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智慧城市”要解决城市的真正困难

2021年5月开始,新加坡麦里芝水库上空出现了无人机,这在对无人机空域管制严格的新加坡并不常见。

蓄水库对淡水资源贫乏的新加坡十分重要,包括麦里芝在内的十七个水库附近往往雨林密布,秀丽景色让他们成为新加坡人休闲常去的地方。监测水质、水库藻类生长程度、防止非法垂钓等等都需要工作人员定期巡逻。按照新加坡供水局的估算,包括麦里芝水库在内的六个水库一年需要7200个工时来完成这些任务。从去年开始,政府在六个水库分别设置了一台装备着相机和遥感系统,工作人员无需再巡逻各处,只需要在无人机发现特定地点需要处理或进一步调查时前往即可,且一个驾驶员可以同时操作多台无人机,一年可节省5000个工时。

同样和水资源相关,负责新加坡水电供应的SP Group计划从今年初开始为多个地区的商业和民用建筑试行推广智能水表。目前,新加坡一共有160万个水表,每两个月就需要人工上门抄表计费,智能水表将使用户能在客户端实时了解消耗量,并及时发现漏水事故。按照计划,到2023年将会有30万个智能水表投入使用,最终目标是更换全岛所有水表。

走向智能化的不止是水电这样的基础设施。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系统下辖的部分图书馆现在有了一个安装着感应器和视频投影的特殊房间供小朋友听故事。当故事中提到老虎时,讲故事的老师会做出一个手势,感应器侦测到之后就会在墙上投射出一只老虎并发出咆哮声,让小朋友能够有沉浸式的全息体验。除了体感设备,图书馆也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数字和自动化技术来提升效率和优化阅读和学习的体验,例如在图书馆后台,人工智能信息系统会分析每位会员的地理位置,不仅用于判断读者需要多久才能到达最近的图书馆,还会为未来新的图书馆选址提供决策参考。

在新加坡各个角落发生的这一切,都是该国正在推行的“智慧国”战略的一部分。2021年10月,新加坡凭借医疗、就业、教育和防疫等领域的优异表现,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联合发布的“智能城市指数”调查中再度蝉联智能城市榜首,领先于紧随其后的瑞士苏黎世和挪威奥斯陆。

智慧国:为政府治理赋能

根据新加坡政府智慧国资讯与行政办公室的文件《智慧国:前路》,新加坡对智慧国的定义是“通过技术为国民无缝赋能,让人民提供令人激动的机会,让他们拥有更充实、更有意义的生活;提高商业的生产力并抓住数字经济中的新机会;在国家层面,和国际社会的伙伴一道为商业和人民提供跨越国境的数字解决方案并惠及大众。”

新加坡对于数字技术带来的发展机会关注已久。数字革命对各国都是机会,但对自然资源匮乏、国境狭小的新加坡来说,这一机会的意义不亚于过去几十年以来的全球化浪潮。

2006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提出为期十年的“智慧国2015计划”,以“连接(connect)”、收集(collect)和理解(comprehend)概括智慧国的理念,目标是建立一个安全、高速、经济且具有扩展性的全国通讯基础设施(连接)、通过遍布全国的传感器网络获取更理想的实时数据并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匿名化保护、管理以及适当进行分享(收集),最终通过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更好地预测民众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理解);按计划,新加坡政府将投资40亿新币(约200亿人民币)充分利用通讯与信息技术提高新加坡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将新加坡打造为“一个智慧、全球化的城市。

最终,“智慧国2015”计划在2014年提前达成目标,政府继而宣布成立智慧国办公室推动升级版“智慧国2025计划”,成为全球首个政府统筹的智慧国家发展蓝图。

按照政府最新的规划,整个战略包括三大支柱、六个领域,以及一批国家战略项目。

三大支柱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旨在确保国民有渠道和能力获得政府的在线服务,这包括进行数字教育,并在大企业的支持下为低收入家庭购买电脑提供补贴等。数字政府通过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数字身份项目即 SingPass和CorpPass,为民众与企业接入政府在线服务建立平台,纳税、健康信息、养老金账户灌流、牌照申请等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数字经济是转型现有的经济产业,促进发展新的基于数字科技的新产业体系,发展如网络安全这类的下一代数字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三大支柱之下是具体的六个领域:让健康保障体系的重点从“保障”前移到“健康”,让民众拥有更强的能力掌控自己的健康状况;利用技术促进学习的自我驱动和合作,通过更先进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自动化帮助教育者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领域;将未来的交通规划和运营建立在数据分析、智能系统、自动驾驶车辆的基础上,优化道路和交通体系,实现更舒适、更清洁的公共和私人交通;通过传感器和智能系统提高市政服务质量,节约能源和资源,让家居生活更加安全、舒适和可持续;发展金融科技提升用户体验,让贸易融资变得更有效率,在加强监管的同时降低合规成本,进一步巩固新加坡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六大领域的基础上,政府还推动了一批国家级战略项目从基础设施层面为发展智慧国打造发展条件,包括面向个人和企业的电子支付、渗透进入生活方方面面的智能传感平台、国家数字身份证等项目。

“我不太清楚智慧国到底是什么,但现在和政府打交道的事情都可以在网上办了,如果这是智慧国的意思,那我觉得政府做得很好,”一位从马来西亚移民到新加坡二十多年的陈先生对《中国东盟报道》记者表示。

在提升本国的数字服务和治理并抓住经济发展机会外,在新加坡的国家-城市模式下,智慧国的战略意义显然还不局限于国境之内。

“我们希望现在做的事不仅是帮助新加坡,更能帮到整个东南亚,现在我们正在致力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就像新时代的自由贸易协定,它既会覆盖如数据安全、数字标准这样的传统信息产业,也会包括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兴技术领域,”李显龙在2019年智慧国峰会上表示。

政府参与的度

在整个智慧国战略设计和执行中,政府显然是主要推动者,但设计者希望的远不止于此。

“在新加坡,我们不认为应该把所有事情交给市场来解决,但我们也不认为政府应该做所有事情并挤占私营企业的空间。我们认为政府应该扮演一个积极的赋能角色,为私营企业提供基础,让人民一起来参与创新和共创,”外交部长维文在2020年底的一次演讲中表示。

政府在多个文件和场合中均提到民众和企业的参与对于实现智慧国至关重要。而要与企业共建,数据开源是关键。

新加坡政府从2011年就开始建立数据开源平台,现在已经对社会开放经济、教育、环境、金融、健康、基础设施、社会、技术、交通共9个领域的政府数据,为开发人员提供从天气污染信息到出租车信息在内的14个API数据接口,公司或者个人开发者只要通过API接口就能开发比如出租车预定或者停车位实时更新这样的手机应用。

除了数据开源,政府还利用不同平台支持企业发展数字能力。以人工智能为例,在政府的战略指导下,包括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在内的多家政府背景机构为企业提供AI解决方法,帮助企业发掘利用AI技术解决实际业务困难的机会,并从技术、知识、项目管理以及资金等多方面提供支持。

但即使有了执政者的决心和基础平台的搭建,要在发展智慧国的过程中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是并非易事。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政府还未能让公众真正清楚智慧国到底要建成什么样,缺乏一个可以清晰传递给大众的成功故事。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势必需要发挥推手的作用,但政府越努力,却越有可能将私营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边缘化。

为市民解决问题是关键

“当我们提到智慧城市的时候,我们经常想到的是先进技术,比如智能医疗、智慧建筑或者智慧交通。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牢记智慧城市不只是关于运用最新的技术,而是确保我们去解决城市面临的真正困难,去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商业的繁荣,”新加坡负责智慧国战略的传播与信息部部长杨莉明(Josephine Teo)在2021年底的一次演讲中表示。

在新加坡的智慧国战略中,被反复提及的是人,如何从技术最终使用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关系到战略之下每个产品的成败。

△ 2021年4月6日,新加坡推出的自动送货机器人Camello正在送货。

App “Moments of Life”的演变就是例子。这一应用最初是用于简化新加坡年轻的父母在婴儿出生后登记出生信息和接种记录的流程。按照政府最初的计划,政府服务的应用程序应该按照人口的特定来区分,老年人、工作的成年人、父母都会有自己特定的应用。这一路径在技术人员看来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一个只有有限功能的应用设计和开发时间更短,迭代速度更快。

但很快产品团队就意识到了错误,因为一个用户可能既是父亲,又是有车族,每天朝九晚五工作,周末又去参加义工。按照最初的逻辑,一个人就需要下载六到十个不同的政府应用才能办理生活中的各类手续,而在2019年5月时,一共有170个左右和政府相关的应用,这从用户体验和政府管理应用的角度都是挑战。因此产品开发团队调整策略,在国家级项目的推动下,2020年9月这一应用更名为“LifeSG”,将所有政府服务全部集成到一个界面,为用户提供便捷体验。

对人的重视,还体现在衡量整个智慧国进展的指标当中。“民众对政府数字服务的满意度”、“企业对政府数字服务满意度”、“提供电子支付的政府服务的比例”、“一站式政府服务的比例”等关键指标都是以为民众和企业提供便捷为导向。基于政府披露的数据看,主要指标在2023年达到目标应为大概率事件。NewsAsia2021年也报道,近半数新加坡受访者认为政府现在提供了更好的数字体验,56%的受访者相信政府能够保证他们的个人信息安全。

在决策者眼中,人不单是“智慧国”规划的受益者,更是支撑整个战略成功的重要支柱。

战略规划提出个人需要做出两个关键转变:一是改变过去一次教育定终身的模式,个人应该有终身学习和提升技能的态度。二是个人应该转变角色,从数字技术的使用者转为贡献者或合作创造者,需要积极地使用数字技术去改变所在的社区。

新加坡NETS支付机构的首席执行官Jeffrey Goh表示:“除了技术之外,智慧国还需要智慧的人,它需要包括每一个新加坡人。”

△ 新加坡智慧国办公室派出名为Smart City Builder的卡车,到各个社区为居民讲解如何在线上使用政府服务。

在这一背景下,新加坡政府、教育机构、私营企业都参与到提高民众对数字产品的使用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中。有初创企业针对15-25岁的年轻人请来行业内专家培训数字营销和UI设计;有社区组织课程教会年长者在网络上分辨信息真假和学习常用的手机应用;有关注社区的企业在学校内组织工作坊帮助学生利用数码技术创造艺术作品和学习如何在网上与人相处。为提高民众对智慧国以及数字技术的认知程度,智慧国办公室还专门推出了一辆名为Smart Nation Builder的卡车,开到各个社区为居民讲解如何在线上使用政府服务,让他们体验互动技术,同时搜集民众使用各种在线服务的反馈意见。

在新加坡东部的Bedok社区中心,记者看到政府设立在这里的数码转型援助站,虽然是雨天,但还是有不少长者在这里等待工作人员为他们指导如何使用数字服务。

“现在大家都在网上办事,不学就落伍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长者对记者表示。

一位新加坡政府下辖的职业大专学校的教师向本刊记者介绍,和几年前相比,现在学校的和数字技术相关的课程明显变多,而且许多课程涉及的项目都会鼓励学生和社区建立联系,以便利用学到的知识来帮助社区。

挑战:安全与普惠

数据和网络安全,是新加坡智慧国战略绕不开的挑战。据CAN在去年7月的报道,政府在2020财年总共发生108次数据事故,比2019年多了33起。虽然事故中没有高风险案例,但还是为数据安全敲响了警钟。

“网络安全在我看来就是智慧国这枚硬币的另一面,”外交部长维文在一次演讲中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从2013年推出网络安全五年计划以来,新加坡政府就一直在加强这方面的防护,2015年网络安全局成立,2018年议会通过网络安全法案,同年10月金融管理局修改金融机构的外包指引,这些都旨在加强对个人数据和网络安全的保护。

和数据安全相关的还有民众对个人数据被政府滥用的担忧,公众在智慧国的推进过程中开始关注“数据到哪去”和“给谁用”,呼吁发布公开透明的报告和实施严格监督。

仅拿合力追踪软件来说,它能够记录使用者的行动轨迹和接触人群,而受疫情原因匆匆开发并推广使用的新加坡政府一直未能向民众讲解政府将如何使用、保护和储存数据,仅宣称“数据只用于病例接触者追踪”;后来,又因为被发现警方可通过刑事诉讼法直接索取数据被认为侵犯民众隐私和滥权引起社会不满,维文最终出面为政府未尽告知义务而公开道歉。

另一挑战是数字知沟。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群体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群体更快地获得和利用新技术,因此技术越发展,不同社会群体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21年发布的一份调研结果显示,虽然市民对政府的数字化服务整体评价积极,但数字知沟存在于低收入群体以及年轻人和年长群体中。低收入群体对政府数字化服务的满意度比高收入群体低接近30%,且因收入造成的知沟也大于包括中美在内的全球其他主要国家。从年纪来看,年轻人群体不满意政府在线服务的用户体验和部分服务缺失,老年人群体则对服务的实时支持程度表示不满,同时对政府如何使用和储存个人数据表示怀疑。

“为了让人民安居乐业,我们必须掌握并利用好技术,一方面对技术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大胆地去尝试和开拓新的领域,”李显龙在2019年时表示。

撰文:章涛、廖博闻责编:袁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