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的鸦片山当年遍地烽火,也跟鸦片战争脱不了关系

新加坡西南沿海的南部山脊将花柏山、直落布兰雅山和肯特岗三座小丘陵连为一体,此处兼具人文与自然景观,其中较少人踏足的肯特岗公园,不仅是植被丰富的次森林山丘和广受欢迎的观鸟景点,更是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教科书”。

报恩寺顶层,凉风习习,对面横列的一片青山,就是肯特岗。

登上肯特岗最高点,可以眺望渐次更迭的城市景观,遥想当年的烽火连天。

新加坡地势看似平坦,实际上是有30多个山丘的海岛。西南沿海的南部山脊(The Southern Ridges)东起花柏山,向西经直落布兰雅山延伸到肯特岗,全程10公里,横穿半个岛屿。登高望远,海峡在南,城市居北,一览无余。如果说滨海湾公园是花园城市的象征,中央集水区是大自然里城市的代表,那么这里就是岛国人文与自然兼具的山海景观。

南部山脊将花柏山、直落布兰雅山和肯特岗三座小丘陵连为一体,包含了四个公园(花柏山公园、直落布兰雅山公园、园艺园林和肯特岗公园)、两个空中步道(树林走道和天篷走道)及两座跨越三个地区的大桥(亨德申波浪桥和亚历山大拱桥),站在高处视野开阔,城市、海港、南部岛屿尽收眼帘,是都市人接近大自然的好去处。

相比起来,肯特岗(Kent Ridge)游人较少。它原名巴西班让山岭(Pasir Panjang Ridge),巴西班让在马来文里意思是“长长的沙滩”,长长的沙滩旁是连绵的山峦,让人想象早年新加坡南部山海相连,天然美丽的海岸线。

自然和历史课室


绿意青葱的山顶公园。 


肯特岗公园占地47公顷,驱车可直达山顶,搭地铁环线可从肯特岗站(CC24)D出口,往科学园通道(Science Park Dr)步行约五六分钟,过了右边DNV GL Technology Centre转进小径便可到达。这是从公园西北部往东南走,好处是从高走向低,脚程不会这么累,而且可以顺序游览两个天然池塘——肯特岗公园池塘及蜻蜓池塘,山顶公园及二战战役遗址、天篷走道、鸦片山战役纪念馆,直到园艺园林。

肯特岗公园是新加坡自然区之一。早期人们在山脊上种植橡胶、胡椒、甘蜜、豆蔻和黄梨等农作物,现在它是一座植被丰富的次森林山丘,在一片香灰莉树、紫檀、黑柏树、相思树及五桠果等热带雨林中,仍可发现胡椒、甘蜜和黄梨的踪迹。

肯特岗公园自然生态极为丰富。上排左起:蜻蜓、睡莲、胡椒;下排左起:斑鸠、相思豆。

这里也是广受欢迎的观鸟景点,园中的鸟类包括白冠噪鹛、白领翡翠、白腹海雕、斑啄木鸟、栗喉蜂虎、蓝尾食蜂鸟、白腹秧鸡和珠颈斑鸠等。此外,蜻蜓池塘也是蜻蜓与蜻蛉的栖息地,旁边立牌说明,还设有桌椅,在这里休息歇脚看蜻蜓飞舞,何尝不是惬意的事?

由于毗邻国大校园,公园设施还包括适合年轻人的20余个健身站、越野脚踏车道、800米长自然步道、多功能球场、瞭望点和树冠步道;就历史意义来说,这里是日军侵略,新加坡沦陷前最后一场战役发生的地点。

英殖民地时代保留至今的肯特岗公园池塘。

肯特岗旧称鸦片山


必比士路旁可见当年留下的瞭望塔。 

走一趟肯特岗公园,除了亲近自然,还能了解这里发生的历史事件。

巴西班让山岭有数个主峰,其中226主峰也叫Bukit Chandu,也就是鸦片山(Opium Hill),一直到1952年10月3日,英国肯特公爵夫人(Duchess of Kent)到访,过后1954年新加坡总督尼诰(John Fearns Nicoll)宣布此地易名为肯特岗。

话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后,规划城市建设,努力振兴教育,试图把新加坡建设成先进与文明的范本。但威廉·法夸尔(William Farquhar)从莱佛士手中接过管理新加坡的任务后,为了筹措发展资金,他售卖赌博、酒水和妓院专营权,从中抽税;更从印度入口东印度公司种植的罂粟,在肯特岗山脚下的必比士路(Pepys Road)开设加工厂,将生鸦片包装运往中国及东南亚各地,从中牟利,成为殖民地财政的支柱。

当年印度生产的鸦片中20%都运来新加坡,抽鸦片恶习也在本地华人社群中蔓延。当莱佛士回返新加坡时,鸦片馆已遍地开花,殖民地财政也高度依赖鸦片,他只能黯然兴叹。近代史上著名的鸦片战争(也称中英战争),与新加坡鸦片加工厂不无关系。

如今鸦片加工厂早已拆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私宅,但在半山腰还遗留下一座瞭望塔,显然就是用来监视工厂周遭或视察运送鸦片船只进出的。

英军储油桶遗址

肯特岗池塘后方的步道左边,目前围起来大兴土木建造大型私人公寓,它的前身是政府为签约军人打造的13座五房式组屋“诺曼顿园”(Normanton Park),诺曼顿园取名自二战时期驻守鸦片山的马来军团营地,它见证了新加坡沦陷前最后一场悲壮的战役。

根据史料,1925年英军在隔着亚逸拉惹快速公路(AYE)的诺曼顿园和波斯陶路(Portsdown Road)地段设有35个储油库,用来储存补给战舰的燃油。二战时期日本觊觎英国的鸦片生意及设在远东的军事据点,从马来亚一路南下攻入新加坡。联军节节败退,为了阻缓日军的攻势,不惜纵火烧油,熊熊大火也阻挡了驻守鸦片山的马来军团的退路,在配备耗尽后只能赤手肉搏,日军同样元气大伤,更气愤马来军团的顽强抵抗,冲入亚历山大医院泄愤,肆意杀害200多名手无寸铁的医疗人员和伤重士兵。

1950年的战后地图显示,原来的35个油库剩下15个,这些油库的储存量为每个1万2000吨,共18万吨,油泵设在花柏山。英军撤退后,新加坡港务局(PSA)接管提供燃油的业务。在1978年绘制的地图中,储油库只剩11个,坐落在池塘下方右边消失的三个储油库,正是诺曼顿园现址。

山岗上的历史书本


山顶公园草地上的历史书本。 

肯特岗的最高点61米处,是一个古木参天,海风习习的公园,在这里眺望山下,近处是一片私宅,再过去是繁忙的集装箱码头,码头外是碧绿大海,再远是炼油厂林立的毛广岛。

山顶公园设施齐全,有停车场、公厕、饮水机、健行走道、木椅和凉亭,凉亭旁的草地上竖立着一本巨大的开页书本,书本上记录着新加坡沦陷前的鸦片山岗战役,而这座制高点小山丘正是战役现场。

鸦片山是英国人的经济堡垒,也具有防御与战略意义,当时在推迁山(Chwee Chian Hill,巴西班让山的一部分)、巴西班让山及巴西班让路部署了800多名马来步兵团第一营军人。这些20来岁的青少年大多数从马来亚吉打和吉兰丹被召入伍,1933年在波德申成立马来军团,接受不到两个星期的军事训练后就被派往驻守推迁山及鸦片山,由Captain H.R. Rix指挥。

1942年2月13日农历新年除夕前,在联军无心恋战的情况下,日军第18师从北一路挺进,抵达推迁山时,受到马来步兵团顽强抵抗,在一轮激烈的战火中,许多无辜的村民葬身此地,而步兵团也被迫撤退至鸦片山。

日军空投招降传单,告诉被困山中的马来军人,英国人其实早已撤离新加坡,并且劝告他们放下武器投降。当这群马来军人发电报至伦敦征求指示时,收到的命令却是继续顽抗。因此,1400名马来军人勇敢地坚守岗位,对抗1万3000名日军,发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展开惨烈的肉搏战。经过两天两夜激战后壮烈牺牲,英军大势已去,1942年2月15日,英军总司令白思华向日军总司令山下奉文投降,新加坡进入沦陷的黑暗时代。

鸦片山岗战役纪念馆


鸦片山岗战役纪念馆是新加坡重要的历史教室。 

肯特岗公园山后有一条长约280米、高20米的天篷走道(Canopy Walk),不仅可穿过丛林亲近花鸟树木,还可瞭望当年设置储油库的位置和亚历山大医院,如今储油库遗址已是一片培育树苗的园圃。

隐藏在树林中的天篷走道。 

天篷走道的尽头是一栋雅致的黑白洋房,当年是英军军官与鸦片工厂官员的房舍,经翻修后如今是鸦片山岗战役纪念馆(Reflection at Bukit Chandu)。进入展馆有如进入历史场景,一部分仿造当年的鸦片加工厂,通过图片和留存的文物,展示鸦片加工过程;另一部分则是讲述马来军团在新加坡沦陷前历时48小时的巴西班让战役(Battle of Pasir Panjang),以及守卫鸦片山的马来军团C连排长阿南少尉(Adnan bin Saidi)的英勇事迹。他来自雪兰莪加影(Kajang,Selangor),领导仅剩的159名士兵,宁可战死,誓不投降,他本人也在战役中牺牲。据目击者说,阿南身受重伤,被日军倒吊大树上,除了挨了多把日本刺刀外,喉咙也被割断,是新马战争史上的马来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阿南少尉。 

纪念馆应当是新加坡重要的历史教室,鸦片与忠魂交织着一段血泪记忆,两次造访却游人稀少,大门旁苍劲老相思树结满相思豆,随风撒落地面。

纪念战役亡灵的报恩寺


推迁山上的报恩寺寺院无梯阶,是亲乐龄设计。

从肯特岗山顶可看见对面推迁山丘上的报恩寺,在报恩寺第六层最高处走廊,也可遥望昔日的鸦片山,今日的肯特岗山顶。佛寺是华侨银行创办人——慈善家李俊成(1888-1966)于1954年为纪念巴西班让战役亡灵而建造的,主要供奉地藏菩萨,首位住持是美籍苏曼伽罗法师,他是新加坡第一位获任命为佛寺住持的西洋人。

报恩寺于2003年拆除重建,由负责光明山宏船法师纪念堂的建筑师设计建造,保有传统建筑特色,增建七层佛塔、一面巨型金佛墙和一道转经筒长廊。此外,寺院的平地无梯阶设计,是亲乐龄设施的最大亮点,建筑也结合现代环保技术,安装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机和利用地表径流收集雨水,节能而环保。

寺院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报恩寺拆除时发现一处站台,他们拍下照片送到英国查询,证实是当年英军站岗监视山脚的看台,如今这座石台立在倚山而建的山腰四楼处,并用栏杆围起来,作为历史的证物,造访肯特岗不妨到报恩寺看看。

报恩寺顶层,凉风习习,对面横列的山岗,当年遍地烽火,如今一片青山。

相关阅读:

  • 一个瓷碗、一根扁担、一门手艺,平实的新加坡传家宝是大宝藏

  • 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No!历经百年的她绝不简单……

  • 新加坡东部德福工业区走入历史 在老字号食品厂家消失前 细细品味它们的故事……

文、摄影:许月英


新加坡鱼尾文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4648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

新加坡鱼尾文 , 兴化籍贯人士在新加坡只有2万多人,但庙宇超过20座,而且大日子的祭祀活动保留完整。究竟它有什么魅力,吸引一家男女老小前去参与活动?以兴化话演出莆仙戏和诵经都已后继无人,做为最后一名传承者,班主和道士如何是好?

#zaobaosg #兴化 #新加坡 #传统 #仪式 #传统文化 #元宵 #庆祝 #活动 #祭祀 #历史 #新加坡生活 #新加坡鱼尾文 #联合早报

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新加坡鱼尾文
视频号

新加坡鱼尾文推荐搜索关键词列表:冠病疫苗骑行新加坡Omicron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