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集团正在探索扩大其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的各种选项,乘相关规定放松之机,在这个规模100万亿元人民币(14.8万亿美元)的市场中捍卫自己在外资机构里的领先地位。
根据今年出台的新规定,瑞银等外国公司可以取得它们在华合资公募基金公司的百分百控制权,也可以寻求与本地银行的资产管理部门合作以增加产品供应。
瑞银资产管理亚太区主管殷雷在上海办公室接受采访称,他们不排除任何机会,但未给出任何具体计划。“我们将继续在中国市场投资,以保持我们的领先地位。”
中国正在推进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甚至在中美局势日益紧张之际都继续吸引全球机构。像贝莱德之类的一些公司就抓住了机会,该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在过去一个月里获得了首张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牌照以及成立一家财富管理合资公司的许可。
外资机构竞争加剧给像瑞银这类长期以来受益于在华先发优势的老牌机构带来压力。根据上海咨询公司Z-Ben Advisors Ltd.的数据,瑞银今年已成为大中华基金最大全球管理者,市场份额为9.1%,高于2018年的5.1%。
殷雷说,不管下一步行动的最终决定是什么,这家瑞士银行的资金管理部门都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让中国员工人数实现两位数增长;该部门的员工人数自2017年以来已增加一倍,至40多人。
除了增长潜力外,在监管机构实施新规以结束本土公司的隐性刚兑、促进净值型产品发展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后,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对全球管理公司的吸引力也在变大。
这家总部位于苏黎世的银行已获得从银行、证券到基金管理的各类牌照,从而拥有了当属在华外国公司中最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之一。瑞银在2018年还成为了第一家获得本土证券合资企业控制权的国际机构。
殷雷说,通过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提供现成的客户基础,入华较早对瑞银的资产管理业务构成了支撑,降低阻碍了新进入者的两个主要障碍。
在残酷的私募基金市场上,包括桥水在内的28家外国公司今年只推出了18支产品,还不到去年总数的一半,踏空了这轮股票上涨行情。相比之下,中国本土基金正在以五年来最快的速度发行新产品。在公募基金方面,与本土机构合作的外国公司今年吸引了约4,700亿美元的新资产,仅为中国基金吸金水平的一半。
不过根据格上财富,瑞银今年推出了7支私募基金,截至7月31日其全资控股的私募基金业务所管理资产规模扩大至23.4亿元人民币。这使其有望超过最大外资私募基金公司、David Harding的元胜(Winton Group)–目前就差3000万元人民币。
殷雷说,瑞银绝对渴望在参与私募基金行业的外国机构中成为第一名。他说,瑞银后续准备推出一些新产品,进一步拓展已然是最为多样化的产品组合。
业绩记录
殷雷表示,无论是今年还是自成立以来,瑞银旗下的16支私募基金都取得了正回报,这一稳定的业绩记录有助于赢得客户。他还表示,瑞银去年在全球基金经理中率先推出了对冲基金的基金,取得了非常稳定的回报,赎回的很少,今年又吸引了新的资金流入,但他没有提供具体数据。
至于瑞银持股49%的公募基金合资企业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殷雷表示,瑞银仍在投入更多资源,并对所有选择持开放态度。
殷雷补充说,虽然疫情给银行家和客户都造成了干扰,但相对于一些将地区总部设在香港或新加坡的外国对手而言,有一位亚太区主管常驻内地也是瑞银的一个优势。
殷雷说,现在,当他拜访北京和上海的客户时,他是桌旁唯一一位主管亚太地区业务的人,因为内地以外的其他高层管理人员进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