘回复率都没有影响。对于这种差异的原因,Chen博士提出了两个猜想:

 

1.美国大学毕业的学生有较多更好的选择,不会安于在一个公司长期工作。

 

2.中国公司对美国的大学教育了解地不够充分,这方面的招聘经验也不足

4b3882ccd5298b75908c08f9f56ec1c5.jpeg

为了印证他的猜想,Chen博士又对中国的260位招聘经理做了问卷调查。他给这些招聘经理一些一样的简历,只是毕业学校不同,但80%的招聘经理都选择了中国大学毕业的求职者来面试。

 

当被问及为何会选择中国大学的毕业生时,35%的招聘经理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大学的求职者有更好的选择,他们更容易跳槽离职,很难稳定下来。另外35%的招聘经理认为中国大学的毕业生更加适合公司的职位。只有7%的人认为中国大学的教育质量更好。而对于一些对美国大学有所了解的招聘经理而言,这种差距就会缩小。

 

据《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报道,北京一家智库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0%的归国留学生表示,他们的薪水低于预期,70%的人表示,他们的职位与他们的经验和技能不相称。

 

超8成留学生毕业后回国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生活工作。

 

据人民网报道,近日,教育部发布2018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2万人,单位公派3.56万人,自费留学59.63万人。

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1.94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53万人,单位公派2.65万人,自费留学46.76万人。

 

2018年度与2017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37万人,增长8.83%;留学回国人数增加3.85万人,增长了8.00%

 

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153.3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32.32万人已完成学业;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

 

近年来,海外环境对华人的职业选择并不如以前那样友好。如美国收紧了H-1B等长期工作签证政策,增加了国际人才留美工作的难度,海外整体环境对于中国人才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相较而言,近几年国内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形成了极大的“拉力”。目前,国家及各级政府不断优化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工作及后续人才服务的各项政策,如落户便利、创业扶持、住房补贴等。

 

当海外留学生被问到为何考虑回国时,58.13%的留学生的观点是:看好国内经济形势。他们认为国内的行业趋势更理想,可见良性的职场发展空间是海外人才的主要诉求。

 

同时,国内工作机会增多也是留学生回国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与国内市场的“拉力”不谋而合。此外,家庭、国内环境文化、国内的创业环境等也是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的重要因素。

 

“海归”待遇怎么样?

据全球化智库(CCG)联合智联招聘发布《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英国和美国的“海归”数量最多,占比分别为19%和18%

 

而“海归”们的专业分布也比较集中,在最近一次留学的主修科目中,经济学与商学类占比最高,达到43%。

 

据猎聘海外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海外留学生归国趋势报告》显示,“海归”们大多顶着“高学历”的光环。从2015年至今,拥有硕士学历的海归一直是海归主要群体,占比始终高于70%。

 

但回国以后,留学生的待遇似乎赶不上他们的期望。

 

在收入方面,认为收入高于甚至远高于预期的海归不足1%;仅有19%的海归认为工作收入基本符合预期;认为收入水平低于预期和远低于预期的海归占比分别为49%和31%。

 

从月薪来看,近七成“海归”税前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但从单项对比来看,6000元及以下群体占比最高,为33%。

 

从年薪来看,六成以上的“海归”的平均年薪在10万元以下,而八成“海归”期望的平均年薪在20万元左右。

 

1b2538aecc84437a8d4fc0c926fa3f6d.jpeg

尽管如此,“海归”们的薪资比起国内学生来讲也是有一些优势的,上述调查显示,国内大学生的薪资水平平均是4317元(2017届),在本科院校中,“双一流”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5691元,非“双一流”本科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4590元。

 

也许“海归”们的“不甘心”是有理由的,毕竟自己求学期间的花费要远高于在国内上学的学生。

 

据TIMES发布的全球留学成本排行榜,中国留学生的几个热门留学目的地国家的花费都不低。

 

其中英国硕士总费用平均约36000英磅(约合人民币32万元),美国总费用约47000美元(约合31万元人民币),加拿大总费用约25000加元(约合13万元人民币),澳大利亚总费用平均55000澳元(约合人民币26万元)。

 

按照这种花费,大部分留学生一般要工作2-3年才能挣回留学的成本,这也让不少人觉得出国留学不值得。

 

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出国留学主要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制度、开阔眼界,不能用留学生回国的薪资来评判他们的留学花费究竟值不值得。

那到底什么样的留学生更受到国内企业的青睐呢?

既有国外文凭又有跨国公司工作背景的海归

这类海归在国外留学多年,有着自身的教育背景和若干年的工作经验,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在国外文化多年的熏陶下,他们在为人处世和交流思考等方面独具优势,他们懂得资本运营,了解东西方企业制度的高端人才,这样的人才在中国很缺乏,随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会越来越受到青睐。

458b2c12e94240b8f6f973596ae97441.jpeg

在国内有工作经历出国深造的海归

一些职场人士在工作量一段时间之后,选择出国深造。对这类海归而言,他们能明确知道自己的需求与不足,更加成熟稳重,这部分人是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人群,也是国内企事业单位中高级主管职位青睐的对象,在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d535d86ea0d59dfa965de0b2115cd194.jpeg

与应届毕业生等值的心态平和的海归

在不少海归看来,花了时间和金钱去海外“镀金”,就应该在工作中比别人起点高,或是工作岗位,或是薪酬。然而,现在用人单位更加务实,更加理性,对他们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据统计,“海归”变成“海带”名列榜首的原因是薪酬要求过高和个人能力问题。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应届毕业生相类似。然而,他们平和的心态,他们在语言、跨文化背景的知识结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需要拓展国际业务的用人单位来说,招聘这类人员好处多多。

31d19125b3ef31c37d218c3e14175722.jpeg

对自己职业生涯有明确规划的海归

职业生涯规划简单来说,就是对影响我们生涯发展的经济、社会、心理、教育、生理等各种因素的选择和创造。它通常建立在个体对自我全面、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之上,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一般性特点。

企业HR普遍认为,与工作经验相比,企业同样看中职业规划。某日企主管认为,从什么地方毕业,做过什么工作,这只是经历,不是职业规划。他表示,“面试的时候,我通常会问应聘者这样一个问题:你的五年规划是什么?目的是想看看应聘的人才是不是能跟公司一起前进的人。”一般来说,对自己未来有清晰规划的人才能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才能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才能加快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满意度,使事业成功最大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毕业之后都选择回国,不了解一下回国优惠政策怎么行?我国给予留学生回国之后的福利都格外丰富,来看看各地的优惠政策吧!

留学生回国就业落户政策

我国公派或者自费出国留学一年以上,具备以下条件者,均可申请管理留学职员引进,办理北京市或者其他城市或地域的户口。

条件:

1、在国外留学取得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留学回国人员;

2、出国前已办理解除公职手续的留学回国人员;

3、出国留学一年以上(满360天)的。

4、申请在北京落户的需要在国外取得硕士或者以上学位,并且学业结束回国两年内,按要求把所有申请材料递交至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受理;

5、申请到其他省会城市(不包括上海、深圳)落户的需要大学本科或者以上学历。

留学生购买免税车政策

自1992年起,为具体落实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方针,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了有关留学生归国后可以购买免税车的文件,内容大致为:

规定凡在国外正规大学(学院)注册学习毕(结)业合进修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留学人员,在其免税限量内可用现汇购买免税国产小汽车一辆。

而其中,被免去的“税”为如下两项:

免除国产汽车主要进口部件的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

除整车计税价格10%的车辆购置税 。

这就意味着,一切还没开始,大笔钞票就都省进了自己的腰包里。

粗略计算,有了政策支持,如果你想购买一辆某四个圈品牌的热门型号小汽车,至少可以让你省下15万元人民币,而若是高端轿车,这个数字甚至可以达到20万。

这可是许多人奋斗N年才能挣到的钱呢。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留学生回国创业优惠政策

在2018年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总理提出要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其中就有一条: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新创业。

于是,相应的政策也就此颁布,以北京为例:

1.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限制,可长期居留或短期工作,来去自由;

2.对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创业并符合园区发展需要的回国留学人员,可按北京有关规定办理“工作寄住证”或常住户口,不受进京指标限制;

3.留学人员在子女入学、购房等方面享受北京市市民待遇;

4.设立“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奖”和“归国留学人员创业专项资金”,奖励在首都经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留学人员。

不受原户籍所在地限制、入学、购房享受北京市民待遇……

这又是多少人奋斗半辈子才能得到的优惠啊!本土创业者哭晕在厕所…

所以,你还担心创业路难不好走,无人赏识吗?这些问题,政府都替你解决了!

然而,这也不是全部…

子女入学优惠政策

如果是在海外生活了5年以上,归国之后,子女就享有入学的优惠。比如,给予加分制度,如果有外国授课的学校,可以有入学优惠。这个还要看地区的,各个地方的政策是不一样的。

为了吸引人才,各大城市可谓拼了,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一下我国大城市的优惠政策。

学术研究方面的政策

如果你想到大学、中科院或者一些研究机构做学术工作,你大致可以得到以下优惠:

1、在职称上,很多人的职称都比在国外时高了一个或者几个档次。很多人在国外是助理教授,一回国就在名牌大学作正教授或者副教授。很多人的科研启动资金在1、 2百万以上;

但是,不是每个博士后一回国就是正教授或者副教授的,要看各个人的学术背景、科研成果、专业、所去大学的竞争激烈程度、城市位置等因素。评职称时,海归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而可以申报。

2、其他补贴:中科院有百人计划,科研经费大概是两百万,还有几十万的住房补贴等。一些大学不仅提供几万至几十万元的安家费,也提供房屋补贴等。很多大学自己建房,譬如说清华大学,可以提供住房;

3、很多大学或者研究所对回国人员家属的工作也做出安排。

相比起欧美,新加坡本科总共20万到30万人民币的留学学费,硕士总共10万到20万人民币的留学学费,真的是便宜了很多。不管怎么说,无论读的什么学校,读的什么专业,留在其他国家还是海归回国,最终幸福的生活都离不开读书时的努力和毕业后的付出!!!

我们为读者提供各类资讯外,也为大提供各类新加坡留学等资讯,及如何在新加坡中英文业余学习(课程可申请政府津贴),中英文教学会计ACCA课程,精品雅思班,提升学历等

我们还专设新加坡留学和澳洲留学业务

欢迎电话:84258441,添加微信:juvenjason

童老师 

扫二维码关注我的文章

ff552fa3df3d1526f23d35ee93d41914.jpeg

推荐阅读:

想进入亚洲最高学府,你的IELTS需要多少分?

从2月1日起,12岁孩子来新加坡前没打过这两个疫苗,将不能办准证!

新加坡私立学校第三方文凭认证流程全攻略!所有私立本科都可以用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