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交流 | 走近魅力狮城,铸就广阔未来——记浙江大学材料学院本科生2019年新加坡暑期交流项目

2019年7月23日至7月27日,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2名本科生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士良老师、研究员邓人仁老师、吴浩斌老师的带领下,赴新加坡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交流访问活动,重点走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等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本次新加坡名校交流项目是材料学院今年新增的院级学术文化交流项目,旨在创造机会鼓励材料学院本科生亲身体验海外科研环境,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竞争力的材料领域创新人才。学院师生在新加坡期间认真聆听了材料科学专业相关前沿讲座、参观了顶尖实验室、参与了两国师生座谈研讨会及浙大学长经验交流会等,行程充实,精彩纷呈。

b60f8f6d3b56b856d9012d60edfdb08b.jpeg

第一站:新加坡国立大学

7月23日,交流访问团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NUS),开始了抵达新加坡后的首站访问。NUS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顶尖大学,根据2019年QS世界高校排行榜,NUS位列全球第11名,也是本次带队老师之一邓人仁老师的母校。首先,师生们聆听了化学学院“稀土发光材料”课题组的专题科研报告,感受到材料科学前沿研究的独特魅力。随后,参观了理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室,整洁的实验室环境和高端的仪器设备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对新加坡高校严格完善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参观结束后,NUS师生与我院学生就大家关心的材料专业科学研究、新加坡名校留学深造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使同学们受益匪浅。最后,同学们参观了NUS博物馆,伴随着讲解员的解说欣赏了充满东南亚风情的艺术作品,通过珍贵的老照片了解了上世纪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景象。访问间隙,同学们还乘坐了校内穿梭巴士并在理学院食堂就餐,近距离体验了该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4d25857b34dc63702c684f4c72c74299.jpeg

第二站: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

7月24日上午,我院师生前往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简称SUTD)开展交流活动。在SUTD,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所的Yang Hui Ying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SUTD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生项目,包括建校历程、科研机构、研究领域、培养方案、教学特色、学生资助等方面,让人心驰神往。在随后的问答环节,教授们亲切回答了大家针对SUTD的院校优势、科研过程中的学科交叉等方面提出的问题,现场气氛活跃融洽,欢笑连连。这笑声不仅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学术大牛们平易近人的一面,更让大家看到了他们对科研事业的赤诚之心,那是一种对工作和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SUTD校园的各个楼层种满了青翠的绿植,在绿茵掩映间,同学们穿过极富艺术气息的楼层,来到机械设计制造实验室,参观了各式机床与高压水切割等装置,也观摩了可供学生操作用于产品设计的车间,宽广的操作空间里陈列了许多构思巧妙的精美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办公区域一侧的白板上记录了师生讨论时留下的思维火花,由此可直观感受到SUTD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和新加坡学生卓越的创新意识及独立思考能力。除了高端精密的仪器设备,在参观过程中,更打动我们的是这里科研人员对从事的研究工作有着乐在其中的专注。 

b83be88d5bfb506fcff44866c8845316.jpeg

  

第三站: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7月24日下午,交流访问团前往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gency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 Research,简称A*STAR)下属的材料与工程研究院(Institute of MaterialsResearch and Engineering,简称IMRE)。A*STAR是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下属的研究机构,致力于促进新加坡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是新加坡最大的科研机构。A*STAR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团员们,并安排了IMRE的9位研究人员作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使同学们对材料学科前沿研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虽然是全英文讲座,但同学们仍然听得很认真,纷纷表示很受启发。报告结束后,大家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3组参观了涉及电池储能、材料合成、热电材料、半导体器件等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及材料表征测试的大型设备平台。  

4240f7449feb26caa2ebb24eae05555f.jpeg

 

第四站:南洋理工大学

7月25日,交流访问团师生前往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NTU)进行参观。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一样,南洋理工大学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在2019年QS世界高校排行榜中名列第12位,这也是本次带队老师之一吴浩斌老师的母校。师生们首先来到NTU校园内的华裔馆,观看了记录新加坡华人发展历程的图片展,对新加坡华人创业的艰辛和发展有了进一步感性的认识。随后,交流访问团师生先后走访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与数学科学学院以及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参观了多位教授的实验室,研究方向涉及能源材料、柔性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吸波材料和发光材料等多个领域。参观的实验室包括研究材料表征分析的微波辐射实验室、光学光谱实验室和服务基础材料合成开发的湿化学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服务于前沿的研究课题,大大丰富了同学们对材料学科的认识。参观过程中,带队老师还为大家耐心讲解了稳态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压力测试器、热处理装置、透射电镜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新型能源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时提出问题,师生互动不仅活跃了气氛,也让同学们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维。参观结束后,NTU还安排了交流访问团成员与在NTU深造的浙大学长的见面会,他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从迷茫到决定留学新加坡再到收到NTU录取通知书的心路历程,并说明了NTU对学习成绩、外语成绩、科研经历等方面的要求,鼓励有意向出国深造的同学尽早做准备。随后,该校一位老师也对NTU的历史发展、国际排名、学费奖学金、住宿条件等基本情况做了介绍,使同学们对NTU有了更全面、更直接的了解。

d475cae36f82b70e01b29e0dc77d7be6.jpeg

7月26日,交流访问团参观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及其相关展览,了解了新加坡从争取民族独立到建设现代化国际“花园城市”的发展历程。期间,根据个人兴趣,同学们还分头组队游览了圣淘沙、牛车水(唐人街)、鱼尾狮公园、滨海湾花园等著名人文历史景点,亲身领略了新加坡现代化与多元化交织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以及新加坡始终贯彻的环保与生态理念;同时,也深切感受了早年华人下南洋筚路蓝缕的奋斗和发展史,体会到东南亚华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6be1ebe22d506810dc7607b3c6cc7894.jpeg

回顾本次赴新加坡交流访问,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最真实的新加坡城市风貌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生活,而且亲身感知了国际顶尖高校、科研机构的良好学习氛围和科研环境,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国际化意识,同时也展现了浙大材料学子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还加强了我院与新加坡各高校之间的联系,留下了美好回忆,增进了彼此友谊,也为进一步开展更多科研与教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文/李澍 李亚轩图/虞锐 施启源

 

 (感谢 虎宏升/何家梁/蔡定桉/喻江湖/梁正江/潘方舟/刘昱东 等同学提供素材)

学生感言节选

    期间老师还提到了突破科研难题的例子。比如,为提高激光功率,他们联想到放大镜的作用,在材料中添加了一个微球的结构,使该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我觉得做科研就需要有这样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大脑,有些问题其实只要利用身边一个小小的模型就能解决。——丁立

    通过走访多个实验室,很容易看出材料这门学科其实与多数理工学科都有极大关联。像生物医用材料需要生物医学知识、机械设备的制造需要对不同性能材料的筛选、光电材料也是顾名思义与光电专业有很大关联……材料是门基础学科,也是门交叉学科。我们早已不能只注目于单一的材料专业知识,若想在一个复合领域走得深入的话,我们还需要尝试其他学科的学习。在不同的领域深入下去,我们才能找寻到学科之间的共同之处,并在交叉点获取灵感、进行创造,寻求材料研究的突破。——王昕洋

    在五天的交流中,带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新加坡仿佛与生俱来的、十分严明而又井然有序的秩序感。我所说的“秩序感”,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和时间范围内、由多方面、多层次的良好“秩序”带给人们的积极体验与感受。秩序感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无论是整洁宽敞的街道,还是遵纪有序的市民,亦或是高校实验室严格的安全制度、有序的校园规划,皆是如此。——李澍

    这里的科研国际化不仅仅是说新加坡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员构成上是国际化的,更重要的是他们与世界各地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新加坡你可以看到在同一课题组下,有来自本地、中国、欧美和印度等等不同国家和地区、接受不同教育,甚至研究方向都不同的科研工作者在一起合作,致力于一个更大的目标。我想,新加坡的这些高校能够享誉全球,拥有出色的学术声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重视国际化的科研协作和人才培养的精神,而且这种合作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影响力较大的欧美地区。比如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就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和我校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可以说这种精神才是一种真正的“学贯中西”精神,向不同的文化背景汲取养分,最终形成了一种独有的、自主的风格。——虞锐

    在许多地方看到innovation/enterprise之类的字眼,无论是在宣传册上亦或是在建筑上的巨型字牌,无不体现出这个城市国家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视与追求。而新加坡政府也正是为社会创造一个这样的氛围,同时高校之内也有着这样很好的交流的氛围。他们单独的实验室设备或许条件有限,但他们致力于打造资源共享平台,人人都能使用且使用手续也并不繁琐。课题组与外界的交流也正因组内资源有限而更加频繁、丰富与深入。——郑杰平

    为何新加坡七百平方千米的土地,可以孕育出两所世界著名高校?五天的参观,受限于时间关系,并不能系统地了解和感受两所高校。但通过参观和体验学校氛围,我仍然得出了一些或许比较片面的答案。我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精英化的教育模式、国际化的学术氛围、优秀的校园环境规划。在看到差距的同时,我也有了更加坚定的理想和努力的方向,更应该踏踏实实打基础,努力提升英语水平。——刘昱东

    感谢学院能提供那么好的一次交流机会,在新加坡的五天里,我学到了许多。与其说是暑期交流,这次的行程更像是一种文化感受,这些种种都为我以后出国学习打下了基础,对自己的专业方向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我今后的人生路点亮了一盏明灯。——王越楚

    最后很感谢学院,尤其是负责本次项目的四位老师,让我们有机会走出国门,去亲身体验海外的科研和社会环境。通过这次项目,另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感觉自己在实习的过程中与材料学院的关系拉近了。很多曾经只认得脸不认得名字的同学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的好朋友,同时与老师间的距离也不再那么疏远。今后我也一定会加倍努力,今日我以材院为荣,明日材院以我为荣。——李亚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