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海上丝绸之路门户城市——福州

西行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隶属于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省会,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文明城市” 等称号。

福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闽族先民们已在此以渔猎、采集。

战国秦汉,福州闽族先民与越王勾践后裔融合形成闽越族地方政权。

晋太康三年(282年),太守严高筑子城,凿西湖、东湖灌溉农田。

唐末,王审知主闽,建闽国,开凿了绕护罗城南、东、西三面的大壕沟,奠定“三山鼎峙,一水环流”的独特城市格局,福州从而有“三山”别称。

宋治平二年(1065年),张伯玉知福州,编户植榕,绿荫满城,使“榕城”福州声名远播。

宋末、明末福州两度成为临时国都。

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自然资源

福州较特殊的区域地质,形成了独特的矿种结构。已探明的地下矿产资源近四十种,以建材原料非金属矿为主,叶蜡石、标准砂、型砂、建筑砂、饰面用花岗石、高岭土、明矾石等储量多、品位高、分布广、埋藏浅,具有相当大的经济价值和开采前景。其中,叶蜡石的保有储量居中国首位。市郊的寿山石从南朝开始用于工艺雕刻。

福州市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福州盆地的地热田是福建省最大的地热田,其泉脉广、温度高、水质优、流量大、埋藏浅,且分布在市区中心。

海洋资源

福州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线总长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兴建1~20万吨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个:福清湾、罗源湾、兴化湾久负盛名,是全国少有的深水港湾。东部沿海的海坛岛面积25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岛上的三十六脚湖,湖面积达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较大的岛屿有南台岛、江阴岛、琅岐岛、粗芦岛、川石岛、大练岛等。淡水养殖鱼类有120种,海洋鱼类500余种。

对外交流

福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福州的海外华侨、华人多达300余万人,分布于五大洲的102个国家和地区。福州地区的归侨、侨眷人数多达200万,港澳有福州乡亲近30万。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几乎都有福州人的足迹。不仅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有为数众多的福州乡亲,而且在一些落后国家、小而偏僻的地区如巴巴多斯、马绍尔、安提瓜和巴布达、塞拉利昂等也有福州人的足迹。福州与台湾水相连、地相望、语相通、习相近,民间交往源远流长,历来关系十分密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福州去台人员达3万人,到2012年台湾地区有27个福州同乡会、60多万福州乡亲;在福州居住的台湾省籍同胞有1300多人,台属12万人。

航空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位于长乐东面长乐机场为福建省主要的国际机场,是中国航空国际口岸之一,于1997年6月23日投入使用,为国内首座完全由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兴建的大型现代化航空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级,停机坪面积30多万平方米。福州机场运营的国内航线50条,航班通达国内外47个重要城市,是全国第九个实现全国省会航线全覆盖的城市机场。地区航线8条,国际航线9条。年旅客吞吐量约1000万人次。

国际港台航线包括吴哥、新加坡、吉隆坡、东京、大阪、首尔、济州岛、曼谷、雅加达、香港和台湾等,每天进、出港航班总数200个左右,基本形成了由福州向全国辐射、向东亚及东南亚延伸的空中交通网络。

三山一水

福州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峙,闽江宛如绿带穿城而过。史载,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山、屏山圈入城内,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内”的独特风貌。“三山一水”成为榕城主要标志,故福州亦称“三山”。

市树榕树

福州植榕,古已成风。特别是北宋时期,太守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满城绿荫,暑不张盖”,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称。榕树四季常青、枝荣叶茂、雄伟挺拔、生机盎然,象征着福州城市精神风貌。

福州城区有古榕树近千株,其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誉为福州第一大榕,相传是北宋冶平年间三位武官在此练武时植下的,树高20米,树冠地面投影面积达1330多平方米。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命名榕树为市树。

市花茉莉花

福州特产,产量和质量都居中国之首。宋时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福州城郊有许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园。它象征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播。以茉莉花薰制的福建茉莉花茶亦久负盛名,远销海内外。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命名茉莉花为市花。

十大名片

福州“十大名片”评选活动始于2006年12月18日,2007年4月28日活动结果揭晓,分别是: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林则徐、三山两塔一条江、鼓山、闽剧、温泉、寿山石、昙石山文化遗址、青云山。

民间习俗

福州民间习俗可分为节俗、婚丧寿事俗、乡俗、食俗、穿戴俗五大类别,主要有闹花灯、踩高跷、舞龙灯、舞狮子、赛龙舟、登高等民俗活动。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传”(福州俗语),因鸭蛋与福州话发音“压浪”谐音,渔民出海祈求没有风浪,也有“压乱”的意思,故福州人称它为“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饯行、过九(虚龄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胃口越来越小,厨师们以鹌鹑蛋、鸽蛋代之,这样既细雅,又有原意,逐渐成为一种新俗。况且鹌鹑与安全谐音,颇有意义,很快被群众接受。

福州传统有个“拗九节”,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县仍保持此俗,但城区的“拗九节”却渐渐被“母亲节”所代替,一到这个节,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楼里也可以看到为父母亲而设的宴席。

食俗

闽菜世界闻名,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当地的风味小吃有鱼丸、拌面、肉燕、虾酥、蛎饼、光饼、鼎边糊、春卷、炒粉、福州线面等数十余种。

福州菜是闽菜的代表,闽菜有“福州菜香飘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之称。选料精致,刀工严密谨慎;讲究火候,注重调汤;喜用佐料,口味多变,显示了两大光鲜特征:一为刀工灵巧高明,寓趣于味,素有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较为有名的菜品如炒螺片。二为汤菜众多,变化多种多样,素有“一汤十变”之说。著名汤品如历史悠久的佛跳墙,有“坛起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美誉。其中以聚春园佛跳墙最为有名。

福州五大代表菜:佛跳墙、鸡汤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鸡。

五碗代表:太极芋泥、锅边糊、肉丸、鱼丸、肉燕。

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面筋、豆腐皮、豆腐筋、冬笋、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为原料,加工巧妙,烹制有方,味道很不错。福州许多寺庙、莱馆都经营素菜,其中以鼓山涌泉寺的素菜最为著名。名素菜有“南海金莲”、“半月沉江”、“石鼓三鲜”、“涌泉三丝”等30多种。

昙石山文化

因昙石山古人类遗址而名。遗址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实物最多的史前古人类文化遗址。已有5000多年的昙石山文化,堪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比,并具有海洋文明独特而鲜明的特征。1954年发现昙石山文化遗址以来,已先后进行了8次考古挖掘,出土了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陶灯等一批重要文物。

船政文化

指晚清福建船政兴办时期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同治四年(1866年)创办于福州马尾的福建船政,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中国近代工业、科技、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在其兴办的40多年里,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活动,推动了近代中国造船、冶金、电信、铁路、飞机制造等新式工业的诞生与发展,并在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留下了丰硕的思想文化成果。

“三坊七巷”文化

源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格局形成于唐代后叶,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叶发展到了鼎盛,总占地约45公顷,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坊坊相连、巷巷相通,粉墙黛瓦、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许多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

寿山石文化

寿山石文化以寿山石雕为载体。出产于福州晋安区寿山乡的寿山石是上等雕刻彩石。

闽剧

闽剧又称“福州戏”。明代,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福州方言戏曲逐渐兴起。清光绪初到辛亥革命前后,称“闽班”。民国十三年(1924年),郑振铎出版传统剧目《紫玉钗》等,正式以“闽剧”取代了“闽班”的称号。

评话

评话是福州地区主要曲艺品种,讲究唱、说、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誉。

十番

十番原名“协欢”,意为声协和而成欢,是福州主要地方乐曲之一,由民间龙灯舞演变发展而来,曲调悠扬动听。

宗教文化

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地藏寺、万福寺、雪峰寺),为全国城市之最,福州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最多的城市。

福州保留着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遗存。三国时期,佛教就已传入福州。五代,福州有了“佛国”之称。福州开元寺是福州市现存最古老的寺院,始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距今有近1500年的历史。福州另一佛教寺院——鼓山涌泉寺的历史亦可追溯至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福州南门兜有一座清真寺,其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从清真寺内保存的明、清碑记大致可以了解当时福州伊斯兰教传播、发展的状况。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来到福州传教。10年后,福州城内已有教徒百人。福州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是南台岛的泛船浦天主教堂(建于公元1868年)。

地方特产

福州十邑十个县的特产名产丰富,有“茶笋山木之饶遍天下”、“鱼盐蜃蛤匹富齐青”、“两信潮生海接天,鱼虾入市不论钱”(《福建通志》)之称。拥有龙眼、荔枝、柑桔、橄榄、芙蓉李、茶叶、香菇、竹笋、莲子,鱼、虾、螺、蚌、麂、雉、鹧鸪、石鳞、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等特产或名产。福州软木画、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平潭贝雕,其中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被誉为“榕城三绝”。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

寿山石雕

软木画

福州角梳

福州脱胎漆器

福州纸伞

福州橄榄

风景名胜

福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山、名寺、名园、名居繁多,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风貌。福州市著名的历史古迹有150多处,其中三坊七巷、林则徐墓、福州华林寺、乌塔、马尾船政遗址、福清弥勒岩、昙石山文化遗址、罗源陈太尉宫等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华林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琊王德政碑”、李阳冰乌山摩崖石刻、记载明代郑和航海史料的“天妃灵应之记碑”。

南后街

衣锦坊水榭戏台

镇海楼

乌塔

白塔

西禅寺

林则徐出生地

冰心故居

马尾罗星塔

亭江炮台旧址

福建私立协和大学旧址

闽王祠

濂江书院

屏山

十八重溪

著名人物

福州是产生进士(4100多人)、状元(31人)和“两院”院士(67人)最多的地区之一。宋、明、清3个朝代,福州籍进士就达3632人,其中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州府的前列。福州又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从清朝到民国先后13任海军总长、次长、总司令为福州人囊括。

1991年,国家对近现代中国杰出专家学者所作的统计中,福州籍53人,中科院福州籍的学部委员、院士47人,均列中国各地区的前茅。截至2010年11月,福建籍及在福建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达133人(其中,严恺、闵桂荣为两院院士),居全国第三位,位列江浙之后。

古代部分人物

无诸

董奉

隐元

王审知

黄龟年

陈襄

蔡襄

郑善夫

林瀚

谢肇淛

张元干

沈绍安

近现代部分人物

林则徐

陈景润

沈葆桢

吴石

黄乃裳

梁章钜

林觉民

林森

严复

林纾

刘步蟾

庐隐

陈绍宽

林徽因

林祥谦

李俨

郑振铎

侯德榜

张钰哲

邓拓

郑天挺

林如高

萨镇冰

冰心

高士其

高鲁

陈子奋

萨本栋

当代部分人物

陈彪

吴清源

吴孟超

郑敏

谢冕

陈赫

陈凯歌

李炜

黄珊汕

林锴

林妙可

林志颖

严恺

郑罗茜

江祖平

陈浩民

萧蔷

陈茹玉

欧豪

曹德旺

秦巴美好江山,携手与您共创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