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第一夫人:中国今非昔比,香港已失窗口角色,须重新定位

来源:新加坡眼(kanxinjiapo)10月26日,李显龙夫人何晶po出千字脸书,正面回应港媒发表的关于新加坡从香港动荡局势中获益的文章。 她表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香港已失去传统的“中国窗口”角色,而面对来自北上广的竞争
纠结于资金和人口向新加坡和其他地区流动并无济于事,香港应该做的是重新思考自己在中国大陆、在世界上能扮演什么角色。
 这篇回应发出后,引来不少新加坡网友点赞转发。甚至有新加坡网民呼吁香港年轻人们可以平心静气地倾听一下新加坡的观点。
翻译:很长的一篇文章但是非常值得去阅读。我的历史和政治知识让我赞同这样的观点,但是没有能力写成一篇文章。
翻译:说得好!希望更多的香港年轻人可以看到。 在长文中,何晶主要谈到以下观点: 1.新加坡并非香港真正竞争对手 何晶称“港媒纠结于资金和人口向新加坡流动(而无视资金和人口同样流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完全无济于事”。 历史上,中国大陆曾经封闭,香港一度是世界通往中国的贸易窗口。
但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香港逐渐失去“中国窗口”的角色,而面对来自中国大陆主要城市——上海、广州和北京——的竞争。
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深圳 2.香港发展前景与中国大陆密切相连 同时,何晶指出香港的发展前景与中国密切相连。“正如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香港和新加坡也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地理位置。香港在历史和地理上与中国紧绑在一起,同样的,新加坡在地理上与东南亚密不可分。” 在经济发展方面“独立后的新加坡找到了生存之道。香港则向中国大陆提供服务,换取优厚经济收入。”某种意义上讲“香港成为了中国大陆的服务中心”。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香港对中国的真正价值是一国两制试验田,是吸引台湾回归的榜样”
3.英国留下的政治体制,对香港无益,也非特色民主可行之路 针对最近抗议中广泛关注的民主问题,何晶也发表看法称“香港从未曾是民主社会,它如果作为民主制度的试验田,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香港暴乱画面 “英国人匆匆离去之后,为香港留下的是并未经过深思熟虑的政治体制,它既对香港无益,也不是通往具有香港特色民主的可行之路,更不用说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 4.香港发展之道在需重审自身在中国、世界所扮演的角色 在po文的最后,何晶指出“唯有深入审视自身,从而确认自己究竟能在中国、在世界上扮演什么角色,是香港人最佳选项。唯有在中国的事务上扮演积极角色,香港在世界上才有发挥空间。
何晶曾在9月2日发表Facebook力撑香港警察

以下是何晶脸书回复的中文版全文翻译

香港的一些人似乎总爱把新加坡视为“竞争对手”。 

事实上,尽管都曾历英国统治,这两个经济体却截然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 

对于现代香港,真正该问的问题是:相对于中国大陆,它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在英治时期,尤其是在共产党接管中国大陆之后,香港成为了通往中国大陆的贸易窗口。 

在后英治时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继续改革和经济开放,香港的这个角色开始发生变化。 

制造业原本占香港经济总量的20%-30%,随着香港的制造业迁往中国大陆,制造业占比很快就跌破10%。

这意味着香港流失了大量的较为稳定的制造业岗位——从半熟练工人到中层主管和管理层。 

如今,制造业占香港GDP的2-3%,连5%都不到。香港已经基本不存在制造业了。 

所以,香港成为了中国大陆的服务中心。 

不妨回想一下:在1949年之前和英国接管香港之前,中国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在哪里?

中国的主要金融中心在上海,同时,在北方的北京和南方的广州也有蓬勃发展的金融中心。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直到英国人的出现,以及战后中国因“自力更生”政策的失败而封关自守,香港才开始扮演金融中心的角色, 

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香港真正的竞争者其实是在中国大陆——上海、广州和北京。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规模到了2000年时已达到约1万亿美元,是香港GDP的6倍。 

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GDP迅速增长,到了2018年增长了10倍以上。在同一时期,香港的GDP翻了一番。 

香港GDP现在约占中国GDP的3%。换句话说,中国的经济规模是香港的30倍以上。 

即便是深圳,虽然在1980年之前只是个人烟稀少的渔村农村,其GDP以及对全中国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和密集程度现都已超过香港。

没错,深圳是经济特区,但即使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深圳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经济开放的潜力。 

因此,人们真正该问的是,香港在中国、在世界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纠结于资金和人口向新加坡流动(而无视资金和人口同样流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完全无济于事。 

▲资金外流

正如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香港和新加坡也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地理位置。 

香港在历史和地理上与中国紧绑在一起,同样的,新加坡在地理上与东南亚密不可分。 

英国人曾将香港作为对华贸易站,并将新加坡设置为东南亚香料的贸易站。 

比之香港,新加坡多了个角色,那就是它曾经是英国远东司令部驻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英国海军无敌的神话。 

独立后的新加坡找到了生存之道。 

香港则向中国大陆提供服务,换取优厚经济收入。 

约十年前,一些跨国企业决定把公司迁往中国大陆城市,如上海。 

这是因为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的信心增强了,因此他们将中国大陆城市视为香港的直接替代——尤其当这些企业在中国大陆设有大型制造工厂。 

无可否认,一些中国人移居香港,或迁往香港工作或生活。对一些中国人而言,香港具有吸引力——它较少约束,例如没有计生要求——但是,这些在中国大陆已开始逐渐松绑。 

如果中国继续放宽一些政策和改善生活条件,香港届时面临的真正挑战是自己在中国、在世界还能扮演什么角色? 

在过去的22年中,香港对中国的真正价值是它是一国两制概念的试验田,是吸引台湾回归的榜样。 

但是,如果香港扮演不来这个角色,那么它在海峡两岸课题上对中国大陆的战略价值就要大大降低。 

香港是中国的迪拜吗——让中国人前去减压?香港是中国的窗口吗——让世界可以在圈外近距离观察中国大陆并与之经商?又或者,香港是中国的一个较为成熟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式民主的试验田? 

香港从未曾是民主社会,它如果作为民主制度的试验田,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是,香港的优势在于,它无须建立、维持自己的军事力量,因此,香港拥有更多的财务自由度,香港居民无须负担兵役义务。 

新加坡则有点幸运。战后的新加坡就展开了一系列的试验——在新马合并和新加坡独立之前,它就经历过市议会选举、自治(除国防和外交事务以外)。

从中,新加坡人民以及政治和商界领袖学会了什么做法有效,什么做法徒劳。 

对新加坡来说,生存(或者说,避免灭亡)是第一要务,迫使我们无视意识形态,快速学习。 

也许,新加坡走过的路可以为香港所借鉴——通过市议会选举让人民管理自己的选区,然后进行自治,国防和外交事务除外。 

英国人匆匆离去之后,为香港留下的是并未经过深思熟虑的政治体制,它既对香港无益,也不是通往具有香港特色民主的可行之路,更不用说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 

因此,唯有深入审视自身,从而确认自己究竟能在中国、在世界上扮演什么角色,是香港人最佳选项。唯有在中国的事务上扮演积极角色,香港在世界上才有发挥空间。 

与此同时,在未来十年和更长远的时间内,地缘经济、区域政治和科技将影响贸易和商务,新加坡也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在本区域和在世界上的角色。 

▲香港往日安居乐业

世上还有一些自然力量能吞噬我们所有人——不论我们的政治形态或意图。哪怕是世上最强大的国家所能组织的防御力量,也无法与之抗衡。 

各位,为了给我们的人民、国家、家庭和后代一个更美好,更善良,更安全的世界,让我们保持冷静,深思熟虑,按部就班,果断前行。

这段时间,新加坡常常被人以“双城记”的形式跟香港做对比,香港正在发生的一切,给新加坡敲响了警钟。
除彭博社等新闻网站外,一些专业机构也分析,“新加坡是香港动荡局势的受益者”,坊间也有不少相关传闻。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就此议题做出过回应。10月15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谈及香港局势时警告称,如果香港近期的事发生在新加坡,“(外界)对新加坡的信心将被摧毁,新加坡肯定会完蛋(finished)。”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