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房屋自有率高达91%,对中国来说,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新加坡,作为一个土地面积仅为728平方公里的城邦岛国,比香港土地面积还要小。截至2021年8月,新加坡的总人口为568.6万,人口密度达7810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大,但新加坡的居民房屋自有率高达91%,近八成的新加坡居民拥有自己的房屋,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国土

这不得不说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得益于新加坡政府施行的组屋制度

所谓组屋模式,政府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强力控制及巨额财政补贴,即政府通过投资建造组屋,并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国民,帮助居民实现居者有其屋。

再说一下什么是组屋。

组屋,全名组合房屋,也就是公共房屋,相当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香港的公屋。当然,能够购买组屋的资格只有新加坡公民。

组屋

新加坡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其历史根源。

自二战不久之后,新加坡被授予自治权。但新加坡的住房短缺问题,在战前就已经存在,战争所带来的破坏,使得问题更加严重。

这从1947年英国房屋委员会的报告中便能发现:新加坡有“一个世界上最糟糕的贫民窟,是文明社会的耻辱”。

在1959年,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赢得竞选活动,并组成新民选政府,便针对住房短缺问题开展行动,于1960年通过建组屋发展法令,成立建屋发展局,全面负责新加坡公共住房的建设与管理。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1961年,建屋发展局制定并开始实施五年建屋计划

1964年,建屋发展局宣布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并推行住房自由化政策,通过补贴优惠等政策鼓励中低收入家庭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组屋。

1965年创办中央公积金制度,并成立中央公积金局,并于1968年居民可用公积金账户还组屋房贷。随着新加坡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对购房需求剧增。在国家不断加大组屋供给的同时,大量家庭也实现了买房的梦想。

至1969年,已建设完成10万套组屋,到这个时候约有49%的人口住进组屋。

从70年代以后,政府在不断加快组屋的建设,加大住房供应的同时,也在不断解决伴随出现的住房问题:配套设施、环境绿化、旧房改造、家居装修等。

在满足居民对住房需求的同时,也在提高居民的住房舒适、满意度,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比如为提高房屋利用效率,2009年在市中心丹戎巴葛建设带有空中花园的50层摩天组屋——达士岭摩天组屋,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大量的公共空间和绿化。因此在2010年还获得美国芝加哥高层建筑和城市住区理事会颁发的“最佳高层建筑奖”。

达士岭摩天组屋

经过长达六十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新加坡在住房领域走出自己的发展特色,近八成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同时,对目前的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模式,可以帮助中国在解决住房问题上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