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青少年自杀率升高50%,芬兰孩子快乐中学习:成功教育究竟是什么样?

8612222f1de2b86ff77520ef8ef8bf3f.gif

马主任有话说

虽然文中并没有明确表示哪种教育更好。但是两种教育结果显然已经非常清楚:芬兰的快乐教育同样教育出大批的优秀人才。一点都不逊色严厉教育下的新加坡。

其实快乐教育常常被人误解为不教育,任由孩子自己发展的望天收。是不负责任的盲目乐观的瞎胡闹。其实这是完全不理解快乐教育。快乐教育的本质是顺应人性,顺应人的自然发展规律。顺水推舟,四两拨千斤。

我们看到很多崇尚快乐教育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同样可以上名校同样能取得世俗的成功。比如尹建莉老师比如陈美龄。

严厉教育的因果逻辑是有付出才会有回报。付出越多回报越大。这个逻辑似乎无可厚非。但是事实证明,严厉教育有各种副作用。比如文中提到的自杀率。

严厉教育常常忽略了教育对象是个活生生的人,而把对象当成一个任凭处置的物。

严厉教育如逆水行舟,事倍功半。

如果只拿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结果来比较,严厉教育也并没有明显优势。

孰优孰劣,显而易见。

马主任:家长们口中的“妇女主任”马迪,尹建莉父母学堂金牌讲师。

在你心目中,最好的教育是什么样子?有人可能会谈及近年来大热的芬兰,孩子学得轻松快乐,在各类国际教育水准评比中的表现,也丝毫不落于人后。

有人可能会提到亚洲模式的典例如中国、韩国、新加坡,尤其是新加坡,这个资源匮乏的小国,早已在最新的PISA结果(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中荣登冠军宝座。

5c4890bd1e9d62eca6206c8c4965e2f7.jpeg

PISA每三年举行一次

最近一次公布的成果是在2016年底

新加坡在数学、阅读、科学三项中均拔得头筹

(图片截取自网络)

其实,如果仅考虑PISA成绩,芬兰也好新加坡也罢,都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新加坡能轻而易举地夺冠;而芬兰也很少跌出过前几名,更是欧美地区的“老大哥”。

有意思的是,分别作为东西方教育模式的极致体现,新加坡与芬兰却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一个紧一个松,一个严肃一个自由,一个应试教育一个素质教育。

d515105287be247d0d21056e0d6b31b0.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但这两种“相克”的模式,却偏偏催生出了不相上下的好结果。这也让人难免迷茫:这到底咋回事?所以到底哪种路径才更优秀?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国台湾地区专门制作了一档纪录片《未来学校》,别出心裁地比较了这两个在教育上都“很有两把刷子”的国家,想看看哪种才更接近未来教育的模样。

2a2e334ffe08cb10c6e29d18ee4218a5.jpeg

纪录片《未来学校》

事实上,真的要让它们一决高下也很难。但在比较与借鉴中,我们会发现,每个模式各有各的土壤与优劣,而最好的教育在核心与精神层面都彼此相通,“和而不同”。

e6be79c6c330dec93dd646db4113d1fd.png

新加坡:分流与补习

2016年5月的某个早晨,一个11岁的新加坡男孩,从自己17楼的家中坠落身亡。

死因,是自杀。

aa97734c049f5eed95c772f43a602c4a.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而就在事发一年以前,又有27名十几岁的新加坡小学生,结伴在某个小岛上自杀。这些让人唏嘘的悲惨事件,折射出的是新加坡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自杀率——仅在2015年,自杀率就升高了50%。每年,还有三千名无助的孩子会拨通自杀防治专线SOS。

1ac85c3a35badf33d0bd8db2f07e62bc.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与此同时,新加坡学生却因在PISA测试中一举夺魁而获得世界各国的关注。

拿到PISA冠军并不难,难得的是,数学、阅读、科学三项样样都卓越,甚至有国际教育组织测评,说新加坡孩子的学业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整整领先了两个学年。

aa18e5da787676088d02b4b0f338a725.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这个面积只有洛杉矶一半的岛国,似乎拥有最强的教育体系和最精英的孩子,如果不考虑飙升的自杀率,相信它会是有志于教育改革的国度,尤其是东亚国家的效仿对象。

而新加坡的教育特色,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盛行半个世纪的严格分流制度。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曾经写过穷人和富人的差距由小学就决定?领跑全球的教育强国新加坡迎来“大地震”,背后原因发人深省。

小学毕业后的考初中,基本上决定了未来二十年的人生走向,最牛的孩子一路进入精英中学,相当于半只脚踏进了最强高等学府的大门;最差的孩子则被安排至技校,以顺利毕业、找到体力劳动工作为目标。

417439c8ec0469e74bc65e61c960e72a.jpeg

图片来源于央视纪录片

《无声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读》

小升初后的分流层层交叠,孩子们被按照学业成绩分别被录取进各自对应的位置。

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新加坡都奉行着这种制度,并坚持着分流的“不可逆”。

一位新加坡的教育学者表示,分流机制其实与整体国情有着莫大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坏事。由于国家天然资源匮乏,因此唯有将最优质的资源倾斜至全国最优秀的人身上,才能保证效益的最大化。

f442e3b6089d9a01ab900cee69cfd13b.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会安然待在属于自己的位置,虽然得不到体制的倾斜与照顾,但他们的“牺牲”恰恰促成了精英群体的巩固。

纪录片中,把这种一度盛行的小升初分流机制,总结为新加坡教育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卓越的实用主义”。

0159a1dc80164f69dfd55a0636c84a0d.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它可以是全国最优秀的个体、最聪明的头脑的摇篮,这撮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一定具有碾压他人的绝对性优势。

但另一方面,分流也在无形中强化了重视教育、彼此竞争的氛围,仅仅是小学的孩子,都已具有要在考试中拼个你死我活的觉悟。

b7673e54df680bc0af0770571f33af11.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在一间补习教室里,老师询问孩子们,如果没有小升初,大家会想好好学习吗?

在一片微弱而犹疑的“不想”声中,说“想”的孩子,还是占据了教室里的大多数。

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给出了十分通透的答案:“现实就是,小升初会决定未来。”

6e5ac5f1f9ade5c91c19bc1d84e5bf76.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孩子们异常的早慧对应着新加坡另一显著的教育特色,那就是堪比我国衡水中学应对高考般的拼命与努力。紧张的课堂、课后的补习、繁重的作业…… 投胎在新加坡,从上小学以来就步入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旅程。

659241de978886ce4bf23c0897148234.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在镜头下,一个典型新加坡小学生的一天是这样的——早晨七点半上学,晚上六点至七点放学后参加补习班,下课后回家写双份作业(学校一份,补习班一份),忙至深夜。

eb7b02cc892c0c05bd6a8a8f9ae32251.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累,难以言喻的累”,是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心声。陪读的家长也对此颇多怨言,但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他们不得不竭尽全力。

新加坡补习班的数量在过去十年间翻了两倍,就是家长们焦虑情绪的最好印证。

212d18628a1371a62fc4b2ce4ec6dec7.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分流机制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催化了补习产业的繁荣,但事实上,它们的存在也反过来更加巩固了分流。

5520256c38d80091430477dd3b5c40bb.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由于补习现象的普遍,学校往往默认学生们自己课后已经上过补习班、做过作业,于是便进一步增加校内课业与考试的难度。

但问题是,无力参加补习的孩子,便愈发被难上加难的学业折磨得体无完肤,等到分流考试来临,便自然而然地滑落至底层。

44ff7b0d7b9f93c3f467d83c86fe3961.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分流与补习,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

当它被抛掷空中,伴随的是愈发固化的群体分流与日益焦灼的比拼情绪。硬币落地那一刻,有人赢了,顺利迈进梦寐以求的名校;也有人输了,被迫接纳低人一等的命运。

最惨的是被压抑至自尽的孩子,再无机会。

5e34413f04e4bfbf2b674774bc7f3248.png

芬兰:难以复制的快乐学习

如果说新加坡孩子过得多紧张忙碌,芬兰孩子可能就有多自由快乐;而新加坡一度盛行半个世纪的分流,在芬兰恰恰被摒弃。这个仅有几百万人口的北欧小国,拥有着全球最短的上课时间——一周五天,每天最多六小时。作业也极少,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2a51361fc2afb230a37d41958b94c4d5.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几乎每个芬兰老师都会告诉你,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孩子们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因为有研究表明,只有那些充分放松的孩子,才会在学业和认知上有更优秀的表现。

f939280dcf9ede1112d6c581bf082a49.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从出生起直到18岁成年,芬兰人一生有且仅有一次的大考,就是在升入大学之际。

在此之前,芬兰的学校里不存在考分或名次,偶有小测验,也只是为了确认学生的学习进度,而不作互相比较、彼此竞争之用。

dd04fe0a7e5d97758128e4ad4707e0d9.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芬兰的孩子,从小就在这样一种异常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长大,学习并不等同于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与探索外部的世界。

如果真的要用考试来衡量,芬兰人也无所畏惧——从2000年的第一次PISA评估开始,芬兰就一直领先于欧美各国。在2003年的几项测试中更是将全球第一第二收入囊中。

ef8f310e901eee75759bf8ded993697f.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纪录片中,一个芬兰老师这样告诉我们:

“对学习的兴趣比学习结果本身更加重要。”

他们更希望下一代能够在学习中享受人生,对于超高压力却同样取得好成绩的亚洲模式,芬兰老师表以否定。但她表示,自己很难想象有人竟然妄图在“足以毁灭人生”的环境中培养下一代的聪明才智,这不够科学。

7df8c11118aa22d75ff97a6796258294.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对于芬兰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当然有对本国模式感到骄傲的理由。他们的“快乐学习”,完全贴合本国人口少、同质性高的国情,并在另一教育特色——公平中,发扬光大。

在芬兰,不存在精英学校与普通学校之分,全国各地的孩子都能免费入读最近的学校。

教学方面数年来的积累与进步,北欧高福利体系的“兜底”,已让芬兰学校有底气说出,每所学校都是“名校”,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中得到充分的重视与伸展,实现自我。

def5f8ec583854cc56cc34d2030e8f50.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这大概是新加坡最难以想象并复刻的东西。

每周,多个国家的学习小组都会流连于芬兰的校园之内,包括日本、新加坡、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在内的考察团来得格外勤快。

芬兰师生笑称其为“学术观光业”,他们对此也早已习惯,也不吝于分享芬兰经验。

91df96a236f90ecfca36e0dd8d6fe485.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快乐学习与公平教育、师生之间平等相处、课程设置实用又有趣、注重精神品质的传授……这些都是芬兰可以教给我们的东西。

但芬兰教育的好,依旧很难完全移植。

c6f26e8bc1bcb41620f89482f7b025fe.png

好的教育,彼此相通

芬兰和新加坡是如此不同,国情天差地别,教育方法上也是南辕北辙,但都作为领跑PISA的教育强国,多次惹来热议与关注。

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新加坡模式奋发向上,精益求精,却不免带有摧残身心的风险;芬兰模式强调快乐公平,却难以复刻。

它们都分别在“效率”和“平等”层面上做到了极致,这也是纪录片想要探讨的核心——从理论上来说,那些最好的“未来学校”,一定能最大程度上平衡“效率”和“平等”要素。

那也会是未来教育工作者目光集中的焦点。

3022cb80b6850b4a8437d012dbc20e5e.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但在比较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育模式再如何不同,只要出了成果,总有相通之处。

比如两国都讲求方法的创新,新加坡的“模式数学”,遵循“具体-半具体-抽象”的学习路径,比亚洲国家传统的解题刷题又高了一个层次,目前作为高效率的数学学习方法,在60多个国家、5000多个课堂上应用。

63acaac426d5d789595d2f8e6343c1f5.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芬兰的创新在于将艺术与手工制作课程充分引入教学,鼓励孩子通过感官途径学习,让他们锻炼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技巧。

只要你能想到的在生活中出现的任何现象与话题,都可能成为一门课,供孩子们自由选择——喜剧表演、模特与摄影、烹饪、性教育乃至寻宝游戏、给T恤喷绘,应有尽有。

1a1bdae22a389c775cb38c6a60a6d46c.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再比如都对教育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每年,新加坡都会雷打不动地将国家预算的20%投入教学,今年更是破天荒地对施行50余年的小升初分流体系进行了改革。

f6270898e0e3fc07ae59f394c5c657d5.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而芬兰,成为教师需要以全国前5%的成绩考入教育学院、修完硕士、完成相应的实习考核等重重“磨难”,最后锤炼出来的是优中选优的人才,享有的是最高的社会地位。

正式入职后,也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拥有极大的自由空间,不必受制于其他外力因素。

326372ca6dfc6629dd057104298bcba4.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新加坡与芬兰当然是不同的,但教育方法的创新、对教学和教师职业的重视,却都存在于两国教育体制的精神层面中。

这足以给想向PISA强国取经的人一定的反思:无论是“寒窗苦读”的东方模式还是“快乐学习”的西方模式,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到底有没有改进空间、能不能做到更好?

6acfb1f44e1e768ddf8fa19537d3404a.gif

教育,永远是一个最迷人的话题。没有一个话题,能比它更引起沉重的思索;也没有一个话题,能比它带来更多的希冀。

85a0f8271f161a90517d9a3fc0b5b502.jpeg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未来学校》

在沉重与充满了雀跃的期待之间,单纯地去比较东西方、去比拼哪种教育模式更好好像又是没有意义的。更重要,无非是“看见”,是“结构”,是借由看见别人,来结构自己。

思考越多,或许就能越贴近未来的模样。

作者介绍

克里斯,精英说90后小编,香港传媒小硕,一个脱离高级趣味涉猎广泛的嗷星人。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497613408fb3834958e46bb80a5d19bd.jpeg

ae93beb2486addfd4af44134b466034b.gif

e6cbf91ca49926fe9ef7799185e5560b.gif

?点击“阅读原文”,7天畅听好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