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环球时报记者探访新加坡全球首家“培养肉”店,味很真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辛斌】据路透社近日报道,2020年12月,新加坡批准美国初创企业Eat Just公司在新加坡出售实验室培养的鸡肉,成为全球第一个批准出售实验室培养肉的国家。该公司培育的“细胞肉”正在逐步实现盈利,有望解决该国对进口食品的依赖问题。

两年过去了,新加坡民众的接受度怎么样,培养肉的口感如何?《环球时报》驻新加坡记者日前探访了售卖培养肉餐食的专卖店——胡贝儿肉店。

细胞怎么培养肉?

胡贝儿肉店位于登布西山休闲社区,是新加坡高端肉类供应商,这里的培养肉可以外卖,也可以堂食。培养肉实为“细胞肉”,指的是在实验室用畜禽的细胞培育的产品,用于启动培育过程的细胞来自细胞库,不需要宰杀任何牲畜。与植物肉相比,两者均是一种人造肉,但是“细胞肉”本质上是肉而非植物。胡贝儿肉店目前提供的只有实验室培养的鸡肉。

走入胡贝儿肉店,“全球第一家供应培养肉的肉店”广告牌被放在醒目位置。一名店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现在基本上是每周四供应培养肉。他指着展示柜里的一盘未烹饪的烤肉串,说这就是培养肉做成的食品,此外还有培养肉沙拉蔬菜拼盘。记者看到,烤串并不大,片状的培养肉和鸡肉片“长得”差不多,与青红椒以及洋葱串在一起,每串标价5.5新加坡元(约合28元人民币)。这个价格在小贩中心可以吃到不错的简单一餐。

口感与普通肉差不多

《环球时报》记者点了几串培养肉串。一口下去,感觉培养肉的口感和嚼劲与普通鸡肉差不多,其纹理与普通鸡肉类似。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自己吃的是培养肉,一定会相信自己吃的就是普通鸡肉。不过,鸡肉味并不浓,也许是因为烤串涂了佐料,也许培养肉本身的鸡肉味就很少吧。

邻桌的萨琳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基本上尝不出来培养肉和普通肉的区别,“这非常神奇”。身为素食主义者的她说,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吃上肉了,“希望这种培养肉有一天能出现在像我这样的人的冰箱里”。萨琳娜是出于好奇,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来品尝培养肉的。不过,真的见到培养肉做成的食物,孩子们很小心,每次只是夹了一点点,小心翼翼地放到嘴里。

对于引入培养肉,胡贝儿肉店的老板之一瑞安·胡贝儿表示,他起初心里也有不少疑问。工程师出身的他说,“我首先的疑问是:这些肉是怎么培养出来的?里面是否有化学添加剂?经过对研发机构的深入了解,我有信心,培养肉是安全的产品。”他还说,培养肉可以作为蛋白质的一种来源,消费者会喜欢的。他的弟弟、肉店另一位老板安德鲁则表示,他品尝过上市的许多植物人造肉,没有一种能替代真肉的口味,但是,培养肉的口味“完全让我倾倒,跟真正的鸡肉的味道如此接近,而且更嫩”。

2030年才能实现盈利

实际上,新加坡人对新食物的接受度比较高。新加坡管理大学的调查发现,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相比,新加坡人对人造肉态度更积极,更能接受实验室培育的肉类。不过,在新加坡批准供人类消费的实验室培育肉两年后,大规模生产尚未开始。进展缓慢主要是由于生产成本高,并凸显了新兴行业在寻求满足不伤害动物或危害环境的替代蛋白质的需求时所面临的挑战。由于成本仍然很高,Eat Just公司表示,要到2030年才能真正实现盈利。

尽管如此,新加坡政府一直大力支持培养肉这一行业。新加坡政府划拨超过1亿美元用于支持食品研究项目,涉及都市农业、人造肉和微生物蛋白质等。截至2022年,新加坡已经吸引大约30家从事人工蛋白质研究的公司,以期改善食品安全。目前,这个城市国家90%的食品都依赖进口,并希望到2030年将这一比例降至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