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报业控股副执行长陈康威:报纸洞察力网媒难比拟

陈康威:报纸存在的意义就是幕后有一个有经验的团队为读者采编,通过排版和扎实的内容帮读者掂量轻重、分析利弊,这不是自媒体能轻易做到的。(拍摄地点:早报新闻室/龙国雄摄)

陈康威认为,现今科技发达,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五花八门,但一份报纸拥有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仍是报纸增值和难以替代的地方。

“早报在报道国际和区域时事是很中立的,而且是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还能闯出一片天,这也是新加坡小国大作为的一个缩影。”

新加坡报业控股副执行长陈康威虽然没当过记者,但他跟《联合早报》的情缘却可以追溯到中学时代。

父母都是华文教师的陈康威,中学生涯在海星中学度过,他还记得当年盛行学校与早报合作联办学校特辑,报纸会拨出版面刊登学生作品。

“我和同学们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到当时在仁定巷(Genting Lane)的报馆做这份海星的特辑。到了高中,我身边的同学有投稿,我那个时候则是很喜欢看早报的副刊,最喜欢的就是娱乐和新谣的新闻,到后来开始注意时事,也开始看早报的主版。”

后来的20多年,他的成长轨迹跟报馆只是偶有重叠,但这份青春年少留下的印记就像书签一样插在了岁月的日记里,等到他要查找的时候,一下子又能翻回那一页。

这名公共服务奖学金得主毕业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成为公务员后,曾担任中区社会发展理事会总经理。他说,当时想要宣传什么政策或跟区内居民拉近距离时,总会想到找报馆。

那个时候,社理会负责的范围很广,除了联系群众,还负责分发社会援助,遇到经济不景气也要帮忙居民找工作。陈康威当时认为报纸是服务居民很有效的渠道,因为比起电台和电视,报纸的“保鲜度”比较长,无论是早上、下午或是晚上,都可能会有人拿起一份报纸来看。

“当时互联网还没那么发达,报纸是主要信息来源之一,而且以前的电视不能从网上看重播,我们的电话号码在电台或电视上一闪而过,很容易错过。报纸就不一样,某个事件发生后,第二天还是可以在报纸上看到,所以人们会说‘报纸是历史的第一份草稿’。”

翻查报馆新闻档案,可以看到当时很年轻的社理会总经理陈康威,在2001年和2008年间上报大约20次,不是推出中区美食指南,就是帮失业居民找工作,或是在区内办活动。李显龙总理2008年在出席社理会就职仪式时,提到委任行政官员“深耕基层”,花时间接触居民时,还曾点名陈康威。

在社理会的日子让陈康威意识到,即使时移世易,报纸作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桥梁还是有其必要性的。

“无论是申请援助或是找工作,居民都告诉我们,他们是在报纸上看到我们的资讯,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就觉得报纸是一个很有力的管道。即使现在社会结构和人们接收资讯的方式已经改变了,但总会有一群人的生活作息还是靠报纸。有趣的是,有时候一些人说他们是从报纸上得知什么事情,但聊了之后才发现,他们其实是不识字的,他们是靠别人看了报纸之后口耳相传知道的。因此,报纸的影响范围远远超过看报纸的读者本身,坊间还是会对一些事议论纷纷,只是来源未必是报纸,可能是报纸的网络版。”

“因为是早报……”

平日的早报新闻室和一般办公室无异,但每年农历新年来临前,同事们都会在办公室里贴春联、挂上新年装饰,在一片红彤彤的喜庆氛围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档案照片)

陈康威后来调任卫生部,负责医疗财务政策多年,2015年转任华文媒体集团执行副总裁时,是卫生部副常任秘书(政策),负责推动在同年即将推出的全国重病保险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他过档华文媒体集团不久,集团开始同卫生部合作,举办一系列的终身健保讲座,同基层组织合作到不同的社区为居民解释这个政策,再把讲座内容刊登在报纸上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新沟通模式受到读者和基层组织好评。

陈康威认为,这跟早报的可信度大有关系。“因为是早报办的讲座,所以会有很多人去听或者打电话来询问,有时候,甚至一些收费的讲座,也会有人付费去听,这是我们集团最重要的优势——无论是纸媒或是数码,我们的可信度都很高。”

从可信度说开来,在面簿上自称是“卖报佬”的陈康威认为,自媒体的流行让一些人以为人人都可以当记者,但一份报纸能够提供网红无法匹及的,就是洞察力(perspective)。

“报纸存在的意义就是我们有一个团队为读者采编。而且传统报纸排版有先后次序,因此它在传达信息同时,也告诉大家轻重。世界上每天发生那么多事情,我只能筛选50件事刊登在报纸上,我怎么去编排、以怎样的顺序,是让读者知道从我们团队的角度,怎么去看这个事情。但是在互联网上,这个先后顺序就被打散了,你会觉得每件事都很重要,过一阵子,就会失去那个轻重的判断力和洞察力。这个洞察力就是我们增值的地方,因为资讯已经被商品化了。比如,德国队在本届世界杯小组赛提早出局,这个新闻已经是人皆可得的商品,但是为什么这个新闻重要,有没有仔细去咀嚼,这个就不是已经吸收太多资讯的人可以轻易获取的,需要报纸为他们分析。”

陈康威的职务,包括接触中国业务,接触多了,让陈康威对早报在中国树立起的良好信誉和知名度感到自豪。

“早报在报道国际和区域时事是很中立的,而且是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还能闯出一片天,这也是新加坡小国大作为的一个缩影。”

在挑战中维持早报独特性

展望早报100年,曾担任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特别助理的陈康威认为,早报得在新挑战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放大来看,也是新加坡的挑战。

“无论是音乐或话剧,我们都有独特的新加坡派系出现,而早报一路走来,在新加坡的文化发展历程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20年前,我们对抗的是香港和台湾的娱乐文化,但他们的文化跟我们的毕竟差不多,现在我们面对10多亿人的文化,我们要如何保留我们的独特性?如果只有30多万人的冰岛都有自己的特性,那新加坡500多万人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特性?”

早报新闻室在2017年首次进行大翻修,打造开放式办公室。(林廷琍提供)

同时,陈康威也理解,现在不是所有人的生活作息都像媒体人那样围绕着新闻,或是像他退休的父母那样,很仔细地把报纸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毕竟让现代人分心的事情太多了。

“我们现在数码化了,可以立即看到哪些新闻有很多人看,有时候我们会纳闷为什么人们对一些新闻感兴趣,让我们感到意外。其实,大众的筛选过程跟我们的未必一样,他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新闻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适应这些转变,要更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

他举例说,现在很多国人开始对中国和华文感兴趣,甚至为了能在淘宝上购物而学华文,但他们的程度可能有限,早报可以探讨如何用更浅白的方式,吸引更多新读者了解中国。

另外,他认为早报也应更注重对区域国家新闻的报道,他最近就遇到一名每天勤读早报的印度尼西亚商人,对方一整个晚上都用华语跟他亲切回忆起自己在新加坡求学的日子,这说明,本区域还是有很多早报读者值得我们服务。

陈康威加入新加坡报业控股前,是卫生部常任秘书(政策)。2011年至2014年期间,同时担任建国总理李光耀的特别助理。2015年2月1日,出任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执行副总裁,负责集团旗下华文报章和数码产品。2016年受委为报业控股副首席执行官,继续领导华文媒体集团,并主管制作与印刷、发行、企业发展、财务、人力资源与行政等部门。2017年起,同时兼管英文、马来文及淡米尔文媒体集团和华文媒体集团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