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游记②:谁才是中餐正宗的代表?

说到国际大都市,繁华不过高楼林立,风景全靠人造地标,即便以“花园城市”为目标打造,新加坡的旅游在我们传统的“新马泰”印象中,自然景观和知名景点应该都是最少的。这是地理面积上的局限性,相关的文章实在太多,故而不多介绍。

所以,聊完足球,我们再来说美食。提到新加坡,这里一直以“美食城”自居,新加坡人民也为自己的美食骄傲。新加坡的美食是名副其实,还是徒有虚名?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先来说说新加坡的美食文化。

相信不少八零九零后,记忆中都有一个儿时地标商场顶楼的“新加坡美食城”,比如笔者的家乡武汉,小时候第一次对“美食城”这个概念有印象,就来自儿时武汉广场顶楼的“新加坡美食城”。在足够密集的空间内,将各种各样甚至来自各国的美食密集全在一起,可以坐在任何位置自由搭配享用各种美食,这种模式如今在国内早已屡见不鲜,而这种模式的起源便来自新加坡。如今,国内类似的美食城早已屡见不鲜,只是再也没有“新加坡”的牌头挂在名字前面。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就能感受到新加坡对“民以食为天”文化的传承,对美食的追求和重视。

说到“传承”,便不得不提一部电影,那就是《太平轮》。其实知道的人也不少,这部电影有两个版本,可不管哪个版本,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很明显的细节,登船的达官贵人带的除了家属外,没有佣人,没有管家,只有厨师。这似乎是登陆平轮的一个条件。太平轮事后档案中有一位重要生还者,也是使档案纪实更完整的叙述者,一位名叫张顺的厨师,这位厨师也最后去了新加坡。用他在档案中曾说过的一句话,那就是“他们希望把所有美食带离大陆”。当然,在这段历史之前,新加坡的中餐就非常丰富,不仅因为新加坡有75%左右的华人,更因为这里成功融合了整个东南亚的美食,马来菜、印度菜、娘惹菜、西餐等等,全都在此融会贯通。这里既有很多失传的中餐,也成功融合了其余国家的菜系。

说了这么多,新加坡的美食好吃吗?笔者可以说仰慕已久。因为在笔者过往十年的社会经历中,笔者听过太多太多对新加坡美食的赞誉,有90年代老国脚、著名主持人、行业大佬、投资圈大佬等等,他们应该都是吃过很多好东西的人,可是他们都说新加坡的美食更胜中国。带着这些经历,笔者第一次来到新加坡,真实的感受也确实是“YYDS(永远的神)”,新加坡的美食不仅不算贵,而且很难踩到坑。该怎么形容呢?如果你在国内的机场使用最权威的美食评分软件搜索,你可能很难搜到一家评分很高的餐厅,在欧美当然也一样,可是在新加坡,你遍地都能用大众搜到评分特别高的餐厅。

烤串、油鸡饭、豆花、生蚝煎蛋、青椒蟹、芒果虾、宫爆田鸡、面包冰淇淋等等等等,无论是甜的还是辣的,都可以花样百出,各道菜都十分可口,烹饪手法也是层出不穷。新加坡既发挥了东南亚香料多的优势,也能让各种蔬果融入菜中美而不腻。即便是辣菜,在新加坡也有很多种不同的口味,每种都能刷新你的味蕾。在各个街档的美食区,也能尽量保证干净的市容,这只会让人品尝美食时心情更加愉悦。食在新加坡,绝对会让你流连忘返。至于那些所谓“国内失传的中餐”,基本都在乌节路上的高档餐厅,看见人均千元以上的消费,笔者觉得自己最好还是不要过多评论了,这种美食还是留给专业的美食家们吧。

那么,到底是新加坡的中餐更好,还是我们这曾经断过代的中餐更好呢?关于这个争论话题,我觉得结果只能是因人而异,但无论有多少种“异”,这都是中餐作为人类文明伟大瑰宝的骄傲。新加坡的中餐可以成功融合整个东南亚最后独树一帜,闻名于世,而国内的中餐也在推陈出新,不断进化。“民以食为天”是华夏文明的根基和传统,它注定璀璨于世。

要说第一次新加坡之旅最失望的是什么,那就是我为了等待新加坡国庆的烟花写了一首诗,结果8月5日的排演临时取消。最后,还是献丑一下吧,期待下次可以看到久负盛名的烟花吧!祝全世界华夏子孙生活愉快。

一狮吐水映高楼,千朵莲花染碧羞。

云透紫薇穿万户,狮城烟火耀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