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的嗅觉十分敏锐,频繁提到中美开战,开始给自己留后路了

据新加坡媒体《独立新闻》报道,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日前表示,如果中美之间发生军事冲突,新加坡不会成为美国用于“攻击中国”的军事基地,他还提到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生前“不会介入中美冲突”的表态,认为新加坡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并无改变。

【新加坡不会成为美国用于“攻击中国”的军事基地】

但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新加坡立场改不改变,并不重要,而如果中美之间真的爆发冲突,那么新加坡会不会成为美国的军事基地,选择权可能也不在新加坡政府的手里。杨荣文也承认,新加坡与中美的联系过于密切,这反而让找到平衡点的难度大大提高。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作为东盟内唯一够得到发达国家标准的成员国,在外交结构上,是严格遵循“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这一模式的。这也让新加坡对中美双边关系氛围的变化相当敏感。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

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新加坡都以中美之间的“调停人”“和事佬”自居,每每中美关系出现波动,以李显龙为代表的新加坡政客往往第一时间发声,不过表态却很难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劝中美管控分歧,展开对话等等,这反而暴露出,新加坡其实对中美战略目标的结构性矛盾缺少充分的认识,而是只想通过展现在中美之间斡旋的姿态,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当然,这也跟新加坡过去长期坚持的“不选边站”有一定关系。这里要补充一点,新加坡在东盟国家当中,属于把“不选边”策略执行得较为成功的那一个,这主要是新加坡长期以来处于亚太的经济枢纽,扮演了一个成功的商务轴心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累积了足够的外交经验,知道如何在大国之间斡旋,将政治以及经济利益最大化。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但必须指出,当中美矛盾还不凸显的时候,新加坡自然可以如此操作,给自己塑造一个在中美之间长袖善舞的形象,但如果中美双边关系继续恶化,新加坡还想继续充当“中间人”,显然有些不切实际。以新加坡的体量,并不足以充当中美关系之间的“缓冲垫”。说到底,新加坡想凭自己的一国之力,在中美之间斡旋,还是把亚太地缘政治格局想得太简单了。真想在中美之间说得上话,新加坡离不开东盟这个框架,但是,东盟各个成员国,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其实并不完全一致,诉求也各不相同,新加坡想通过东盟架构坚持自己的“不选边站”方针,很难在内部达成相当的共识。

回过头再看杨荣文的表态,似乎也初步说明,新加坡的政治精英,正在收起上述不切实际的想法,而是以更务实的态度,考虑中美冲突的可能性,以及新加坡在这个过程中,会遭到什么样的冲击。

【新加坡在安全层面有求于美国】

这里,我们需要先回顾中美这段时间的外交动态,交锋是主要旋律,对话的比重有所降低。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王毅主任履新后外访欧洲,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进行非正式接触,就俄乌冲突、台海局势等领域表明严正立场。可见,进入2023年以后,中美之间的氛围,绝对说不上愉快。

因此,对新加坡而言,螺旋式走低的中美关系,缩小了以往可以“不选边站”的外交空间。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以及跟美国的军事合作,开始走向互不兼容的对立面,虽然当前这种趋势还不明显。

不过,如果中美关系长期低迷,缺少积极有效的外交互动,新加坡政府就必须提前做好预案,避免最糟糕情况的出现。这就很考验新加坡政府的外交手段。中方可以接受的立场,或许在美方看来就难以容忍,甚至会通过美新之间的深度防务合作,从不同层面施加压力;同样,美方接受甚至是赞许的立场,有可能会触及到中方的核心利益,比如说新加坡过去在南海问题上的表态。这样一来,新加坡还剩下多少取舍的空间?

【美国在新加坡的军事基地】

可见,中国-美国-新加坡的三边关系,正在脱离过往的稳定框架,朝更加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新加坡曾经屡试不爽的对中美外交政策,很可能会在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失效。当务之急是走出以往的舒适区,反思、调整甚至是重新设计自己的外交政策上。

目前来看,调整正在缓慢地进行中,新加坡对中美关系的论述,也逐渐从谨慎乐观,发展到谨慎悲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经表示,如果中美关系愈发紧绷,新加坡很难保持中立,他虽然没有明确偏向中国或是美国,但考虑到美国与新加坡日渐紧密的防务关系,新加坡最后会作出怎样的决策,其实不难猜。

对美国而言,新加坡是自己重塑亚太地缘格局的一个战略支点,而对新加坡来说,美国是值得依靠的军事力量,可以增进自身国家安全,捍卫地区局势,甚至乐见美国在亚太加强军事存在。然而,这也势必会让美国借机巩固自己围堵中国的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