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什么样的港口 为何英国人曾经在这里修港口建炮台

新加坡是什么样的港口 为何英国人曾经在这里修港口建炮台

—— 跌宕起伏的新加坡历史 圣淘沙岛屿的西乐索英军炮台

新加坡的历史跌宕起伏,最终走上了共和国的发展道路,最早可以追溯到3世纪——。

1330年,中国元代的航海家汪大渊驾船首次来到新加坡岛,他著书记载,当时已经有华人居住。

18世纪中叶,英国扩张在印度的版图,以及和中国贸易,他们急需要找一个停泊船只和维修的港口,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1818年,总督史丹福、莱佛士爵士在马来半岛的南端建立一个新的贸易港。

1819年1月29日,莱佛士在考察了附近岛屿后登陆新加坡,发现新加坡岛南面拥有发展成为港口的优越条件。水域宽敞,很少风暴影响,水深适宜,附近河流也能提供干净的饮用水。

新加坡岛屿周围的海域,确实是天然良港,海面风平浪静,基本处在无风无浪的状态。我们在海边住了好几天,我就想拍一下海边出现海浪的片子,无论我如何来到海边,都看不见一点海浪的迹象?无奈只好放弃。新加坡的海面,停泊著巨大的货轮和商船。

这里的气候和海面都比较温和,下雨不刮大风,很少起雾,早上天气略微有点潮湿,其它还好,适宜海上通航和修建港口。

我参观炮台拍片的时候,新加坡正在下雨,起码是中雨,雨量不小。但看旁边的树木,没有被风吹的摇摆不停,海面上也显平静而无风浪,看不到风雨交加的天气。雨天,对新加坡港口装卸商船的货物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航道上照样有船舶行驶。没有雾,也不影响船舶通行和进出港。

在国内,我曾上过黄海某岛屿,当地人介绍:“这里是风三、雨三、雾三”。就是说,天气变化多端,遇到海上刮风,就连续三天,然后是下雨三天,最后是大雾三天,这一套下来,就是9天过去了。遇到这样的天气,渔民出海都成问题,海上不能通航,客船货船上不来,游人下不去岛。而在新加坡建港,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最初,新加坡隶属于印度殖民当局管辖;1820年,新加坡开始为英国产生利润;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两个新的条约正式签署;1826年,新加坡成为海峡殖民地;1832年,新加坡成为海峡殖民地的政府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海峡殖民地正式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20世纪初,新加坡港口成为英帝国极为重要的据点之一;新加坡河从沼泽遍布的荒地,摇身变为全球第七大港口。

新加坡因英国扩展印度殖民地和与中国开展贸易,成为海上通道与商港,后沦为英国殖民地。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使得亚洲与欧洲之间的海上运输更加便捷,海上交通量增加。当时,由于缺乏海域法规,远东地区海盗猖獗,英国人为了保护其东方贸易的运输航线,同时,抵御荷兰在该地区日益扩大的影响力。认识到,加强新加坡港的防卫越来越重要。

英国人开始对新加坡的防务作了详细规划,1900年,围绕新加坡港及绝后岛(圣淘沙岛)建造了多个炮台。

历经多年,于19世纪,分别在新加坡河口建有(富尔顿炮台)、政府山炮台(后更名为富康宁炮台)、珍珠山炮台和花柏山炮台。大多数火炮采用土木工事防护,与后来的炮台几乎没有相似之处。

19世纪最后25年,新加坡港延伸到绝后岛(圣淘沙岛)和直落布兰雅山之间狭长的海域。

军事策划者关注到这个新港区航运量不断增加,因而提议加强周边地区的军事防御能力,以保护这个至关重要的新锚地。

1880年代,英军在圣淘沙岛(绝后岛)修筑了炮台极其它防御设施,包括西乐索炮台在内的一系列炮台先后建成。

从传统意义上讲,新加坡港的范围,包括新加坡河及南面的海域。1840年代中期,有一座新港成为新加坡的贸易核心。该港口水深适度,又有避风锚地,适合修建码头,供船舶以及直接从岸上装卸货物。

随着汽船取代了帆船,新加坡港成为主要的煤炭转运站,不断增加的国际贸易量对新加坡意味着巨额财富。同时,保卫港口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圣淘沙岛种植菠萝及其它农作物的田地让路给了军事用途。

圣淘沙岛西乐索炮台的炮,19世纪末,工业革命席卷欧洲和北美,各国舰艇和炮台上的火炮等武器装备有了很大的改进。

西乐索炮台于1879年建成,部署武器为当时标准的海岸炮,3门7英寸前膛炮及2门64磅大炮。

随后几十年,炮台屡次翻新升级,并部署了后膛炮。1905年至1911年间,炮台上有一门9.2英寸大炮(相当于一艘战舰的火力和射程),后被2门6英寸速射炮取代。

1930年,又部署了更先进的6英寸MatkVll型大炮,并于1942年2月,在新加坡战役中投入使用。此类型6英寸大炮有多重款式和型号,在西乐索炮台一直服役,直至英军1956年解散海岸炮兵队。

炮台作为英军“新加坡战略”的一部分,1921年,当帝国国防委员会选择新加坡本岛作为皇家海军舰队的新海军基地时,新加坡成为英国战争计划的重要阵地。

有了海岸防卫,二战开始时,新加坡港口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二战中,当日军从北面入侵时,樟宜的大型舰炮全力回击,但是由于缺乏爆炸力强的炮弹,对迅速登陆的日军部队拦截作用不大,日军伤亡人数也不多。

新加坡的海岸炮虽然没有阻止日军的入侵,但却完成了威慑的使命,日本人从不敢对新加坡海军基地进行轰炸。

1942年,新加坡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了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

1959年,新加坡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1963年,9月16日,与马来西亚、巴沙、沙捞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在新加坡的圣淘沙岛,现存最后一座炮台,叫西乐索炮台,就在我们居住的香格里拉酒店旁边。如今,保卫新加坡不再需要炮台。

新加坡称,多年来,他们不断投资现代军事装备,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新加坡共和国海军部队负责保卫新加坡海域。

圣淘沙岛上的西乐索炮台是新加坡最后一座保存完整的炮台,其建筑、大炮、和遗留走道,吸引无数探索者挖掘炮台跌宕起伏的历史。

这里有三门大炮,一门带有轨道式,是7英寸RML大炮,由当年英国皇家火炮厂设计,由伍尔维奇皇家军械厂制造。

新加坡岛与圣淘沙岛之间有一条狭长的海道 圣淘沙西乐索炮台就建在这里

虽然是雨天 海面上风平浪静 也没有起雾 不影响通航与船舶进出港口

圣淘沙岛屿的海面 每天都有大量的船舶在这里停泊

一艘船穿梭在两座岛屿的海面之间 英军在这里建炮台可以封锁海面

优良的新加坡海面 水深合适 建港口非常适宜

傍晚的新加坡港 虽然阴云密布 但无风浪

新加坡海面停泊的大船

新加坡港口 游船穿梭出入港口

新加坡的海面就是这样 我拍摄了好几天 找不到海面的风浪出现

香格里拉酒店就在圣淘沙岛炮台附近 东边是海域 西面有一条狭长的海道

新加坡海面上停泊的商船

在飞机上看新加坡海面 风平浪静 船舶如梭

圣淘沙岛上的西乐索英军炮台遗址

炮台可以直接看守这里狭长的海域

新加坡海域很宽广 这里离岛上很近 但能停泊大船 说明水还很深

阴雨天气的新加坡海域

坐电梯登上岛屿山上 行走在通往炮台的栈道上 大约3层楼高

新加坡正在下雨 没有风 树木的树枝一点都不摇摆

行走在通往炮台的钢架栈道上

圣淘沙岛上唯一保存完整的西乐索英军炮台

7英寸RML大炮 由当年英国皇家火炮厂设计 由伍尔维奇皇家军械厂制造

这门炮现在看起来也不落后 制造很精致

可以调整方向的轨道炮

天上下着雨 我们在雨中参观

圣淘沙岛上的原生态森林 炮台就隐藏在后面

炮台也可以轰击海上目标

雨还在下 通往炮台的钢制栈道湿漉漉的

从钢架栈道下面看通往炮台之路

英军曾经在新加坡圣淘沙岛的西乐索炮台遗址 现有3门炮

19世纪——20世纪英军守卫炮台的画像

炮台守卫的岛屿及海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