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新加坡眼”,输入“雅思”“汇款”等关键词获得相关信息。)
我七月十号在《联合早报》新汇点“四合院”发表了一篇“过路人”的文章,没想到引起很大反响。一周后有读者在早报“言论”中发表“移民与祖国”文章,提出很多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引发一些讨论也很不错,甚至线上线下都有很多不同的讨论和立场。
这种话题大家多谈可以增进了解,我认为是好事。这也引申了对新移民考量去与留的问题。我是老移民了,已在新加坡这美丽的家园生活了二十七年,可算是落地生根了。
怎么界定新或旧移民?我以国家的房屋政策作为标准,新移民要成永久居民三年后才可以买组屋。我希望社会大众不要以口音为评判标准,不是土生土长的口音就当是新移民,因为乡音难改,长大后才移民过来的人,用香港回归中国五十年变的承諾的名言来说,其卖口言也是五十年不变。
根据2012年IPS调查显示,本土新加坡公民和新移民的思想观念还是存在着一定大的差异的,举些例子来看: 59%的新移民认为应该和邻居之间搞好关系,而同意这一观点的本土新加坡人占81%; 41%的新移民拥有讲英语的能力,而本土能讲英语的新加坡人占70%; 新移民平均花49%的时间生活在新加坡,而本土新加坡人在新加坡居住的时间大约在70%; 种种数据都显示出新移民和本土新加坡人之间的明显差距。
我们首先要认知这种差距,但我们更要明白有这差距是正常和自然的。
所以政府也常常鼓励新移民要多参与社区活动,多与本地人交流增进了解,也劝导本地人更加包容,让新移民更容易和顺利融入本地社会,成为一份子而不是限于小圈子。在家靠父母 ,出外靠朋友,所以新移民来到这真的很需要朋友。
理性上、数据和统计上,新加坡都是全球排名前列的,所以才会吸引到很多人想要移民过来,既然他们肯下決心排除万难移居到一个陌生的国度,除了要面对生活起居的衣食住行外,更要努力学习与适应文化的差异去迎接新生活,所以基本上没人想要走,其实更需要得到帮助。人是感性的,如果在这里感到不受欢迎和不被接纳,甚至是被歧视和排斥的话才会有离心。
我希望民众不要太相信网络上抹黑新移民的报道,从而对新移民产生负面的情绪和观感甚至偏见,一竹杆也不应打翻一船人。
我更希望新移民入乡要随俗,入境要问禁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不要太自我而忽略本地人的感受。 也不要相信误导新加坡的移民政策很宽松,其实要拿这里的永居和公民身份是极度困难的。
去与留的考量其实很简单,这好比夫妻关系。每一对夫妻结婚时都不会想离婚,只想幸福快乐的白头到老共度一生甚至是三生。比喻说绝大多数的婚姻双方都是本地人,应该不会有文化差异,但也会因为生长和教育背景不同,而在思想和行为上有差距而导致矛盾和磨擦对吗?更何况是来自江湖外“星”人??
但我确信只要用爱心去互相尊重和包容,多去欣赏对方的优点而不是集中去找缺点去攻擊或太执着据理力争去否定对方的话就会开心结果和皆大欢喜。
我常常祝愿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也祝愿新移民在这里开枝散叶,提高"生产力"并感恩社会。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主动和积极与政府及各民间团体合作,深入了解社会所需,多关怀及帮助弱势人士,多做一些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发挥正能量。如果我们不求回报的付出,本地老百姓和上天都会眷顾的,就能体现新加坡的价值观正如新加坡的信约: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团结一致,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
我希望新移民都好像我们祖辈和建国一代一样,继续为新加坡作出贡献共同打造新加坡为我们安居乐业,世代相传的美好家园。
(作者:陈文平)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新加坡最大的自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