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公共场所呈新貌,防疫标识一看就懂

■口述:米菲 整理:吴越 所在地:新加坡 保持审慎态度 不能随意串门 我在一家地产投行工作,到新加坡生活刚满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新加坡政府一直密切关注着境内外疫情的情况,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及时改进防控力度与防控措施。 新加坡樟宜机场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这意味着新加坡“外防输入”的压力非常大。从2月份起,新加坡对于人员入境就采取了措施。从境外出差、探亲欲返回新加坡的人士,必须先通过公司发邮件向卫生部门报告申请入境,在得到批准之后才可以购买机票,随后把收到的邮件作为凭证入境。如果未经批准而贸然购买机票返回,会被拒绝入境。 3月全球疫情加剧蔓延后,新加坡的政策进一步收紧,规定只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以及持医疗行业与运输行业工作签证的人士才可入境。外国短期访客也不能在新加坡转机。 4月8日,新加坡又更新了政策,规定从9日起,所有从国外返新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长期证件持有者,都须在政府特别安排的设施进行14天自我隔离,遵守居家通知条例。 新加坡对于境内人员的流动限制,也经历了变化的过程。3月,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出行还没有受到多大的限制。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只需要与他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便可。两周前,政府更新了口径,把除了超市、医院、银行等必要性开放场所之外的商业设施和办公场所都关闭,我也因此开始了居家办公的日子。上周,政府又有了新规定,强调人们应该待在自己家里,不能随意串门。 对于人口密集的新加坡来说,这样审慎的疫情防控态度与方式实属必要。 方便独居老人 熟食中心依旧营业 各种防控举措出台后,新加坡的公共场所也迅速变了样。 这里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民众出行大多依赖地铁与公交车。如今,一走进地铁站,就可以看见提示人们保持安全距离的告示。车厢内,哪些座位可以坐、哪些座位应当空着、哪里是合适的站立点,都被地铁运营方用贴纸清晰地标记了出来,乘客们一看就能明白。公交车上也是如此。为保持安全距离而被空出的座位,都被贴了醒目的标记。 开在繁华商业街和大型商场的餐饮店铺都已经关闭,但为了照顾到独居老人和不便做饭的家庭的需要,熟食中心依然营业。这类熟食中心是由政府兴建的室外开放式饮食集中地,售卖的食品物美价廉、种类繁多,以东南亚熟食以及饮品为主,它们通常位于组屋或交通交会处附近,深受民众欢迎。目前熟食中心已经取消堂食,所有人都只能把食物打包回家食用。警察会时不时地巡逻查看,确保大家遵守规定。 我在新加坡居住的是共管式独立产权公寓(condo)。这种公寓和新加坡组屋不同,小区都是封闭式管理,公共配套设施也更为完善。疫情当前,公寓管理方也加大了清洁工作的力度,每天进进出出时,经常能看到打扫人员正在对公共设施进行消毒、清洁。出入口放置了消毒液,接触了门把手之后,人们可以自行取用消毒。高层公寓的电梯使用率很高,在电梯等候处的地面,管理方贴好了标识线,引导人们排队站立。电梯内部地面也被贴纸划分成不同的格子区域,人们一般都会站在4个角上,安静“面壁”。 虽然政府号召人们居家,但若是大家想要到公园里运动,目前还是可以的。新加坡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社区公园,只要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还是能够尽情活动筋骨。不过,政府特别建议老年人最好不要出门,以免增加感染概率。另外,运动时,大家最好各跑各的,不要和朋友“偶遇”,不然有可能被认为是聚集运动。 保障工资发放 政府拨款补贴 总体来说,新加坡超市食品、日用品的供应稳定而充足,我每次去超市购物时,基本都能买到所需物品。政府也一直劝慰民众不要进行恐慌性购买,或是盲目囤积货物。 比较难买的是口罩。我很早之前便开始外出戴口罩,但疫情刚刚发生时,新加坡政府并不建议民众佩戴口罩。当时,政府给每个家庭都发了4只口罩,人们可以到社区免费领取。但口罩的包装袋上印着的宣传标语告诉人们,只有在觉得身体不舒服时,才建议戴上口罩。最近,公共场所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出门戴口罩也成了人人应该遵守的规范。前几天也有新闻称,一些菜市场已经实行了戴口罩者才能入内的规定。新加坡运输部也表示,很快将实行不戴口罩不能乘坐公共交通的规定。 走在路上,除了行人大幅减少之外,并不会感到这里的生活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人们的心态也都保持得很好。对于那些受到疫情影响而着急营生的店铺和企业,新加坡政府多次予以拨款支持,让店主和企业主保障员工的工资发放。媒体还报道说,这个4月,年满21岁的新加坡公民都会获得600新元的一次性“同舟共济现金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