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时任广东省省委书记的汪洋,提出腾笼换鸟的经济策略,带领四百人代表团到新加坡取经,2010年6月,中新广州知识城诞生,由新加坡星桥腾飞集团和广州开发区合资,各占一半股份。
9年后的今天,知识城一座座高楼巍然耸立。去年11月,知识城正式升级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今年7月,凯德集团并购星桥腾飞集团,接手知识城的发展项目。
知识城从无到有,从农田片片到高楼林立,经过近十年建设,终于有了城市的模样!
10月8日,新加坡电视台8频道人文类著名节目《星期二特写》播出了中新广州知识城系列专题节目。视频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展示了知识城11年前农田阡陌的原始样貌,还首次展示知识城奠基的珍贵影片。
此外,视频通过聚焦从新加坡来中国工作的翁文炳、黄国祥、李烈涛、徐书等人在知识城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这些外来人的角度来描述知识城的发展。
知识城的建设除了新加坡人的努力外,当地人在为知识城建设腾挪土地也功不可没,枫下村马婆婆作为第一批搬入知识城中安置区的村民,他们的生活变化是当地村民最真实的写照!视频中熟悉的九佛乡音,并没随着小镇变化而消逝。
播放
1
翁文炳
知识城合资公司战略合作部总监
一大清早,广州车水马龙,新加坡人翁文炳住在天河区的公寓,早上七点半,他像往常一样,在公寓前等候公司的交通车。
“其实我刚来广州的时候,就一直住在天河区,当时知识城也没有非常适合的居住条件,所以我们几乎所有的员工,其实都是住在市区。现在公司也安排了这个班车,每天会接送我们上下班。”
翁文炳的工作地点在广州东北面,大约四十多公里外的中新广州知识城,车子从天河区直接驶入华南快速干线,再通往广河高速,大约需要四十分钟。
一过九龙收费站(现已更名为知识城收费站),车子就进入了知识城区域,六年来往返九龙大道,沿途景物再也熟悉不过。翁文炳是知识城合资公司的战略合作部总监,他的工作是把新加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转移到知识城。
九龙大道景观
“可能最早期我们要从城市规划这个角度,当后边当城市已经逐渐盖起来之后,我们可能要引进更多的,例如说招商的一些经验、社会管理的一些经验,我们还把这里的官员带到新加坡去考察,然后邀请新加坡的一些专家到我们这边来讲课。
“我当外交官七年多,当时作为一个教育官员,其实教育部是希望我回去的。然后继续可能投身在学校等等。我当时可能想的就是,新加坡可能不缺另外一个校长或者是另外一个老师,可是它可能更需要一个懂得怎么跟中国朋友打交道,跟政府打交道的这么一个新加坡人。”
“所以我就觉得,新加坡在我身上所投入的很多的资源,我就觉得看看有没有一些中新合作的项目等等我可以去参与,就来到了知识城。”
知识城 图/中新知识城在线发布
知识城在去年11月升级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让翁文炳倍感工作的深远意义。“作为一个新加坡人,我们可以带出一些价值,在交流,在彼此之间的这种沟通,可以让我们的合作方更了解我们的一些意图,然后我们可以把事情做好。”
2
黄国祥
知识城投资公司总裁
黄国祥是知识城的开荒元老,见证这里从无到有的转变。
“我是在2011年1月在这里开始上班,从一大片农田、荔枝林、鸡棚、猪寮,一片的荒地,那种情况下进驻了知识城。知识城实质上是一个提升,它是结合了转型升级、创新、自然生态、幸福还有教育几大元素,而打造的一个更高的一个平台。”
知识城最先发展的是南起步区,区内的腾飞园也是最快投入运作的产业园。黄国祥,曾经担任知识城合资公司的总裁,以及腾飞园总经理,为有意进军中国的新加坡商家引路。
腾飞园
“许多中小型企业到了中国大陆,他们对国情不熟,人生地也不熟,通过我们对这里环境还有整个政治体系,还有我们的商业环境的熟悉,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点方便。”
“新加坡缺乏的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所以我们在这里先安排了知识产权保护,再让他们进行市场对接,把我们知识城当成是一个桥头堡,然后向整个中国甚至是以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发展。”
3
李烈涛医生
莱恩细胞创始人
在南起步区腾飞园内,不难找到新加坡企业的踪影。新加坡缺乏的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在80多家进驻企业当中,四分之一来自新加坡,包括生物医药公司莱恩细胞。
莱恩创始人李烈涛在广东出生,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当了三年驻院外科医生,再前往法国深造,他一心想回亚洲发展,26年前来到了新加坡。
在新加坡,他从事过临床研究,药品市场营销,医药工业咨询,还曾经成立开发疫苗的公司,练就了一身本领。
近年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把生物科研技术转给民间,李烈涛抓住机遇和专家合作,研究能够治疗肿瘤的医药技术。2015年,他再次自立门户,在新加坡成立莱恩细胞,专注于开发T细胞免疫疗法。
“我们就为这个病人的T细胞装上了一个TCR,就是作为好像一个导航系统,这个导航系统就会引导这个T细胞会辨认他特定的那个癌症的抗原,而对它作出杀灭的功能。”三年前,李烈涛把在新加坡开发的肝癌免疫疗法带到广州,希望更多病患受惠。
“肝癌是广东一个最高发的地方,所以比较容易得到我们病人跟医疗中心做临床试验。我们整个企业总部还是在新加坡,研发的工作还是由新加坡的研发团队在做,这边更注重的是做生产,质量管理跟临床研究,为将来的商业化准备。”
莱恩公司也照顾到员工的衣食住行,给予用餐和租房补贴,“我们给我们愿意住在这个园区的员工的住房的补贴,每天他就不会要赶着说到点了就要赶着下班,去赶班车。所以我们的公司就变成了很早也有人到公司,很晚也有人离开公司,就是周末也有很多员工继续在公司工作,就使得我们整个工作是变得很有效。”
4
徐书、徐振宇
莱恩生物公司员工
徐书和徐振宇十多年前领奖学金从中国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念书,之后两人共建家庭,还在文礼区买了组屋。徐书在新加坡莱恩公司初期就加入了,后来公司调派她到知识城当知识产权高级经理,振宇不想和太太分隔两地,去年三月也加入莱恩担任采购经理。
“生物科学这个领域现在是一个比较前沿,能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里边,觉得是一个好的发展机会。”徐振宇表示。
徐书和振宇在万科幸福誉租了一个单位,建立他们温暖的家。他们的儿子徐思意今年5岁,在私人幼儿园上课,有校车接送上下学。
“每天早上我和太太两个人在家里吃过早饭以后,会顺路送小朋友先上学。校车在楼下,我们把他送上车以后自己就会走到公司来,大概也就是十多分钟。”
万科幸福誉不远处的凤凰湖,青山绿水为伴,是振宇全家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小朋友还比较小,其实可以在他比较年幼的时候能让他更多接触大自然,更多放飞自我。”徐书说。徐家三口在这新天地尽享天伦之乐。
凤凰湖玩耍
5
枫下村民马婆婆
知识城第一批安置村民
在知识城中安置区,79岁的马梅花家里格外热闹,马家是第一批受知识城发展影响搬离农村,住进安置区的村民。
“起初不习惯的,现在还算习惯了,周围走得多就习惯了一点,住得久些就习惯一点。现在的房子漂亮了,最大改变就是个个都有楼住,以前都是住瓦屋。”马婆婆以前住在砖瓦房,她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当初老房子将要征用并且拆除,她犹豫了很久才点头答应搬迁。
“我起初不答应,它赔很少钱就不答应,不肯签名。后来我的儿子回来就一直说我,说每个人都签,为什么你不签。”
知识城启动建设后,受影响的有周边十几个村庄。搬迁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中安置区的住户来自附近几个农村,人数大约有两千人,当地政府按照户籍人数进行住房安置。
其实,马家的老房子十四年前就被拆掉了,在乡村变城市的过渡时期,马家九口人先在外租房子,等到中安置区完成后才陆续搬进新房子。
知识城中安置区凤山花园
“当时中安置区还是一块空地,当时安置在哪里都不知道,当它建好房之后大概是拆迁了5、6年,然后再安置。”马婆婆儿子表示。马婆婆一家九口人分配到360平方米,新房子面积大小不一,马家分配到四个单位,每个单位大概是一间四房式组屋的面积。
“变化很大,整个基础建设方面,环境就好像跟市区一样,这几年发展很快,地铁也有了,房地产也发展起来了,上面那个工业区也搞了很多工厂。附近的就业情况也好转了。找工作不用去市区找了, 这里可以找到。”马婆婆儿子感慨!
知识城九龙大道 由当初的两车道变成六车道
魅力知识城 图/中新广州知识城在线发布
不过对马婆婆而言,虽然住在崭新的房子里,但她心里始终牵挂着枫下村泥土的浓郁芬芳。
“我每天都回枫下村,没人陪我玩,回枫下人多。”农民始终还是离不开土地,没有什么比面朝黄土、庄稼围绕更让马婆婆感到怡然自在。
相关链接:十年成城,华灯璀璨下的知识城不再是山沟沟的模样!
©视频来源:中新知识城,文字:黄埔观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