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卫生部通报,2月2日新增确诊病例3101起,含2919起本土病例、182起境外输入病例,累计36万2176起,破36万起;死亡病例新增1起,累计859起。
本期报道包括:
一、新加坡被美疾控中心列入疫情最高风险区
二、世卫组织称多国疫情仍未达峰值
三、昨通报3起新增死亡病例,病死率降至0.239%
四、ICU病危插管有38%已接种加强针
五、出现近两个月以来的首起20岁至39岁ICU病危插管病例
六、普通病房降至678人,方舱医院增至1万9718人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于当地时间1月31日晚更新了旅行建议清单,其中新加坡旅行风险被提高列入“第四级别”(不要前往Do not Travel)最高风险区。
2021年9月27日,美国疾控中心把新加坡旅行警告级别列入到“第三级别”高风险区域。一个月后的10月19日,新加坡被调高到“第四级别”——最高一级。今年1月10日,美疾控中心调低新加坡旅行警告,降为“第三级别”(考虑是否旅行Reconsider Travel)高风险区。
(图源:美国国家旅游局)
12个国家和地区从新冠肺炎疫情“第三级别”高风险区被列入新冠肺炎疫情“第四级别”最高风险区。12国家包括新加坡、巴西、智利、墨西哥、菲律宾等。除了被提升风险等级的区域,同属于“第四级别”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澳洲、澳门特区、法国、德国、英国、印尼、以色列、意大利、俄罗斯、南非等。
新西兰、日本、香港特区、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等,则属于“第三级别”高风险区域。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标准,在过去28天内,每10万名居民中有超过500起病例的国家和地区将被列入冠病疫情“第四级别”最高风险区;过去28天内,每10万名居民中有100至500起病例的国家和地区则被列入冠病疫情“第三级别”高风险区。
世卫组织称疫情确诊数未达峰值
世界卫生组织于昨日(2月1日)发言称,“许多国家仍未达疫情峰值。我们呼吁各国谨慎地采取干预措施,同时以稳定缓慢的方式逐步解除防疫措施。这种病毒非常活跃。且部分国家的疫苗覆盖率相对较低,许多个体的处境都很危险。”
专家认为各个国家的管控一旦松动,疫情就会有恶化的趋势。Maria Van Kerkhove建议各国采取保守的开放政策以免疫情大规模爆发,给医疗机构带来瘫痪的风险。
(图源:pixabay/geralt)
部分国家认为“由于欧米克隆的高传染性和低严重性,预防传播不再可能,也不再有必要”,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了对这种抗疫观点的担忧。谭德塞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偏离事实的了。更多的传播意味着更多的死亡。我们并不是在呼吁任何国家恢复封城措施,但我们呼吁所有国家使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而不仅仅是疫苗,来保护本国人民。”
(谭德塞(中),图源:世卫官网)
在昨日(2月1日)的线上通报中,世卫组织COVID-19应对小组的Boris Pavlin博士表示,奥密克戎(omicron)的变异毒株BA.2并不比最初的BA.1型更严重。BA.2 的基因突变方向和BA.1有32个相似突变和28个不同的突变。虽然传染性更强,但专家认为BA.2 危害性和BA.1相当。
除此之外,根据世卫组织的一份报告称,全球各国应对疫情而产生的数万吨医疗废物,包括废弃的注射器、使用过的测试包和旧疫苗瓶,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数据显示,已经发运的超过1.4亿个检测试剂盒,可能产生2600吨非传染性废物(塑料为主)和73.1万升化学废物(相当于一个奥运会标准游泳池的三分之一),同时全球已经接种了超过80亿剂疫苗,产生了14.4万吨注射器、针头和安全盒等额外废物。
(图源:pixabay/leo2014)
30%的医疗机构(在非发达国家为60%)并不具备处理现有废物的能力,因疫情额外产生的海量医疗废物无疑给管理系统带来了更大压力。
世卫也呼吁各国尽快改善废物管理系统。世卫组织报告中提倡的一系列措施包括使用生态友好的包装和运输、安全和可重复使用的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和医用口罩);投资于非燃烧的废物处理技术;支持集中处理的逆向物流和投资于回收部门,以确保塑料等材料能够获得再生。
新加坡2月1日疫情数据
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截至2月1日中午1200时,新增确诊病例6264起,含本土6120起、境外输入144起,累计35万9075起。
在6264起新增确诊病例当中,PCR核酸检测阳性1893人,ART抗原检测阳性4371人。新加坡是少数把ART阳性也计入确诊统计的国家。昨天具体细分如下:
卫生部指出,病例数据并不反映疫前全貌。这是因为很多人是无症状或出现极为轻微症状,一些是通过自检确诊,并没有上报,也没有计入统计。
新增本土病例年龄分布如下:
本土病例增长率为1.64
本土病例的前七天确诊人数增长比例,相对再前七天是1.64,意即前一阶段每出现100起,现阶段则出现164起。
接下来几天新增病例数据大概低不了
这两天,《新加坡眼》指出,病例增长率连日下降的趋势是否持续,有待观察,尤其在农历新年假期之后,病例是否因为探亲访友而飙升。
昨天、今天是新加坡农历新年公共假期,许多人在出门探亲访友之前,都会做自助检测。来临的周末应该也是探亲访友的一次高峰。接下来几天确诊病例居高,是意料中事。
到了下周二(2月8日)之后,如果病例回归稳定或下降,那么,本波峰值很可能就过去了。我们观察许多其他国家,如南非、欧美等国、菲律宾,奥密克戎波都有类似“来去匆匆”的现象。
境外输入病例连续几天下降
境外输入病例昨增144起,连续38天维持三位数。
为了控制境外输入病例的大量流入,从去年12月23日起,新加坡收紧VTL(接种旅客入境免隔离)措施,只开放50%旅客名额售票,但已购票旅客继续入境,而且病程发展需要时间,因此,相信接下来仍会见到不少的境外输入病例数据。
另一方面,境外输入病例近一两周明显减少。《新加坡眼》判断,这主要是与新加坡通航的许多国家已进入奥密克戎波的尾声,东南亚国家除外,因此,境外输入病例有所减少。
医疗资源占用率上升
从卫生部数据判断,医疗资源尽管没有出现挤兑迹象,但占用率上升,尤其普通输氧和隔离病房;ICU病房占用率近两周上升,但仍处低位。
《新加坡眼》盘点自2021年8月18日以来的新增确诊病例、在治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如下:
昨天通报3起新增死亡病例其中一人为40岁至59岁中年人
卫生部昨晚通报3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计858起。
两人为七旬或以上年长者,一人病逝于1月27日,另一人病逝于2月1日;一人为40岁至59岁中年人,病逝于2月1日。
总体病死率降至0.239%
从2020年1月23日出现首起确诊病例,至2022年2月1日,新加坡一共出现35万9075起确诊病例,其中858起死亡,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242%降至0.239%。
按病毒株的种类划分,新加坡经历了原始病毒波,去年进入德尔塔波,现在是奥密克戎波。《新加坡眼》以1月6日为奥密克戎波的开始,分析此三波的病死率如下:
以上只是按每一波疫情出现的时间粗略划分出三个时期。本波疫情目前出现24起死亡病例,其中23起为前一波的德尔塔确诊病例,也就是说,他们确诊的是德尔塔病毒株,但死亡则发生在奥密克戎波的期间;1起是奥密克戎死亡病例,为92岁老妇,未接种疫苗,无已知基础病病史。
ICU病危插管有38%已接种加强针
在过去28天内,新加坡的新增本土病例当中,99.7%为无症状或轻症,0.3%曾为/现为普通输氧重症,0.04%曾为/现为ICU病危插管重症,0.02%死亡。重症和死亡合计占0.06%。百分比数据四舍五入。
截至1月31日,已接种至少一剂疫苗的人口比例为91%,完成疫苗全程接种比例为89%,在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人口(即5岁及以上)当中,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比例为92%。
已接种加强针人口比例为58%。
昨天的普通住院病例、普通输氧病例、ICU输氧观察病例、ICU插管病危病例的疫苗接种情况如下:
接种了加强针的分别有:普通隔离病房住院病例257人(38%),普通输氧病例16人(24%),ICU输氧观察病例无,ICU病危插管病例2人(29%)。
ICU重症增至12人其中一人为20岁至39岁青年
ICU重症有10人,含病危插管8人、输氧观察4人。
其中一人为20岁至39岁青年。这是自去年12月10日的近两个月以来,ICU病危插管首次出现这个年龄组的病例。
过去14天ICU重症病例人数变化如下:
普通输氧病人有66人,比前一天增2人。
普通输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离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机,无创,无须建立人工气道,不插管。
德尔塔感染病人0.8%需要输氧,奥密克戎感染病人需要输氧的比例少于0.3%。
普通住院病患人数降至678人
普通隔离病房的普通病例678人,比前一天少7人。
普通隔离病房目前有1100张,占用率为61.6%;有需要的话,普通隔离病床短期内可扩容至2500张。
社区护理中心(方舱医院)在治/隔离增至1万9718人
昨天,中症以上病患康复出院86人,累计1万7180人;死亡病例新增3起,累计858起。
至于轻症和无症状病患,在社区护理中心(类似方舱医院)接受治疗/隔离的,昨有1万7180起,比前一天增86人;在社区护理中心隔离之后病愈5132人,累计32万零563人。
活跃病例2万零474人,比前一天增10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