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精品推荐黄铜质龙纹提梁手壶?

手炉发源于隋唐时期,经过宋元明清的不断发展,一直到清朝末年,手炉的工艺水平已达到顶峰,其也成为人们冬天时的必备生活用具之一。清朝著名文人张劭曾专门写过一首诗吟咏《手炉》,“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顶伴梅花平出网,展环竹节卧生枝。不愁冻玉棋难捻,且喜元霜笔易持。纵使诗家寒到骨,阳春腕底已生姿。”

写于清朝雍乾时期的《红楼梦》也多次提到手炉。在第八回中,宝钗生病了,黛玉前去探望,正巧宝玉也在,正和宝钗相谈甚欢,生性多疑小性的黛玉内心讪讪,浑身不自在。这时,刚好雪雁秉了紫鹃的嘱咐,给黛玉送来了手炉,黛玉接过来抱在怀里,才觉得身上是暖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铜手炉已退出生活的舞台,逐渐被人遗忘。但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铜手炉开始在书刊杂志和拍卖场上频频亮相,它丰富奇异的造型,精湛华美的工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与古代人看重手炉暖手功能不同,今人更重精品古董手炉的欣赏性。工艺精美的明清铜手炉,在艺术品市场行情日趋向好,众多收藏者争相购藏。近年来,各地拍卖会上的铜手炉行情令藏家和卖家心情振奋。清宫手炉也备受关注,一只“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铜錾龙纹手炉在2009年北京翰海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中,拍得135.52万元人民币。而颇有清宫特色的珐琅手炉也表现不俗,在2010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只清中期掐丝珐琅团鹤纹手炉,以247万人民币成交。“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这首诗,描绘了先人们冬日团坐,围炉夜话的美景。对他们来说,不管是小火炉,还是小手炉,器物给予人的感受,以及由此传达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对生活的满足,从来都比今人来得切肤和真实。今人只知空调送暖,却不会对它产生喜爱欣赏之心,恐怕是不能体会古人之于手炉的感情了。

此黄铜质錾刻龙纹提梁暖手炉,精铜铸造,品相佳美,包浆明亮。规格中等,重量适中,适合双手捧炉取暖或熏香。上手有明显的压手感,整炉不用镶嵌或焊接,全用榔头手工敲击出来,比例适中,谐调感好,炉盖与炉身严丝合缝,天然自成。炉盖上雕镂花纹精细,美轮美奂,实为收藏之珍品。炉身浮雕祥云龙纹,一看就是王爷达官贵人使用。手炉,虽然存世量较多,品种也十分丰富,但它不可再生,而且数量也只是一个定数。从全国来看,它的数量实在太有限了,而热爱收藏手炉的人却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日益膨胀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市场。于是,出现了有限的手炉面对无限需求的市场这样一种局面,正是这“物以稀为贵”的因素,造成了手炉收藏的巨大增值潜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