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工作的生活与生存,马劳的挣扎你不知

在马来西亚的南端-新山,一直存在着一种独特的生活模式,一种新山人从小到大都一同经历的生活。那就是新山人不分昼夜地越过新柔长堤到新加坡工作的生活与生存。如今,有些人统称这些越堤族为“马劳”。

马劳,看似收入丰厚却又辛勤,看似压抑又自由的一族。而他们究竟是存活在怎么样的挣扎里呢?在这里,会为你带来马劳文化里表现出的几种生活与生存的挣扎。

收入高 = 自作自受?

在每天一大清早摸黑去上班,回到家又已经是夜晚这样的生活里,马劳心里面对的压力往往比较大。因此,在网络上的埋冤也相对地比较多。我们不难发现马劳在FB的埋冤,通常倾向于新柔长堤堵车的问题。

而总在这种时候,会有一些人会说 “要去新加坡做工就不要怨”、“自己要去新加坡赚多钱,活该!”、或者 “嘿!要赚就不要怨啦!”等等诸如此类的声浪。

事实上,冷静地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这些反驳其实是一种迷思。

新山跟吉隆坡不一样,它有发展空间的局限,工作机会不多。同时,新加坡汇率为新山人提供了一个极为丰厚收入的选择。再加上,只需要投资2公里(但常常需要耗费几小时)的路程,就能以同样的工作换取更高的薪水。这种种因素引发的吸引力是致命的。

马劳在新加坡的工作范围很广,有专业人士、技术人员、销售员等等不同层次与收入的工作。因此,马劳并不只有专业人士在新加坡打工,事实上,有大部分是属于蓝领的马劳,他们的家境需要他们每一天去经历那几小时的堵车噩梦。

而这些马劳,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住在好房子里,买豪华汽车。他们仅仅只是很简单地过着“汇率生活”,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承认有些马劳在面对这种反驳时,是无可奈何、委屈、却又必须故作坚强的。每个人都有权利为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便会导向不同的选择结果。

因此,去新加坡工作与否的选择,仅仅只是生活条件下的结果导向,并无所谓的伦理对错之分。

另一种马劳的挣扎在于金钱上的节省与挥霍。我身边有个朋友,虽然身为白领人士,但在刚刚进新加坡工作的前半年里,他常常没办法决定三餐要吃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几乎每花一分钱,他都在顾虑汇率的问题。SGD 2的鸡饭,就是 RM6 的鸡饭。这么吃值得吗?他花了半年的时间才适应下来。

但同时,我们不难发现马劳在新加坡工作的时候,基本上都非常节俭。因为,节俭代表着可以把更多的收入带回马来西亚。这样的压抑反而导致了新山人在周末的消费能力迅速增加。很快的,马劳们养成了周日省小钱,周末花大钱的生活习惯。

这样的消费模式也恰恰地让新山的物价不断提高(因为马劳会消费啊!),结果导致了两种结果。第一,在新山本地工作的人需要付上高额的生活费,因此引发了之前的迷思和张力。

第二,马劳必须要给更多的家用以应付逐渐高涨的物价。马劳又必须更努力地工作去应付这样的开销。

因此,是节省了?还是挥霍了?这是无法得到答案的比赛。

新马两地的真正距离

新马两地的距离从来就不只是区区的2公里,而是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的区别。马劳们,则不停地在两国之间的不同盘旋。

无可否认,新加坡政府的管理为马劳们提供了安全并清洁的环境以及便利的交通。在新加坡的时候,几乎处处都能搭MRT或者巴士,你用EZ link, 你不会在意你的包包,你听着音乐看着人群。

但,一踏进马来西亚的那一刻,你会突然觉得不安全,你会小心照顾你的包包,你听到巴士司机鸣笛和谩骂,你要找零钱来搭巴士。这种距离,常常让马劳对马来西亚觉得很失望。

但是,马劳在新加坡感受到的也有它的过度单一化和系统化、恶劣的工作文化、压抑和拥挤。他们总在想念回到新山,生活会多精彩、多元、自由与轻松。

这也是有许多马劳,即使成为了永久居民(PR),也没有放弃过马来西亚的公民权。他们是挣扎的。他们游荡在两国的好与坏之间,捉摸不定。

马劳文化,早就已经完全融入新山人的生活里,无法分割。但是,总有人问你,要你告诉他做马劳究竟开不开心?好像开不开心就会有答案似的。但,这样的问题,会有答案吗?我想不会。

或许,很多马劳已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很多很多遍,甚至已经从很确定自己是开心的,到怀疑自己,到混乱、到麻木。大家都希望,这仅仅只是快乐不快乐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真的只是这样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