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漫行土耳其2 — 最美不过初相见之伊斯坦布尔


初相见

紧锣密鼓地准备了三个月,终于,到了要出发的时候了。经过13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当地时间下午6点多,我们终于到达了伊斯坦布尔萨比哈机场(Sabiha Gökçen International Airport)。

我好奇地看着同机抵达的几个全身包裹在黑色布卡里的中东穆斯林妇女,脸上蒙着厚厚的黑色面纱,只露出一双睫毛很长的大眼,心中不禁想象她们的护照相片会是怎样,过海关的时候海关官员怎么验明正身。正这么想着,其中一个女孩走到海关官员的面前,那个官员小声地说了什么,女孩就飞快地把面纱撩起了这么一会,就这么一会,不到两秒钟,然后……就这么……过去了……留下我在原地凌乱了。

萨比哈机场在亚洲区,距离位于欧洲区的苏丹艾哈迈德(Sultanahmet)老城区有大约45公里,交通甚为不便。考虑到行李多,还带着女儿,我出发前打电话跟酒店预约了专车接机,50欧元一车。说是Private Car,却居然来了一辆迷你小巴,好在也没有接别人,好吧,就承认它是专车吧。我们上车的时候,天开始下起大雨,天色变得阴沉沉的,长途旅行的疲惫,下雨的湿冷,加上略微感到受骗的愤愤不平及不安,跟司机又无法沟通,我们一路都低沉着脸默默无语。车子曲曲折折地开了好半天,突然停了下来,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堵车,我有些绝望地打开iPAD看地图,就是这个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地图上居然有一个蓝色的小圆点,点击箭头还可以指示我面对的方向。我注意到我们被堵在一个准备上桥的高速路上。这就是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Çevre Yolu 大桥。过了这座桥,我们就到欧洲区了。

堵了良久,车终于又移动了,跨过大桥,车子又在宽宽窄窄的街道上走了好一会,突然,转头开进了一条黑黑的小巷,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看得出来我们进入了老城区,雨已经停了,雨渍斑驳的车窗外灯火闪烁却什么都看不清。老城区应该都是崎岖不平的青石板路,明显感觉到车速降了下来,车身颠簸得很厉害,一会上坡一会下坡的,拐弯的幅度也相当的大,最终在一个小小的酒店门口停了下来,司机一言不发的开门,放行李,酒店里立刻跑出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帮着把我们的行李抬了进去。我们终于到了预定的酒店Grand Mark Hotel。

伊斯坦布尔有两个机场,一个是之前提到的位于亚洲区的萨比哈机场,另一个则是位于欧洲区的阿塔图尔克机场(Istanbul Ataturk Airport)。伊斯坦布尔老城区在欧洲区,这里聚集了绝大部分的旅游景点,因此很多游客都会选择在老城区里住,而飞阿塔图尔克机场对游客而言会比较方便。

然而无论是飞亚洲机场还是欧洲机场,我都强烈推荐采用机场接机服务。虽然两个机场都有相对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可是无论如何,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在老城区里行走,即便只是短短五到十分钟,对个人体力及皮箱质量也绝对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而机场接机服务并不算很贵,如果选择shuttle bus,每天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及班次,到萨比哈机场是每人10欧元,到阿塔图克机场应相对便宜(因为没有用到,所以没有记下价钱)。通常是不到20座的小巴,坐满人才走,但因为全伊斯坦布尔老城区的酒店都会预定这样的服务,也不必担心会被过多的拖延。到了老城区,小巴会把每一位客人分别送到入住的酒店。

Grand Mark Hotel的店员相当的有礼貌,给了一美元的小费之后,脸上的笑容就更由衷了,很快地替我们办好check-in手续,其中一个店员就帮着我们挤进一个小小的电梯。

我们真的是挤进电梯的,我们三个都是中等偏瘦的体型,进电梯时,却还需要适当的摆成一定的姿势才能确保三个人都能进来,而且无论如何再也塞不进我们的行李箱了。离开欧洲太久了,我几乎忘记了欧洲的电梯是那么的经济实惠,当电梯门关上的时候,我们三个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房间很小,把两只大皮箱打开,就几乎没有站的地方了,但还算干净。现在已经是新加坡时间后半夜了,可是当地时间还只是晚上8点多,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睡觉,我们决定出去走走。

从酒店走出来,拐一个弯,就感觉突然之间跳进了另外一个世界。街道两边满满的都是生意兴旺的餐馆,灯火辉煌,宾朋满座,餐桌一直摆到街道的中间。服务生们站在路中间,用熟练的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甚至中文,日文,韩文招揽着过路的客人,那种热情简直让人难以拒绝。入座的大都是白人面孔,桌上摆的大都是面包芝士水果等欧洲传统食物,有小提琴手和手风琴手站在客人中间兴高采烈地拉着欢快的曲子,人群中不时发出一阵一阵的欢笑声。这情形让我觉得陌生又亲切,欢乐又感伤,我忽然有些恍惚,我告诉自己,我再次来到了欧洲。

惊鸿一瞥

在伊斯坦布尔逗留一天,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调整时差,所以行程上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安排。考虑到再次回到伊斯坦布尔的时候我们还有整整两天的时间,到时候可以充分的使用博物馆卡,所以今天就在市区里随意看看那些不需要门票的景点吧。

洗漱好了就下楼吃早餐。前台换了一个老板模样的人,向他咨询去蓝色清真寺等景点的位置。他找出一份地图给我们指了指,末了突然换了哀怨的口吻说,你们只是定了两个晚上,不知道你们……接着又用土耳其文嘟哝了几句。

老实说这是我极不愿意推荐这家酒店的主要原因了。接机的时候耍花招;酒店距离景点的距离真心不算近,步行要大约15分钟才能到蓝色清真寺或大巴扎;各类设施也算不得优秀;早餐也so-so;老板还这样……好在我们再次回伊斯坦布尔的时候会去另外一家酒店,现在就忍忍吧。

拿了地图就出门,按老板指的方向往蓝色清真寺走。

早晨的古城似乎还没有从昨夜的狂欢中醒来,一路上行人稀少。然而这是欧洲很美的季节,六月份的欧洲刚刚入夏,到处绿树成荫,草木葱茏。穿行于那种欧洲随处可见的窄窄如迷宫一般的青石板路,曲曲折折,似乎不知所踪,又常常柳暗花明。

我们一路走着一路拍照,欣赏着路边美丽的老屋,不知不觉之间居然邂逅了小索菲亚教堂(Little Aya Sofya)。我们是通过门前的铭文才认出这座古老的建筑的。教堂似乎没有开门,外观上看也似乎平平无奇。

还有尚未开市的阿拉斯塔巴扎(Arasta Bazaar)。橱窗中琳琅满目的商品看起来好美。

终于看到蓝色清真寺了。

蓝色清真寺正式的名称是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 Ahmed Mosque),是根据它的建造者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的名字来命名的。

由于清真寺内部大量使用了蓝色瓷砖装饰,因此又被称为蓝色清真寺。十六世纪末,当时在位的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决心要建一座前所未有的帝国清真寺来献给安拉,以求对波斯人战事的顺利,最终成就了这座奥斯曼帝国古典时期最后的典范建筑。

这座异乎寻常的清真寺拥有六座宣礼塔(当时最崇高的皇家清真寺也只有四座),内部装饰极尽奢华,清真寺还占用了大皇宫的一些基础设施和土地,它占地之大,装潢之精美,处处透露出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的勃勃野心。

蓝色清真寺在不做礼拜的时候对外免费开放,游客可以通过指定的大门鱼贯而入。入口处有人检查参观者的着装 – 男士必须穿长裤,女士须着长裙并包裹头部 – 并给有需要的游客提供免费借用的长袍和头巾,参观者必须脱鞋进入。

作为伊斯坦布尔最富盛名的景点之一,排队参观的人那叫一个多啊,这使得我们的整个参观过程并不是非常的愉快。游客只允许在指定的区域 – 用绳子隔出祈祷殿里的大约三分之一的区域 – 内活动。有限的空间里到处都是人头,混杂着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导游,操着各国的语言在讲解,每个人头下面是脱了鞋的脚……那空气实在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几乎是飞快地逃了出来。再回头望望清真寺的外观,原来蓝色清真寺的最佳观赏角度还是外面啊。

之后我们决定去塔克西姆广场和独立大街走走。

在此稍微插播一下伊斯坦布尔卡(Istanbulkart)。总的来说,伊斯坦布尔卡,你值得拥有!一卡可以多人同时使用;用卡比购买单次票便宜很多;全程单一票价,就是说只要刷一次卡,只要不换线,无论坐长坐短,都是一个价,这个优点,在乘坐备受游客青睐的T1的时候表现尤为突出。

如同上海必须要有人民广场和南京东路一样,伊斯坦布尔当然有塔克西姆广场(Taksim Square)独立大道(Istiklal Street)

城市中心,名店云集,人潮汹涌,接踵摩肩。

从塔克西姆广场出发,每隔20分钟,著名的仿古有轨电车就摇摇晃晃地开往独立大道的另一端,可以用伊斯坦布尔卡乘车。

有顽皮的男孩,等车子开动了,就飞快的攀上车厢的尾部。司机似乎也完全视而不见,只顾着缓慢地开着车,周而复始。

女儿在独立大道入口处不远发现了这家巧克力店,简直是一见钟情,一发不可收拾。↓↓↓

路边的水果摊。我们在这里花了12里拉一杯的昂贵价钱,本意是想购买著名的石榴汁,谁知被骗以胡柚汁,喝得我们愁眉苦脸。

路边摊闲散的人们在喝咖啡,这样的路边咖啡馆是否算是一种行为艺术?(๑>؂<๑)

独立大道一路往西,我们来到加拉加塔下。

加拉加塔(Galata Tower)不包括在博物馆卡里,而根据攻略似乎颇值得一看,反正闲着没事,我们加入了排队登塔的人群。排了好久,总算移到售票柜台,一问才发现门票居然毫无节操地涨到了25TL一个人(土耳其由于近几年旅游业蓬勃发展,门票价格也顺势水涨船高,最新版的LP里面的价格真的是仅供参考,切勿当真)。既然排了那么久,怎么也得上去看看吧。于是我们还是购买了门票,登塔参观。

排除门票因素,总的来说加拉加塔的确值得一看。

这里是伊斯坦布尔的一个制高点,唯一一个可以俯拍金角湾的地方。

站在塔上,整个金角湾及伊斯坦布尔欧洲区尽收眼底,那景象是美不胜收的。

伊斯坦布尔在某种程度上和罗马颇为相似,同样是宗教的中心,同样历史底蕴深厚,也同样是建立在七座山丘之上。

著名的清真寺们占据了各个地理高地,形成人们信仰归属的中心。站在加拉加塔上,那层次更是清晰可见,老公举着相机,绕着塔顶走了两圈还拍的不过瘾,最后还无意中收获了这个美丽的瞬间。

从塔上下来,我们一路下行,往加拉加大桥走去。

我们早就听说这是个著名的垂钓地点,可是第一眼看到还是颇为震撼。从桥头开始,密密麻麻的鱼竿和垂钓手一直排到桥尾,身后是忙碌的收拾战利品的助手们。金角湾里的小鱼一定很多,几乎每个垂钓手都收获颇丰,身后的小桶都是满满的。

新鲜的小鱼很快就被处理好,卖给桥下的餐馆。

时间尚早,我们决定去坐一个半小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游轮

博斯普鲁斯海峡游轮的项目因过多猫腻在各大旅游网站饱受诟病,有一个英国的纪录片还曾经专题报道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游轮和独立大街的夜酒吧是如何引诱欺骗外国游客的。可是从我的实践经验看,这个项目倒是相当的公平公开(也许刚被整顿过)。

我们刚走近Eminönü码头,就看到一艘整装待发的大游轮,一个土耳其大叔用英文和土耳其文大声的吆喝着“13Lira, one and a half hours”,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走上前再次跟他确认了船和出发时间,没错,就是这艘大船,还有15分钟出发,一个半小时的行程,不会少的。我们很快地买好票上船。果然,15分钟后,船慢悠悠地开了。

根据路线,游船会沿着博斯普鲁斯的北岸斜向上往北走,一直走到Çevre Yolu 大桥,然后掉头沿南岸返回Eminönü码头,全程约一个半钟头。

这一个半小时的游轮还是相当划算的。

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北岸,沿岸分布着奥斯曼帝国时期的美丽建筑。

有些是变成博物馆开放给游人参观,有些则改装成高级餐馆,食客们坐在露台上,享受美食的同时还可以饱览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美丽风光。

帕慕克在他的自传《一个城市的记忆》中,曾用了整整一个章节的文字,极富诗意地描述了这个美丽海峡,和那种无所不在的缠绵悱恻的没落帝国的忧伤。

此时正是黄昏时分,我们坐在船上,看着船缓慢地划过海峡,想象着投射在帕慕克心中的黑白影像,心中颇为有感。

我们登船的时候已经6点多钟,但由于是夏季,太阳落山时间很晚,光线还是相当的充足。南岸的独栋别墅掩映在绿树丛中,无处不是风景!

斜斜的阳光略有些昏黄,一路上海鸥相伴,更给两岸的风光增添了几分色彩。

只是这个时候海上的风还是很大的,衣衫单薄的人恐怕有些吃不消,我们已经算是有所准备,但从船上下来的时候还是被冻得手脚冰凉。

漫长的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坐在加拉加桥下的一个餐馆里,正对着暮色中的苏莱曼清真寺(Suleymaniye Mosque)美丽的剪影,心中充满愉悦。

服务生贴心的送来两条毛毯,立刻缓解了我们从游船上带来的寒冷。

随后呈上的是桥上垂钓手们的战利品。

新鲜的小鱼被炸得外焦里嫩,十分可口。突然想到我们漫长的假期才刚刚开始,更多的精彩还在未来呢,不禁悠然自得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