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清朝第一批学英语的中国人,他们是谁呢?

19世纪的五口通商,使得广州成为国人从实用角度开始学习英语的最早地方。当时在广州出现了一本英语教科书,叫做《鬼话》(Devil’s Talk),其实,这部旨在教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课本不过是一种粗浅的、用汉语注音的英语词汇入门书。例如:把today 注为“土地”,把man注为“曼”。1884年上海的点石斋石印了一本可以被称之为最早的英语900句的会话书,书名叫《无师自通英语录》。

英文在上海更发展成了类似打油诗一样的“洋泾浜”英语:

清晨相见好猫迎(早上见面说good morning)

好度油图嘘阔情(相互问候说how do you do)

若不从中市归市(squeeze,意思是敲诈)

如何觅市叫先生(先生为Mr.)


那个时候不光是口岸通商的商人,就连皇帝和大臣们也陷入了学习英语的狂热中,光绪帝凌晨四点就要起床上课,曾国藩之子更是能用古英语流利演讲……

1曾纪泽:背《圣经》

当年曾国藩给儿子曾纪泽请家教学外语,简直是疯狂的节奏。老师是位传教士,照曾国藩的规定,英语启蒙背《圣经》,仿中国私塾由《诗经》开始,结果曾纪泽学了一口古英语。后来曾纪泽出使欧洲,兼法国等三国公使。在欢迎宴会上,这位大清国公使致辞,一口《圣经》式的古英语,欧洲上流社会为之昏倒,因为大多数英国人也只能看不会说古英语。

1872年曾纪泽刻苦学英语,独创出「西洋字调合并法」:把注音汉字和英语单词的本义联系在一起,比如:骗=cheat=欺特、死=die=歹、热=hot=火特。三年后,曾纪泽专门负责办理洋务,某年元旦,面对各国驻京公使,他得意洋洋脱口而出“Happy New Year”,成为清国第一位向外国人祝贺新年的外交官。

虽然好笑,但是曾纪泽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与俄国进行的外交谈判中,还立有大功:“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已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

2溥仪:“一脸煞白”

据说中国第一个会说会写英语的皇帝是溥仪,他的老师是牛津毕业的英国人庄士敦,庄先生送给溥仪一个英文名“亨利”。1921年溥仪给堂兄弟溥佳写便条:“阿瑟(溥佳的英文名),today(今天)下晌叫莉莉三妹他们来,hearhear(听)外国军乐!”皇后婉容觉得新鲜也要取个英文名,溥仪见婉容脸白,脱口而出:一脸煞白。婉容的英文名就是:Elizabeth(伊丽莎白)。

溥仪对英语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第一年主要学习英文单词和一些浅显的口语对话,用的课本是《英文法程》;随后开始读《伊索寓言》、《金河王》、《爱丽丝漫游记》以及许多英文的短篇故事和西洋历史、地理;庄士敦还会把日常用语、童话、成语故事和很多儒家经典名言翻译成英文,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溥仪的英语水平进步很快,最后能用英语翻译《四书五经》,庄士敦相当满意。幼年时的英文学习,给溥仪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1945年东京审判时,溥仪面对法官的英文质询,对答如流,不需要戴同声传译的耳机。

3光绪:四点就开始上课

极具维新思想的光绪英语学习热情很高,每日清晨四点就开始上课,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都表现出相当的悟性,但口语却糟糕至极。他计划用英语做新年献词,并致函各国公使。无奈,公使们不给面子,纷纷婉言谢绝。他以九五之尊带头学习呕哑嘲哳难为听的“蛮语”,提高了英语在宫中的地位,紫禁城内很快掀起了学英语的时尚。

4辜鸿铭:死记硬背

虽说辫子教授辜鸿铭屡屡被自由主义者们骂成老古董,但在英文水平上,讥讽者们却很难望其项背。辜鸿铭10岁时就随义父布朗在苏格兰接受严格的德文和英文教育。布朗虽是英国人,但他的教法更神似中国的私塾教育——死记硬背。他要求辜鸿铭背诵《浮士德》,却说“只求你读得熟,并不求你听得懂。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时我再讲给你听吧!”这样,半年多的工夫辜鸿铭稀里糊涂地把一部《浮士德》背了下来。

5钱钟书:背字典

一般人查词典为了弄懂词的意义,而有些人却把字典当作有趣、消闲的读物。据说,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读者。他把重得都拿不动的大辞典挨着字母逐条细读;他在漫长的旅途上手捧一本别人认为索然寡味的英文字典,读了一个月;他在去英国的轮船上以约翰逊博士的《英文词典》伴随,深得其中的乐趣,自称趣味之深,有不足外人道者。

6丰子恺:纸牌背词/对读原著/熟读22遍

“我以为要通一国的国语,须学得三种要素,即构成其国语的材料、方法以及其语言的腔调。材料就是单语,方法就是文法,腔调就是会话。我要学得这三种要素,都非用机械的方法而下笨功不可”。

他所说的单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单词和生字;会话,就是关于外语的腔调的学习:“我选定了一册良好而完整的会话书,每日熟读一课,超期读完。熟读的办法更笨,说来也许要惹人笑。我每天自己上一课新书,规定读十遍。计算遍数,用选举开票的方法,每读一遍,用铅笔在书的下端划一笔,便凑成一个字。不过所凑成的不是选举开票用的‘正’字,而是一个讀。“讀”字共有二十二笔,故每课共读二十二遍,即生书读十遍,然后第二天温五遍,第三天又温五遍,第四天再温两遍。”

7和哑巴英语Say goodbye

怎样才能告别“哑巴英语”,而让自己的英语达到能够进行“交流”的水平呢?

首先,让我们廓清一个重要的观念。很多人都对中国英语教学现状表示不满,原因是中国的英语教学培养出的是一种“哑巴”英语。我认为中国人学到的并非是一种“哑巴英语”。不错,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学了若干年后,等到真正要开口说话时却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达意的话来。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中国人把对英语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放在了同一高度上,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知识掌握,而不是当成技能培训。这让我想起庄子说的那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的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学到最重要的东西才会派上用场。

所以说,中国人学英语必须把语言和交流分开思考。换句话说,学习全部语言不是目的。语言浩瀚无际,花一辈子时间也是学不完的。但人在日常交流中所能使用到的那部分语言,不过是语言中的沧海一粟。如果把大量的精力只花在语言学习上,试图去征服语言的海洋,那我们就把大量的精力浪费了。而学到的东西大多是在交流中用不到的,或者说需要用的还没有学到手。所以要学会从语言的汪洋里舀起一瓢能解渴的水,而且要学会舀起哪一瓢,这两点至关重要。如果从你舀的那瓢水中能看到交流的大海,那就对了。语言与交流的差异。

语言和交流是两个层次的问题。语言为表达意义提供了基本的“板块”,但它并不等于交流本身。学语言不是终极目的,因为语言并不是确定“意义”的惟一场所。也就是说,不要错误地以为:我知道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我在交流中就能运用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语言层面上,我们只是对词义进行了大范围内的界定,但意义的真正理解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才能实现。

因此我说,所谓的“哑巴英语”其实是指学生学了很多的英语知识,认为每一个词或短语对应着惟一一个意思,而忽略了在实际交流中意义是变化无穷的,它会涉及到感情、涉及到情景等多种因素。当需要用同一个词来表达不同的意义时,就不会表达了,因此当然也就说不出来了,这就是所谓“哑巴英语”表现出来的最大特征。这就像一部交响曲写出来,不同的指挥家指挥定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和效果。因为音乐在某种程度上说和语言是一样的,它是一种在时间中实现的东西,它是流动的,飘忽不定的。语言就是乐谱,而交流是指挥下的现场演奏,关键是看现场指挥怎样去阐释乐谱。掌握英语思维方式

为什么说只有熟悉并掌握了“英语思维方式”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呢?

具体来说,交流的全过程由说者(speaker)和听者(listener)这两个因素决定。彼此要想准确无误地理解对方,其中关键是两个人在使用语言刹那间的思维过程或逻辑思维结构是否接近。

举个通讯的例子:大家使用的符码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很难截获敌方的电报?因为敌方把电报符码重新定义了。同样的符码对我方来说是一个意思,对敌方来说却是另外一个意思。如果不能接近敌方的思维方式,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敌方符码真正的意思,所以说我们要去破解它。但我们破解的不是符号本身,而是破解符号后面的“思维方式”,即依某种方式确定的“意义”。

究竟“说什么”(what to say),“怎么说”(how to say it)能使我们同native English speakers之间的交流明白晓畅,这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而不是我们中国人之间怎样用英语交流能懂,因为我们只要学会了英、美人之间交流的思维方式,我们肯定能把英语口语练好,和他们进行无障碍的交流。所以说,我们要想“掌握”英语,别无选择,那就是一定要学会去read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mind。只要我们掌握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我们肯定也就真正掌握了英语。

我们为读者提供各类资讯外,也为大家提供各类新加坡留学等资讯,及如何在新加坡中英文业余学习(课程可申请政府津贴),中英文教学会计ACCA课程,精品雅思班,提升学历等

我们还专设马来西亚碧桂园–森林城市一日游和澳洲留学业务

欢迎电话:84258441,添加微信:jasonjuven

童老师 

扫二维码关注我的文章

推荐阅读:

又一批新加坡私立大学,获得中国教育部认证!中国学生来新加坡留学的热潮即将到来!

泰国榴莲“滞销”,当地商人纷纷吐槽:都是中国游客的错!

爸爸和儿子的幽默对话,值得你的收藏!!

母亲众筹25万救女被曝开豪车还有多处房产!!在新加坡又有哪些众筹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