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没以前干净了,是歪果仁害的?!

1bdb0aff1e9c37b17afda939feeb0dca.gif

(点击关注“新加坡眼”,输入“翻译”“雅思”等关键词获得相关信息。)

提起新加坡,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干净”“有素质”“花园城市”等等。然而不知何故,新加坡近年来却似乎变成了叛逆骚年,竟手撕了这些标签!

fa54cbecbd637f513857d58dc73ff7b4.jpeg▲滨海湾金沙酒店附近

 

4526d42346603d21dbe1bae31f544102.jpeg

▲满眼的垃圾

d1f302c1e26ede62d3eae0be121d1ffb.jpeg

这还是新加坡吗?你一定是在逗我!

But,现实就是这样,连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都在喊话:“新加坡人依然得学习不要乱丢垃圾,以免垃圾被冲入水沟与河道”。即使增加罚款,甚至引入了备受争议的劳改(被罚打扫公共场所),阻吓作用似乎不大!

d5a1d45046a13c6de4d77017159ddbff.jpeg

就拿新加坡河来说,根据政府数据,过去5年来,从金声桥至海湾大桥约3.2公里的河段,每天收集到的垃圾一直维持在200公斤至400公斤之间。官方给出的原因是,在夜店和餐馆集中的克拉码头、驳船码头和罗拔申码头一带,人们扔的垃圾被雨水冲入河道而致。

还有一组环境局的数据,据说在2014年一共开出1万9000张罚单,比2013年的总数多了将近一倍。其中,近七成是公民及永久居民。

038d46978ec5c981133bbcf0c90473de.jpeg

 

但也有新加坡民众指出,越来越多外来移民和旅客涌入,是新加坡变得脏乱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应只责难新加坡国人。

 

最近有人向新加坡英文报纸《海峡时报》投函就指出了这一点。

这名读者说,去年的政府数据显示,在新加坡每10名乱仍垃圾的人当中有7名是“新加坡居民”,而“新加坡居民”除了公民外,也包括来自外国,住在新加坡的永久居民。因此,乱扔垃圾的指责不应只对准新加坡国民,也应该包括在新加坡的外国人。(纳尼,歪果仁中枪)

fd01242cf7f8345ec4090c773a755726.jpeg

就连新加坡华文报《联合早报》最近发表的社论也指出,新加坡河的克拉码头、驳船码头和罗拔申码头一带,是不少游客光顾的去处,也有很多以外国人居民为主的私人住宅。如何把教育宣导的信息传达给这些群体,或许也是当局必须思考的地方。

37035dfa54dc4cd8bcd1310e5b89c248.jpeg

▲白沙浮公园

当然,除了乱扔垃圾造成环境的不堪,新加坡的公共用餐场所也比以前脏乱了。

 

尤其是在一些小贩中心,杯盘狼藉的情形已经是司空见惯。清洁工来不及收拾碗盘,食客也不自发清理。有些食客干脆把脏碗盘放在地上,以腾出位子用餐,使得小贩中心看起来极度脏乱。

 

c72b6df14f991c7fa2bd4474ef86e4fb.jpeg

▲美世界中心小贩中心

 

新加坡面临人手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像收拾碗盘这类比较低端的工作,更是难请人。一些餐馆也面临同样情况,为了节省人手成本而牺牲服务素质,连保持卫生也变得随便!

许多小贩中心近期都上调清理费用,让许多小贩大感吃不消!虽然政府拨款协助小贩推行生产力措施,以减低人力成本,而许多小贩中心也已开始实行食客自行归还碗盘的措施,但这不等于完全不需要清洁工,用餐场所的清洁问题依然严峻。

9849d2c61ad6d78233d6188901612620.jpeg

▲小贩中心实行食客自行归还碗盘 

  新加坡长期依赖大量清洁工维护环境清洁

最近新加坡几位部长的说法,似乎都突显了新加坡的一个实际状况——新加坡的清洁环境主要不是因为国民公德意识提高,而是长期依赖大量清洁工人来维持的结果。

在11月4日举行的“清洁与绿化新加坡”嘉年华上,新加坡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说,过去二三十年来,我们的习惯并没有真正改进。虽然新加坡有5万多名清洁工人,也有许多义工帮忙捡垃圾,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能单靠这些人保持环境清洁。

 

bd4042a6c7255b2e76d8be92916a527f.jpeg

▲“清洁与绿化新加坡”嘉年华2017 

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最近也说,依赖5万清洁工人大军保持环境清洁既昂贵,也非长远之计。通过执法和教育宣导的方式,鼓励新加坡人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的做法还要继续,希望能在下一代身上看到改变。(任重而道远啊~~)

09d7f62ef21e77466c03e18a6802dc70.jpeg

  新加坡河清理运动40周年

其实新加坡的“脏乱差”是有历史的,早在40年前,著名的新加坡河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1977年,当时的总理李光耀发起“新加坡河清理运动”,对新加坡而言具有标志性意义,因为它不但展现了当时的领导人要将新加坡打造成清洁和绿化的“花园城市”的决心,花了10年完成的清河工作也展现了政府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ca4177c8b32924aa0ef80c864d39c49f.jpeg

在上世纪70年代前,新加坡河河水乌黑,发出阵阵恶臭!

 

在19世纪,当新加坡还是英国殖民地时,新加坡河畔就是繁忙的货物起卸口岸,可说是新加坡最重要的经济动脉。现在河边依然保留的旧式建筑,昔日都是盛极一时的物流仓库。然而,频繁的交通也导致新加坡河道受到严重的污染。

独立以来,为了让新加坡干净起来,政府可说是煞费苦心,包括在1970年开始建造小贩中心,让街头小贩迁入室内做生意,还有淘汰所有养猪场,并且在全岛展开大规模的绿化等。

 

新加坡政府曾花了10年时间清理新加坡河,包括重新安顿聚居在河道附近的贫民,又铺设排水系统,并且日以继夜地清理堆积在河床的垃圾。到1987年,新加坡河已改头换面,河水的污染程度被控制在安全水平,海洋生物也重返新加坡河。

 

4fa24002921982196bdf74553a5a2c22.jpeg

 

回顾清理新加坡河的历史,再看现在新加坡保持环境清洁所面临的新挑战,意义非凡。政府希望向公众灌输这样的信息: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卫生不仅仅是清洁工人的工作,而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对于长期过度依赖清洁工的新加坡来说,改变民众的观念,让他们真切关心社会,或许才是新加坡今后继续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的最大挑战。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新加坡最大的自媒体平台。

fb9a15a3fdb5c057fc518bfbd186c5ec.jpe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