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资产管理市场镜鉴
覃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
新加坡资产管理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及资产规模的稳步上升,离不开新加坡政府“内外兼修”的大力引导和支持。
新加坡是全球公共投资者和资产所有者(如主权财富和养老基金)的集合地,也是世界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领先的财富管理中心和发达的泛亚资产管理中心。作为泛亚资产管理中心,新加坡虽具天然地理禀赋,但国内市场狭小且不靠近世界性制造业基地也并非利好。那么,其发展的奥妙在哪里,又有哪些方略值得参考借鉴。
资管规模:稳步上升
2017年是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最强劲的一年。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管理资产规模(AUM)仅增长7%,而2017年则增长了12%,达79.2万亿美元。新加坡资产管理行业在2017年同样增长迅猛,AUM增长了19%达3.3万亿新元(2.4万亿美元),超过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15%)。
新加坡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以前,新加坡资产管理规模增长十分缓慢,AUM规模处于较低水平。第二阶段为1998—200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加坡从转口贸易向金融业转型,大力发展以资产管理行业为重点的金融服务业,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逐步放开外汇管制、建立了亚洲第一家金融期货交易所(SIMEX)、实施彻底的银行业改革计划等,使资管行业得以迅速发展,资产管理规模明显增长。第三阶段是2008年至今。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新加坡资管规模出现大幅下滑,但2008年之后,新加坡资产规模则呈更为显著的增长态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加坡资管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另类投资规模的不断攀升,占AUM的比重由2004年的11%增加到2017年的17.2%(见图1)。
图 1 新加坡1989—2017年资产管理规模
数据来源:新加坡金管局。
区域分布:锚定亚洲
新加坡是全球资产管理者和投资者进入亚洲市场的主要门户,资产管理资金主要源于亚洲,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地区(见图2)。2017年,新加坡78%的资金来自本国以外的地区,其中33%来自亚太地区。从资金投向上看,资金主要投资于亚太地区,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地区(见图3)。2017年,新加坡管理的资产67%投资于亚太地区,39%投资于东盟国家。
图 2 新加坡AUM资金来源的区域分布
注:2006—2013年“北美”数据统计口径均为“美国(US)”数据,其他年份统计口径均为“北美”地区。
数据来源:新加坡金管局。
图 3 新加坡AUM资金投向的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新加坡金管局。
资产配置:关注另类
新加坡资产管理的配置常年保持一致,资产配置多元化,主要投向为股票和债券,同时也包括另类资产(另类资产配置包括私募、对冲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房地产以及风险投资)、集合投资计划以及现金(见图4)。2017年,股票配置占比达44%,债券占比21%,对集合投资计划的配置近年来保持在较平稳水平(10%左右)。值得关注的是,新加坡资管行业对现金类产品的配置自2013年起明显减少。2008年是现金资产配置的分水岭,当年创下历史记录20%后开始下滑,2017年仅占4%。另类资产与传统市场相关性低,投资种类多样化,可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在资产流动和信贷风险溢价中获得超额回报,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新加坡资产管理对另类资产的配置逐年增加,由2002年的1%增长至2017年的21%,成为主要的资产配置类别,增长率翻了近20倍。其中,多配置于私募和对冲基金产品,其次是房地产投资信托和房地产。
图 4 新加坡AUM的资产配置类型
数据来源:新加坡金管局。
税优政策:深度多维
为激励新加坡持牌金融机构(如大型全能银行、基金经理等)在新加坡境内开展高增长、高附加值的金融业务,将新加坡作为其追求集团战略利益的中心枢纽,经新加坡金管局审批,推出了《金融部门激励计划》(Financial Sector Incentive,下称“FSI”)。FSI规定,对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股票市场和信贷联合企业等高增长、高附加值业务的收入,按5%征税,财务活动的范围将有资格获得12%的税率。税收激励期可能持续五年,七年或十年,但须符合某些条件。
除金融部门的激励计划之外,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还出台了十项税收优惠计划与三项资金补助计划。此外,为鼓励企业在新加坡设立金融与资金管理中心 (Finance and Treasury Centre,FTC),提高资金管理能力,EDB还实施了金融与资金管理中心(FTC)税务优惠政策。经批准的金融和资金管理中心(FTC)公司有资格从所得收入中减少8%的公司税率,奖励期限为五年(可考虑延长期限);但要求公司必须在新加坡开展实质性活动并履行战略职能,其活动应包括控制现金和流动性头寸管理、提供公司财务咨询服务、利率管理、外汇管理、流动性和信贷风险管理以及总体业务规划、投资研究和分析服务,并定期向EDB提交进度报告,以评估其绩效。
PCP:人才再造
近年,由于全球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金融科技迅速发展以及全球人口老龄化,金融部门发生了巨大转变,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支付,数字化和自动化,为金融机构打开了新的市场,使其具备了更强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决策反应力,改变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方式和流程。基于此,新加坡在2017年推出了ITM金融服务行业转型地图,规定每年将在金融服务领域创造3000个净工作岗位,并在金融科技领域每年增加1000个净工作岗位。
为促进目标的实现,解决金融市场对人才的持续需求,2018年8月,新加坡金管局联合新加坡银行和金融学院(下称“IBF”),推出了《专业转换计划》(The Professional Conversion Programme,下称“PCP”),旨在为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专业人员、经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PMET)提供重新获得新技能的机会,帮助其在金融行业新发展领域开启新的事业。IBF是专业转换计划的主要执行者,对培训期间员工工资和课程费用提供支持。2018年,约有30000名求职者通过PCP和其他适应和成长计划下的项目获得了工作,使其成为人才资源发展的“旋转门”。
VCC架构:灵活保密
2018年10月,为鼓励基金公司驻地新加坡,直接在新加坡当地开展相关基金管理业务,新加坡正式引入可变资本公司(Variable Capital Company,下称“VCC”)架构。VCC作为一个公司主体,依据《可变资本公司法案2018》(Variable Capital Companies Act 2018)运营,不受《公司法》的约束。
监管机构:统一监管
新加坡金融业为混业经营模式,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MAS,下称“金管局”)对金融业进行统一监管。金管局(MAS)是新加坡的中央银行和综合金融监管机构,兼有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和金融行业微观审慎监管的职能。
从中央银行职能看,金管局负责货币政策的执行、发行,对支付系统的监督,并担任银行家和政府的财政代理人,同时负责管理官方外汇储备。从综合金融监管机构职能看,金管局对金融服务和金融稳定进行综合监管,旨在通过对新加坡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财务顾问和证券交易所)的审慎监管,优化金融生态,加强对投资者教育及权益保护,构建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
监管特点:风险导向
新加坡金管局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主要以风险监管为导向,通过在适当且可能有效的情况下加强监管,来降低金融机构失败或不当行为的风险和影响,以增强金融机构的安全性和稳健性,并促进金融机构与其客户和交易对手间的透明度和公平交易。
金融机构董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在风险监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MAS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策略以及对其所进行的监管活动,取决于对该机构影响和风险的监督评估;另一方面,MAS对机构监管的强度以及是否实施相关监管要求,取决于金融机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负机构风险监督主要责任)如何管理风险,能否有效解决该机构在被监管过程中被发现的相关监管问题。
机构影响评估以及机构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和框架(CRAFT,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and Techniques)是MAS监管架构的核心。在监管过程中,MAS首先对金融机构的影响进行评估,对金融机构进行影响定级;其次,使用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和框架(CRAFT),评估机构的风险;最后,结合影响和风险评估结果,判别各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稳健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制定适当的监管策略及确定合适的监管强度。
资产牌照:人才导向
MAS对新加坡金融机构牌照进行统一管理。具体而言,新加坡金融机构划分为五个行业——银行业、资本市场、财务咨询、保险以及货币兑换和汇款业务,按照《证券与期货法(SFA)》《财务顾问法案(FAA)》《保险法》等的相关规定获得许可和监管,共设有45种许可证类型。
资本市场服务许可证(Capital Market Services License,下称“CMS”)为新加坡资产管理牌照,受《证券与期货法(SFA)》监管。持牌者可从事资本市场产品经营、企业融资咨询服务、基金管理、房地产投资信托管理(REIT)、产品融资、信用评级服务和托管服务(证券)七大业务活动。持牌者分为机构和个人(CMS许可证持有机构或豁免金融机构所指定的代表)。截至2019年7月16日,CMS持牌人已达787家(2003年仅166家)。
新加坡基金管理公司受《证券与期货法(SFA)》监管,分为两类,其一为执照基金管理公司(LFMC, Licensed Fund Management Companies),即持有CMS许可证的基金公司;其二为注册基金管理公司(RFMC, Registered Fund Management Companies),财务资源至少是运营风险要求的120%,并对基金管理公司关键雇员有资格要求。此外,由于风险投资基金经理拥有成熟的投资者客户群和合同保障措施,MAS对其进行简化监管(2017年10月20日起实施),不受对其他基金经理的资本要求和商业行为规则的约束,以促进初创企业获得资本的机会。
新加坡资产管理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资产规模的稳步上升,离不开新加坡政府“内外兼修”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从外部支持看,除基本的硬性支持(《金融部门激励计划》〔FSI〕、金融与资金管理中心〔FTC〕税务优惠政策等)外,新加坡在培养和运用金融专业人才方面也做了大量投入。人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应对全球老龄化和科技发展的“一日千里”,新加坡政府联合新加坡银行和金融协会(IBF),推出了多项人才培训发展计划。其中,专业转换计划(PCP)作为人才发展的“旋转门”,实现了金融市场人才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效用最大化(针对职业中期员工)。此外,为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使新加坡发展成为国际基金管理中心,领先的国际资产管理中心,MAS还积极引入可变资本公司架构,为新加坡基金公司提供更多的跨境合作机会,为其管理者创造更大的投资者平台。从内部支持看,1998年,新加坡政府统一了金融监管体系,由金管局(MAS)统一发放资管市场牌照(CMS);同时,以风险监管为导向,搭建新加坡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框架(由影响评估和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和框架组成),在《证券与期货法》(SFA)、《财务顾问法案》(FAA)和《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对新加坡资管行业进行统一监管,构建了稳健、安全、基础设施完善的金融服务环境。
◆ ◆ ◆ ◆ ◆
搭建财富管理平台 专注财富管理研究
凝聚财富管理共识 培养财富管理人才
财富管理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Wealth Management of the NIFD, CASS)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下属单位,始创于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