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180万新组屋亮瞎眼,客厅打羽毛球了解一下~

万事通说

180万新币的超大组屋强势转售,谁给了“二合一”组屋寒冬?

最近新加坡房市的一则求售广告,在网上引发普遍的关注。一套相连式组屋标出了180万新币(900万人民币)的价格,不仅价格高得令人咋舌,还意外引发了大众对“二合一”组屋的担忧和思考。
啥是新加坡“二合一”组屋
新加坡的“二合一”组屋简单理解就是“大”组屋,比如开头提到的180万的组屋,它虽是组屋,但拥有7个独立房间,所以它又被称为组屋中的豪华别墅。

“二合一”组屋主要分为两类:
1.是由政府改建,把一个三房式组屋单位与另一个三房或四房式组屋单位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霸级”组屋单位(jumbo flat)。
2.是屋主透过公开市场购买比邻三房式或更小单位,并把它们连在一起的相连组屋单位(adjoined flat)。
截至今年5月,“二合一”大型组屋在新加坡当地有超过5500个,其中约2900个霸级组屋单位,以及2650个相连组屋单位。
“大”组屋就有大回报,售卖的“二合一”组屋中曾创下了98万8000元的最高转售价。

“二合一”组屋的前世今生
其说到新加坡的“二合一”组屋,就不得不提到新加坡建屋局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1989年,新加坡房产陷入一个小低迷期,大众对三房式组屋需求不再那么旺盛。
建屋局为了刺激消费,适应家庭人口越来越多的状况,便对兀兰、义顺、淡滨尼、裕廊东和勿洛等地的此类组屋进行“大改造”。

于是,以政府为主导的霸级组屋便应运而生,多数位于兀兰,面积也多介于147至199平方公尺之间,比现在一般的五房式还要大。
此外,建屋局也在1993年初推出“毗邻改装计划”,让三房式或更小组屋屋主透过公开市场购买比邻的三房式或更小组屋单位,以改装成更大单位。
而这类由政府引导、屋主主导的相连组屋也悍然竖起。它们大多位于宏茂桥、女皇镇和红山市镇。
这样改装而成的大型组屋,在当时确实有效地适应了需求,刺激了房产的持续发展。

“二合一”组屋遭遇寒冬
最近,大型组屋好像遇到了销售寒冬,拥有的想倒手,在售的卖不出去。
截至今年5月,建屋局共收到3600份霸级组屋的转售申请
其中,位于义顺的一处187平方公尺的组屋被以88万3000新元(441.5万人民币)转售。最低的转售价是在兀兰的一个147平方公尺的组屋单位,转售价也高达28万5000新元(142.5万人民币)。

除了霸级组屋呈现出抛售的状态,同一时期,当局也接到1400个相连组屋的转售申请。最高转售价是一个位于荷兰通道的单位,成交价为98万8000新元(494万人民币)。

不仅是转售量提高了,据新加坡房地产联合交易网(SRX)数据显示,霸级组屋的交易量也在这10年间呈现出明显的减缓趋势,从2008年的139宗减至去年的88宗。
综合各种数据,网友判断大型组屋已经不再成为大众需求的热点,遭遇了销售的“寒冬”。

遭遇寒冬的原因
而这种猜测,也被房地产分析师证实。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需求不再旺盛,供给明显大于需求。而需求的减少,也和新加坡当地的人口问题密切相关。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人口的出生率一直走低,成为全球新生婴儿最少的国家之一(文章参见:新加坡放宽PR、公民政策!准总理:还差100万人~)。

ERA产业研究咨询部主管麦俊荣说:“随着本地的人口结构不断改变,现在的大家庭也少了,对这类单位的需求应该也少了。这或许是有些这类组屋转售价较低的原因。”
除了需求,地理位置上的受限也成为了大型组屋销售的拦路虎。就比如相同面积的相连组屋要比霸级组屋的转售价高,也是受地点位置影响的体现。
所以针对以上分析,有专家判断,大型组屋面临的“寒冬”这才刚只是个开始,大型组屋的需求会持续走低。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曾说,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较量,主要看这个国家的人才结构和人口结构。

新加坡每年的移民乐观,所以吸引人才这个方面不用担心,但新加坡人口结构问题带来的弊端也逐一显现,房产上面如此,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面对大型组屋组屋面临的寒冬,看完文章的你,又有何种观点呢?欢迎“写留言”告诉万事通哦~

1 新元 = 5.08612 人民币1 人民币 = 0.196614 新元(*截稿前更新)

新加坡实时巴士上线啦~

猛戳下图,获得更多最新打折讯息!

加个“星标”,不错过新加坡万事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