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申请长期访问准证不批准分隔两地 “我们这还叫什么夫妻?”

新婚夫妇在蜜月阶段都希望能花多点时间陪伴对方,但这并非是理所当然的。

本地男子迎娶非新加坡籍配偶的现象普遍,但有的跨境夫妻却因无法成功申请准证让外籍配偶长期居住在我国,而被迫在刚步入新生活时就分隔两地,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无法成功申请长期访问准证 两夫妻婚后分隔两地

47岁的谢先生因与前妻性格不合,结束了他的第一段婚姻。他在去年通过朋友认识来自中国福建的张女士后坠入爱河,两人随后在今年5月2日注册结婚。

但他为46岁的张女士申请的长期访问准证(long-term visit pass)迟迟无法获批准,而张女士的短期签证又在这个月7日到期,两夫妻因此被迫在结婚后过着分隔两地的生活。

新加坡记者走访谢先生位于义顺的一房式租赁组屋,发现屋子的一部分被一块布遮盖起来。谢先生透露,由于这个租赁组屋注册在他和前妻的名下,所以两人虽然已离婚,但仍住在同一屋檐下。

他们只好用一块布将屋子分成两个部分分开睡。他也说,虽然他和前妻住在一起,但两人已不再沟通。而张女士在新加坡的这段时间,也暂住在她朋友的家。

虽然无法同住,但至少这对新婚夫妇在张女士还在新加坡的这段期间,要见面并不难。目前,张女士因无法获得长期访问准证已回国,须与丈夫维持远距离婚姻。

谢先生表示,为了能让妻子移居本地,过着一般夫妻的生活,他在与张女士注册结婚后,多次帮她申请长期访问准证,但都没获批准。他甚至通过各种管道上诉但都不成功。

“第一次申请不果。第二次我再申请,通过接见选民活动见议员,跟他讲我们现在的情况,都是那些志愿者帮我们写信。

我也写信给总理公署和内政部,也要求跟总理见个面让他了解我们的情况,可是都没有回复,只是通过秘书回复我们。 ”

张女士表示,移民与关卡局拒绝向他们透露申请不果的原因。

谢先生透露:“那时候我联系到移民与关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告诉我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每个月缴的税,可能也跟薪金有关系。他只是这样讲,其他的他都说我们没办法告诉你,因为那是我们的程序。”

2015年娶外籍新娘的本地男子 创十年新低

本台向移民与关卡局询问这起案例,但当局则表示,无法针对个案置评。

总理公署国家人口及人才署(National Population and Talent Division)去年发布的2016年《人口简报》显示,迎娶外籍新娘的本地男子在2015年达4828人,比2005年的5611人少了14%。

(照片:2016年《人口简报》)

一名公众去年致函《海峡时报》提出有关话题,移民与关卡局在网上给予回复说:“当局会根据一系列标准,整体评估每个申请,包括申请者养家的能力。”

移民与关卡局也说,当局在过去几年,陆续推出长期探访附加准证(Long Term Visit Pass-Plus scheme)、长期探访资格婚前评估(Pre-Marriage Long Term Visit Pass Assessment)等措施,更好帮助跨境夫妻。

当局在批准长期探访附加准证时,会考虑已婚年数、两人是否育有孩子、申请者的经济能力等因素。

当局也在2015年1月,实施“长期探访资格婚前评估”,让本地情侣在婚前了解,两人中的非新加坡籍配偶,是否将达到本地长期居留准证的资格。

婚姻介绍所创办人:这种情况算普遍

本地一家婚姻介绍所的创办人就坦言,这样的情况算是普遍,他有部分顾客也同样因无法成功申请长期访问准证,而需要过着分隔两地的生活,有的情况维持了约两到三年的时间。

第一海外婚姻介绍所的创办人卓欣成在接受《8频道新闻》的专访时表示:“就是说他们的收入问题。

还是第二,岁数比较大的,他们申请就比较困难。如果岁数大的人要结婚,没有报所得税,报公积金的,一般是不会批准。 ”

卓欣成也说,有的顾客因聚少离多,在结婚几年后就离婚。 “两个月在一起,一个月又不在一起,再两个月在一起,再一个月不在一起,久而久之(婚姻)就会发生很多状况。”

他也说,有的顾客甚至因担心无法成功帮喜欢的对象申请长期访问准证而最终打退堂鼓,取消婚约。

我们这还叫什么夫妻?

被问及两人在张女士回国后有什么打算,谢先生则说,会继续为张女士申请长期访问准证。

张女士感慨表示:“我就算过来了(凭短期签证回到新加坡),过来了能不能说马上申请下来还不知道。如果跟这次一样,一直再延期、一直再延期,我(回到中国)又不可以工作,只有他一个人能工作,他还得养活一家人,我会不会为他心痛?我们这还叫什么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